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储蓄型、分红型、两全险、投连险、提前给付、多次赔付” 市面上的重疾险五花八门,相信你在朋友圈里没少看到以上这些名词。 普通人想买个保险,别说挑了,能分清谁是谁就已经不错了。 今天老斯基就带大家盘一盘重疾险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多图预警,多知识点预警! 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重疾险的分类 ——重疾保障的优先级 结合大家平时的分类习惯,可以把市面上的重疾险通通扔到到下面这张图中。 归纳到两个维度来看重疾险:缴费形式和保障责任。 Part 1:缴费形式从缴费形式来看,重疾险可分为消费型、储蓄型和到期返还型。 其实这么说不太科学,但是目前老斯基没有找到更好的描述方式。 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区分三者的标准就是:我交的保费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能回来多少? 在这里,我们先要先引入一个定义——身故责任,记住这个责任,下面会用到。 身故责任:在保障期限内,被保险人死亡了,但没有得合同内约定的病,保险公司也会全额赔付。 消费型重疾险目前市面上有两种类型的消费型重疾险:带身故的和不带身故的。 具体的我们就不展开讲了,怕把大家绕晕了。 简单的说:在保障期间有可能不出险,那么就会面临得不到赔偿的情况,这就是消费型重疾险。 优势:杠杆比高,可以用较少的保费,获取很高的保额 劣势:有风险缺口,能得到的钱不确定 适应人群:初级小白入门、预算较低人群 储蓄型重疾险同时满足身故责任+保终身两个条件才能叫储蓄型重疾险。 人固有一死,或于60岁、或于70岁、或于什么时间..... 或因为大病、或因为意外、或因为什么原因..... 当保终身+身故责任这个组合在重疾险中一出现,那就意外着这一生你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赔付的,只不过是时间点不同。 这样的特性可以起到固定储蓄的作用,所以我们称它为储蓄型保险。 简单的说:除了违法乱纪,一生中总会被赔一次,99.9999%都会出险,会得到赔偿,这就叫储蓄型重疾险。 优势:保障全面 劣势:起投金额比较高,杠杆比低,流动性弱。 适应人群:预算充裕,希望投的保费能回收。 返还型重疾险会在约定时间返还一笔钱给你,与此同时,保障继续有效。 返还型重疾险的保费通常要比其他两类重疾险贵很多,我们不建议大家去选择。 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如果被保人未到约定返钱的时间就出险了,那么每年多比别人交的这笔钱就白、交、了。 二、每年多交的保费,存进银行里,即使是选择利息最低的活期存款,依然是比返的钱多的。 而且,存到银行里的钱是可以随用随取的,放进保险里的钱,不到规定时间是拿不到的,流动性很差。 For example:市面上常见的两全险,就是返还型的一种 简单的说:我们不建议大家购买返还型重疾险。 Part 2:保障责任从保障责任上,重疾险可以分为单次赔付重疾险、多次赔重疾险、癌症多次赔。 单次赔付重疾险核心责任是只赔1次重疾,可附加轻症、中症、各种豁免、身故责任。 使用场景:入门级产品,性价比高,适合预算有限的小白。 挑选原则参考以下几点: 保额优先:至少要买够3~5倍年收入 这个数字如何得出的?这主要源于重疾险的作用。 得了大病之后的3~5年是需要好好休养的。 休养的时候没有收入怎么办?重疾险就是来给你发工资的。 所以,3~5倍年收入是最基础的,再算上通货膨胀,保额还应该适当根据自己情况调高。 关于重疾险保额的问题,戳这篇文章了解。 疾病种类不重要 100种未必比50种好,高发疾病才重要 监管机构早在2007年就规定了:高发重疾的种类和赔付标准,所有保险公司必须统一包含,并且不能篡改赔付标准。 轻症质量要注意 重疾有统一标准,但是轻症目前还没有。之前大热的某福就因为没有高发轻症闹出了不少官司。 第一要务要包含高发轻症,并且注意疾病定义是否有坑。 其次再去考虑分组情况、赔付比例。 中症有没有都行 中症其实就是轻症的细分,提高了部分治疗费用较高的轻症的保额。 保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中症当然比没有好,但如果因为一个中症每年要多花几千块钱,那老斯基认为,是万万使不得的。 既然是轻症的一部分,挑选原则也自然是和轻症一样, 多次赔付重疾险核心责任是可以赔付多次,注意,这个赔付多次针对的是两种不同种类的重疾。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前很多“绝症”通过医学手段可以控制成慢性病,但得过重疾的人依然能够带着疾病生存。 但他们比起健康人更容易罹患重疾,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意接收这部分人群。 所以,多次重疾险的出现,弥补了这部分的风险缺口。 使用场景:预算充裕,不喜欢风险 主要挑选原则: 重疾次数不重要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同样的价格,分组赔6次和不分组赔2次,选哪个? 当然是选不分组赔2次,据有关数据统计,人得三次不同种重疾的理赔的绝对概率极低,可忽略不计。 所以,重疾次数3次和6次没什么差别。 重疾分组要看好 多次赔付重疾一般会引入一个分组的概念。 “同一组内的疾病只能赔付一次,不同组别的疾病才可以多次赔付。”
所以,重疾的分组尤为重要。 重疾分组的优先级按照以下顺序: 不分组>癌症单独分组>六种高发重疾均匀分布>高发重疾扎堆分组 疾病间隔期:越短越好 通常不同种类的多次赔付都会有时间限制,180天~365天不等,我们在同等条件下尽量选择时间短的。 其他的挑选原则参考单次赔付重疾。 癌症多次赔付癌症多次赔付一般作为附加险存在,可以和单次赔付重疾险、多次赔付重疾险随意组合,实现更全面的保障。 随着医学的发展(又是相同的开场,但是作为一个工科生,老斯基实在是词汇量告急啊!!) 癌症的治愈率在提高,很多人可以实现带癌生存,癌症的复发、转移、持续是所有重疾多次理赔里概率最高的。 作为一个附加险,为什么单拎出来说呢? 因为老斯基认为,这是一项含金量很高的责任,而且优先级要在重疾多次赔之前。 使用场景:预算充裕,厌恶风险,家族有癌症病史,优先级在多次赔付重疾险之前 主要挑选原则 癌症保障要全面 有些要求是两种不同癌症才能赔付,老斯基觉得,这个就很扯淡了。 记住,要包含癌症的复发、转移、持续。 癌症间隔期要短 如何断定被保人的病情是否符合癌症持续、复发、转移呢?那就需要一个时间节点,一般产品的设置是3~5年。 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要知道对于一个癌症病人,能再活3年还是再活5年,那概率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基本上都是3年间隔期,挑选的时候要注意。 Part 3:老斯基总结今天的知识点很密集,咱们再来捋一捋,所有的重疾险都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缴费形式和保障责任。 从缴费形式上看 重疾险分为:消费型、储蓄型和返还型; 优先级是消费型>储蓄型,返还型不推荐。 从保障责任上看 重疾险可以分为:单次赔付重疾险、多次赔付重疾险和癌症多次赔付; 优先级是单次赔付重疾险>癌症多次赔>多次赔重疾险 重疾险种责任优先级 单次赔付重疾险:保额>轻症>中症 多次赔付重疾险:分组情况>间隔期,其他参考单次赔付重疾 癌症多次赔:没有优先级,必须是3年间隔期,保障持续、复发、转移的,你要是找不到来找老斯基,我给你找。 具体怎么挑,一个最简单的原则,预算为先,保额为先,预算情况下买足你的保额再去考虑其他责任。 低预算:消费型的单次赔付重疾险 高预算:储蓄型癌症多次赔+多次赔付重疾险 啥?你问我预算不高不低的咋选?看优先级,如果还是不懂,就来找老斯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