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戚家军为何会成16世纪东南亚最强军队?你看戚继光是怎么对士兵的

 疯癫史鉴 2019-05-25

在明朝的时候,东南亚一带曾活跃着一支英勇的队伍。这支队名叫戚家军,曾创下过十几万的斩首记录。据说戚家军的总兵力只有四千多人,原本只是一些普通的农民和矿工。他们之所以能够具备这样强大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他的领袖戚继光。

这位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将军,对那些经常在大陆沿海烧杀抢掠的倭寇非常的痛恨。他曾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三十六年,倭寇又来侵犯临海等地,戚继光率军救援的时候,因为道路不通没能及时赶到。事后他虽然没有受到朝廷的惩罚,但是他自己却非常的懊恼。

后来戚继光在浙江当官的时候,在金华和义乌这些地方招募了三千多人,用严格的军法,把他们从乌合之众训练成了一支强悍的军队。据说在戚家军里,最常见的军法就是死刑。临阵诈称疾病的斩首,临阵抛弃武器的斩首。在战场上士兵敢临阵脱逃的话,队长有权直接割掉他的耳朵,等回到营地之后公开处死。逃跑一个就杀掉一个,逃跑一对就杀掉一队。

戚家军不光打仗的时候严格,平时行军的时候,也没有松懈。无故脱离队伍的人,直接会被割掉耳朵。大声喧哗的人,会被捆起来吊打四十。在戚家军的队伍除了统一的军歌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东西。如果有人偷懒的话,他队伍里的名次很容易就会在例行考核中掉落下来,然后遭到军法的捆打。

古往今来,凡事那些善于用兵的将领,都会像戚继光一样,为自己的士卒制定一些非常严格的军规。比如隋朝的时候,名将杨素领兵打仗的时候,总是会先派出几百名士兵迎战,战败归来后不论剩下多少人都会直接处死。因此他手下的士兵在打仗的时候,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不论对方有多少人,他们都敢雄赳赳气昂昂的冲杀过去。

戚继光他们这样高压式的统军方法,在士卒的心里肯定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之所以没有造成哗变,主要是因为他们给了士兵们足够的期望。比如杨素会时常记录自己手下士卒的功劳,不论大小都会上报到皇帝那里论功行赏,跟着杨素行军打仗的士卒,往往也能享受到比其他地方更好的待遇。

戚继光也是这样,每次收兵回来他都会统计战果。斩杀一名倭寇,就会拿出三十两的赏金。其中二十两分给那些冲在前线打仗的,然后得到首级的再得二两补贴。剩下的银子会一次分给其他士兵,就连守在营地做饭的伙头兵都能分到一点儿银子。

除此之外,戚继光还有一本乞普恩赏疏,每次征战后都会呈递到皇帝面前。如果没有给士兵们争取到足够以跟功劳媲美的奖赏,他根本就不会安心的回来。据说在嘉靖、万历两朝,戚继光光在义乌提拔的高级武将就有140多位,底层武将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人在戚继光死后,仍在为明朝浴血奋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