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靖安县发现古墓,墓内竟出土了一件华夏民族“最”古老衣服

 历史解密坊 2019-05-26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素纱禅衣”,不但轻盈质地而且还丝质稠密,一直为后人称道。然而您可能不知道,在江西的一座古墓中,居然还出土了一件比“素纱禅衣”更早更精致的丝织衣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6年12月,江西靖安县水口乡的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样去田里干活,却在土坡之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方形的盗洞,在联系公安局和考古队后,一支由考古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前来进行调查。
考古专家在勘测之后,发现此地确实有一座古墓,古墓的封土堆接近13米,还使用了大量的青膏泥填充,这是一座典型的春秋时期楚国墓葬,楚国立国的时间为前1115年—前223年,这座古墓,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了。为此专家们进行了专业的探讨,并决定迅速对其进行保护性发掘。

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该墓葬面积达160平方米,墓中的棺椁数量居然有47具之多,属于典型的家族一墓多棺葬法。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包括金器、漆器、竹器、以及青铜器等,令人惊讶的是墓中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就达到了300件左右,占出土文物数量的一半以上。
墓中的300余件纺织品总共分为两类,一种为桑蚕丝质地,另一种为纯麻质地。桑蚕丝织物中包括纱、绢、绮、织锦、刺绣几个品类,并且专家通过检验发现其经纬密度都各有不同,有的极为稀疏,有的极为稠密,突出了当时纺织工艺的高超水准。

专家们在各类纺织品中,比对了花纹图样,发现这些图样都以菱形居多,伴随着一些动物造型。11号棺内出土的方孔纱,是由三块完整纱料拼接而成的,被确定为中国纺织品文物出土最早、面积最大的整幅拼缝织物。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墓中的另外一件由朱砂染线编制成的织锦实物服饰,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高密度的织锦服饰,据测算,织品经线密度达到了每厘米240根。
此前,在考古的墓葬中曾经也出土过同样质地的丝织品,如1984年,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块浅绛色的织物。这块织物距今约5600年,被称为是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丝绸织物。

位于湖北荆州的马山一号楚墓中,还出土了各类蚕丝质地的衣衾及生活用品34件,以及12个品种的452片丝织物碎片。
此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也被誉为质地最轻、密度较稠密的丝织品,每厘米经线达到100多根。
然而四者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论及丝织品年代久远,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确实是最早的丝织品出土地,可它却没有将丝织品制成衣服,因此,最早的丝绸衣服,当属江西靖安县楚墓出土的这件丝织衣饰无疑。

论及年代久远,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中的丝织品也无法与其比较(江西靖安楚墓的年份在前,马山一号楚墓的年份在后)。而论及织品的密度,马王堆汉墓(前217年-前168年)中“素纱禅衣”更无法与之媲美。
总而言之,江西靖安县楚墓出土的这件丝织衣饰,被专家誉为是我国年代最早、密度最高的丝织衣饰,是有着绝对依据的。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丝织品工艺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岁月文明中,我们不但开辟了丝绸之路,而且还让自己的文化在这条路上传播至国外友邦,这样辉煌伟大的成就,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分不开的。

在科技极为发达的现代,只要我们继承并发扬祖先的宝贵精神,同样也会重新开辟一条属于现代人的丝绸之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