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老年痴呆群体调查 八千万患者陷收治难困境

 健康慢走 2019-05-26

视网联媒介

2012-10-29 14:48

[提要]'痴呆是一个精神病学术语,但是,这个词语的最初来源却是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它的词义虽与精神病学的描述没有太多区别,但却带有明显的贬义,成为一些人互相调侃甚至是骂人的用语。这个词...

齐鲁网10月29日讯 今年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央视'我的父亲母亲·关注失智老人'大型新闻公益行动策划人杨继红从父亲的经历中,深刻体验到了什么叫生离死别。

'我们很多人经历的是死别,老年痴呆症最残忍的一点是'生离',他依然有生命的时候,他的理性和情感却退潮般一点点远离家人。'那些子女,他们最怕的不是老人过世的一刻,而是有一天,父母转过头来问他们'你是谁'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们之间几十年的联系都清零了。

'痴呆老人'的走失启事,在街头随处可见;寻找父母的微博被成百上千次地转发,饱含了家人的焦急和眼泪。这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是在怎样浑然不觉的情况下,完成了人生的谢幕?

济南老太太患老年痴呆 性情古怪不认识自己儿女

他们最怕的不是老人过世,而是有一天,父母转过头来问他们'你是谁?'

'你是我儿媳妇吗?'在位于济南市文化东路的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70多岁的陈阿姨拦住前来采访的本刊记者,大声问道。

'他们都忙,整天见不到人影儿。'陈阿姨向身边的人讲述她的儿女的情况,多数时候她不说话,坐在一把椅子上,等她的'儿媳妇'来看她。她会把很多来访者当做'儿媳妇',作为男性的本刊记者也不例外。而她的'正宗'儿媳妇,一次也没来看过她。

'这几年,我们接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越来越多,'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冯永平说,恰巧一个电话打进来,冯永平赶紧接起,放下电话后向本刊记者无奈地笑笑:'又是一个咨询的。'

陈阿姨的患病过程极为缓慢。起先,她只是认不出上门拜访的老友。之后,她会莫名地发火,将昔日老友撵出家门。渐渐地,她不再听最喜爱的戏曲,也不再看报纸,能运用的词汇量急剧减少。甚至独自出门散步后,她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被确诊患'老年痴呆症'两年后,她开始找不到厕所。女儿曾花数小时一一指着家人的面孔,给她重复他们的名字,试图让她重拾记忆。'我是谁?我是你女儿。他是你儿子。'但母亲忘得很快,有时候能说对名字,但大多数时候,她只是说不知道。

开始时,一切看起来和在老年人中普遍发生的记忆力下降没什么区别。但渐渐的,'失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一边笑着一边忘记了自己为什么笑出声'。一个病人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家里又来客人了。'

中国有800万老年痴呆症患者 政府和公众对此认知程度低

策划《我的父亲母亲》活动的央视策划人杨继红,从父亲的患病经历中,深刻体验到了什么叫生离死别:'我们很多人经历的是死别,就是家里的祖辈,老去的同事、师长,他们死去了,那叫死别。老年痴呆症最残忍的一点是'生离',他依然有生命的时候,他的理性和情感却退潮般一点点远离家人。'

其实,这个群体被忽视已经很久了。甚至,当我们突然接近,竟发现老年痴呆症距离我们是如此之近。

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占世界同类人群的三分之一,其数字到底有多少?有数据说是800万,有的说是1000万,由于很多人刻意隐瞒等各种因素,这个数字还是大大低估了。事实上,中国没有任何机构曾经就此进行过专门统计。

目前,60岁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为4%,8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比例则高达20%到40%。根据国际老年痴呆协会的报告,到2050年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达2700万。因此,加强对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及治疗显得极为迫切。

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山东省60岁以上人口突破150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近15%,未来几年年均增长将达到近50万人。65岁以上空巢老人90%需要心理慰藉和居家养老服务,有127.75万失能老年人需要长期看护,占全国失能老年人总数的12%。

这是一群沉默的病人,'中国政府和公众对老年痴呆症的认知程度十分低,大概比美国晚几十年。'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王虹峥说。

收治难:一个阿尔茨海默病人,足以使一个家庭陷入灾难

刘大爷是在懵懂中走完人生历程的。

刘大爷家住济南市槐荫区,89岁之后,逐渐将记忆'抹平'了,最严重的时候,他一个人也不认识,只记得小儿子的名字'来旺',当小儿子站在他面前,他却问:'你是那个卖菜的?'

生活不能自理,屎尿不分,轮流住在几个儿子家里,刘大爷逐渐成为孩子们的累赘。儿子们都是工薪阶层,面对动辄几十万的药物和护理费用,根本无力送父亲进养老院。就在一年之后,因为一场感冒,刘大爷的生命终结在了90岁。应该是喜丧了,儿子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痛哭着为父亲办了一场风光的葬礼。

据估计,在中国,平均每名病人的治病成本约为112万元。根据国际老年痴呆症协会中国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将近一半的照料者后来也引发了功能性紊乱及其他相关疾病。

由于养老院极少接收患此病的老人,大多数病人都由家人照顾看管。研究显示有85%的患者未到医院就医,错过了早期最佳诊断期,而及时的治疗极有可能缓解病情发展。

即使是接收此类患者的养老院,也遇到各种难题。青岛即墨一处养老院里,30位老人中两位是老年痴呆病人。院长徐振文说:'有些人把老人放到养老院不管不问,却不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前两天,一个老人家属交了钱转身就走,我看不下去了,让他去看看老人。他居然告诉我,他要急着赶回去看孩子。'

徐振文说:'有时候,我想告诉老人家属,多付100元钱,我们需要给老人更多的照顾,可是,老人的家属以为我在胡要价,他们说,老人不用我们太多的照顾。而老人一旦出了问题,我们还要负责任。'

无合适治疗机构 无医疗费 无照料人 痴呆症患者让家庭陷入灾难

记者了解到,普通医院对于老年痴呆一般是不收治的,而作为精神病症治疗机构,精神卫生中心对于老年痴呆症的收治,也仅限于有精神行为症状的病人。

'一个患有这样疾病的老人,足以使一个大家庭陷入灾难。我爸爸住院两年多,自费类的药物和护理费用已经花了几十万元,这足以令一个普通家庭陷入经济困境,我们想呼吁对这个疾病的患者家庭给予更多的来自社会层面的帮助。'杨继红说。

目前,几乎只有一种可能让病人从这场战争中幸存--如果能在早期阶段发现病人,可以通过康复锻炼和服用药物的办法,减少将近1/3的发病人数。

如果患者在早期阶段就被发现,有些甚至可以经过早期干预逆转至正常,科学健步走,写毛笔字,多参加文艺和体育活动也可以有效预防。但数万元的检查费用往往让病人和家属望而却步。

一些明晓老年痴呆症可怕情况的医生,甚至在中年时就请律师写好遗嘱,声明'如果不幸患有此病,子女必须将我的全部财产用于治疗'。

无疑,这是一种代价巨大的死亡方式。

'老糊涂'的更名之困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歧视由来已久

'老糊涂'早已成为一种对老年人的蔑称,某著名笑星的节目中,也曾出现对他们的刻意编排。他们可爱而又可气的举动,被周围人一遍遍取笑。

很多家庭也不善待病人。在民间,因该病而带来的痴呆症状,常让家人以为'老糊涂了',从而被视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就医。一些'对老年痴呆病稍有了解的家庭',却总是'羞于启齿'。

更让亲友们难以忍受的,或许是他们的'人格改变'。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老人突然变得极度自私、易怒,常常幻想家里有人偷他的东西,或者将粪便涂满整面墙壁。夜晚,甚至可能把全部衣服脱掉在街上乱跑。

近日,央视联合多家媒体,呼吁消除社会歧视,为'老年痴呆'正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表示,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但由于这个名字相对专业,普及推广还需要一个过渡。国内已有专业机构启动了申请更名工作。

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关注老年痴呆问题。

'痴呆是一个精神病学术语,但是,这个词语的最初来源却是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它的词义虽与精神病学的描述没有太多区别,但却带有明显的贬义,成为一些人互相调侃甚至是骂人的用语。这个词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当人们提到'老年痴呆症'时,往往会带着戏谑的语气,对患者更多的不是同情,而是带有某种猎奇式的好奇。'

资深时事评论员张楠之认为,即使'阿尔茨海默病'这一规范名称为人所熟知之后,由于字词与字义之间的字词本身的层面上没有任何关联性,在理解其准确所指上,也会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但正是这一障碍,形成了一种缓冲,有利于从嘲笑、戏谑到尊重的过渡。

谁能保证自己或自己的亲人不会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当有一天,你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亲人,忘记了世界,你愿不愿意这个世界也忘记了你?或者,你愿不愿意这个世界虽然记得你,却拿你取笑?

'虽然更名不会立刻改变目前很多人对待这一疾病患者的态度,但是,更名却是尊重的开始--更名是在向人们表明我们反对什么样的态度,并呼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时事评论员张楠之称,态度的改变,或者说认识的改变,是行动改变的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