分享

一万次转发究竟能不能让《变身怪医》复活?

 crystalzzq 2019-05-25

郑云龙因为湖南台的《声入人心》越来越红。说句实话,不管从台前的实力还是幕后的为人来看,大龙的走红都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以说,《声入人心》把整个音乐剧领域都更多地推向了公众认知领域,“音乐剧”终于快要出圈了。

这周六,一件事在音乐剧圈引起波澜。在《声入人心》第八期预告中大龙唱的(但没有播)的这首《Confrontation》,是《变身怪医》中闻名遐迩的华彩段落之一。长达五分钟的个人solo,Jekyll & Hyde在正邪光暗之间的对抗,看过的观众无不念念不忘。

然而,2017年轰轰烈烈首演的《变身怪医》在首轮巡演之后偃旗息鼓,官方微博最终停在了2018年的3月14日,谈起这个项目大家都唏嘘不已。

说真的,这一部《变身怪医》,也是我在国内看过最喜欢的一部中文版音乐剧。在我还没有完全接受中文版音乐剧的那个时期,它以超高的制作水准彻底打动了我,改变了对中文版音乐剧的既有印象。除了《Confrontation》之外,里面的那首大合唱《Facade》也是极度好听,出于私心在此强烈推荐——

在音乐剧博主转发了国外剧版《Confrontation》的视频段落之后,郑云龙接下来要出演的音乐剧《谋杀歌谣》的主办方华人梦想官博“剧开心live”转发并许愿——如果转发过万,就去跪求老板复演《变身怪医》!

(备注:华人梦想和《变身怪医》的出品方都是华人文化集团投资主控的音乐剧公司,目前两个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同一人)

一夜过去了,转发数真的破了一万!随即,矛盾出现了。虽然转发数据确实破万,但也确实看得到一些机器人和重复转发的痕迹。

官博认为大家“作弊”,看起来并不会去跪求老板,而许多参与的粉丝此时认为自己被“溜粉”,起了争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两方真都没有坏心。小编希望让老板看到粉丝的呼声,能考虑重启项目;而不管是音乐剧的老粉还是由节目吸引来的新粉,都是zqsg地想到现场看《变身怪医》。

大家都是为了音乐剧,不要再打了啦。

不如与大家认认真真讨论一件事情——如果真的有一万名粉丝共同祈愿,《变身怪医》有重新上演的机会吗?

我特地向业内的资深音乐剧制作人学习了一个,把结论与大家分享。

 演出界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做不了,只有做不起。要试图让《变身怪医》复活,其实就只要考虑一件事情,复演能不能让出品方挣上钱?

《变身怪医》这样的大型音乐剧作品的首次上演,有两座成本大山要迈过去。

第一座,是演出前期制作成本。

这个“前期”,指的是正式首演前的阶段。在观众真正看得到演出之前,有大把大把的银子要被花掉的哎。

项目前期包括海外版权的沟通,洽淡,国内外制作团队的调研,确认,剧本的汉化、本地化等等一系列案头工作上,光是拿个主意就要花好多钱啊~

项目中期,以导演为主的各路创作者需要酬劳,演员的排练过程每一天都得花钱,舞美、服化、灯光这类“置景”从来都是花钱的大头,动辄上百万不在话下。

项目后期花钱也比大部分观众想象的要多。戏在排练厅里排完了可不算完,合成阶段才是噩梦的开始。走台,走景片,对光,联技术,这一切都必须在剧场里完成!尽管每天空着观众席干烧预算,这笔钱也是必不可少都要花出去的。

《变身怪医》当时的合成 预演,持续了两周的样子。每一天几乎都是演出标准的工作强度,但这个阶段是没有一毛钱的收入的。

为了节约成本,现在上海制作的新戏都要拉到昆山太仓合成呢。

根据业内数据推算,《变身怪医》这个级别的大型制作,前期投入保守估计是3000万人民币以上这个量级。再说一遍,还没见到观众,就花这么多钱哦。

第二笔开支自然是演出成本。

或许你会想,开始演出就稳了嘛,花不了这么多钱了,那我觉得你怕不是电影院派过来的奸细。演出开始之后的开支,才真正是用“烧”的。

 

每一场的演出的第一大开支,是场地费用。

我拿《变身怪医》首演的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举例子。一般来说,剧院的场租大致上可以用座位数x单价来确定,上海的大剧场现在的普遍价格是60-80元一个座位。

上海大剧院大剧场的座位数是1505座,所以细心的读者们请大声告诉我每天场租好吗——

对,就算用的多了有浮动,但是8-12万一天,是少不了的,平均下算10。

每一场演出的第二大开支比较好理解,就是演职人员的费用

《变身怪医》是一个很标准的音乐剧大组,完整的现场乐队和演员加起来近四十个人,而包括舞台监督灯光音效操作等等技术人员一般来说跟舞台上人数一致。

每场怪医的演出,整个剧组有近一百人为每一位观众服务。这一百个人按照行业惯例来说,每天一共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

顺便说一下,中国的音乐剧演员的演出费已经算不得很高了。百老汇的一线演员单场演出费可以达到1万美金以上,而中国的音乐剧演员单场能到一万人民币的都寥寥无几。

 中文版《变身怪医》演员和制作人员名单

第三笔大的开支,是舞台技术开支。

剧场提供给剧组的是一个基本的舞台设施,例如一些复杂的灯光,和一些特殊的舞台装置,都需要剧组租用或者购置。和布景还不一样,这些设备是有明显的损耗的,哪怕是自己购入也是用一次寿命减一次。

这一块稍微摊一摊,就算五万一场吧。

最后一项边际成本是宣传费用,一般以理论总票房的10%来划出预算,但一般钱不够了,第一个就从这里砍……

说到理论总票房,我就想到……开机……两开花……

(不是

理论总票房其实也挺好算的,1500个座位,平均500块是不是听上去已经高的吓人了?其实理论总票房,也就75万人民币。

好,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算一下成本和收入。

一场《变身怪医》的基本成本,在10 10 5 7=32万人民币。注意,因为演出在上海举办,这里没有统计任何的差旅成本。

收入是75万,很赚啊!

不能这么算的呀。

首先,国际版权的项目,要上交票房约10%的版权使用费。然后,给票务网站的10-12%票点是免不了的。理论上还要有6%的税点,但是现在行业好像有税务抵扣,我们姑且不算。

可以快速得到一个结果,卖出票的80%是剧组的实际收入。

最可怕的时刻来临了,让我们乘以上座率吧!

这里的上座率以票房售出率为准,暂且不考虑票价分级的一些影响。

我们按照80%上座率来算,一场的收入是75*0.8*0.8=48

我们按照60%上座率来算,一场的收入是75*0.8*0.6=36

如果你看到这里,相信可以看懂很多音乐剧的定价策略,事实上这也是国内戏剧行业比较普遍的方式,制作人一般会按6成上座率回本的预测,来给自己的演出订总票房。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如果有一万多观众期待《变身怪医》复活并且都买票支持,《变身怪医》有没有可能做二轮呢?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情,怪医隔了一年多没演,哪怕原班底重聚,也是毫无疑问要重新复排,合成,甚至重新制作很多已经无法使用的舞台布景道具的。

我们按照前期成本3000万估算,复排就算用上初排的15%成本,复排成本也会要450万,只多不少。

截止至我写文章,看到那条微博有一万四千多转发,我就以 “八场上海大剧院坐满”,14400名全国观众齐聚上海看戏的理论最大值来算。如果巡演外地,剧组的差旅、装台、运输、生活补贴等等开支都会随即提高,出品方的单场盈利就更少了。

大剧院满票房演出收入为60万,成本为32万,单场盈利28万。

26x8=224万。

这轮复排,剧组净亏损226万。

所以,现实很残酷,就算每一条转发微博的观众一起众筹买票,怪医也没办法收回成本。哪怕在理论情况之下,每一位转发观众也一定要再多买一张票才行。

结论得出,哪怕这一万多转发全都是会买票的真实观众,怪医也还是回不来的。


这样的一个理论模型,确实只能如同真空中的球形鸡一样做个参考。而其中的成本结构和计算方式,全部都是行业的真实数据。

预算是一个只会超的神奇数字,而上座率是一个永远达不到期待的值,这样的“满座”理论最大值,大部分时间只能存在于音乐剧人苦涩的想象之中。

可能你会觉得,如果有一万真人转发微博会有十万人来看,我当然也这么期待。但如果一条微博就能引发十万人去看中文版怪医,它应该今时今日还在不断演出。

变身怪医的首轮在北上广开启了一百场演出,恐怕也是按照这个理论模型得出的回收票房的方法,遗憾的是,现实不尽如人意。

所以,未来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时间和金钱,错过一次,下次不知何时才能得见。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