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今天天气哈哈哈”到“今天天气哇哇哇”

 好办法 2019-05-26

一落笔,就心里没底。现在三四十岁的人还知道“今天天气哈哈哈”这个典故吗?再年轻点的肯定没法知道了,因为鲁迅先生已成功地从中小学课本里全身而退了。

而我们晓得“今天天气哈哈哈”这个典故,正是从鲁迅先生那里来的。

他在《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二)》中这样写道:

“不过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早已发明了一种万应灵药,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倘是宴会,就只猜拳,不发议论。”

其实,茅盾也写过。“所谓‘台阁体’,说得‘雅’一点,是雍容典雅,说得不客气,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连林语堂也写过。他的《冬至之晨杀人记》里有这么一段:“凡读书人初次相会,谈话起来,大概可分为四段。(一)谈寒暄评气候;(二)叙往事,追旧谊;(三)谈时事,发感慨;(四)为要奉托之‘小事’。第一段之作用在于‘坐稳’,‘尊姓’‘大名’‘久仰’‘夙慕’及‘今天天气哈哈哈’属于此段。”

可惜的是,鲁迅先生的话还是说得太满了吧。他以为,这种敷衍了事、深藏不露的交际用语会成为“万应灵药”,没想到八十年后,阿Q的后代们相聚,讲起天气来,不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而是“今天天气哇哇哇”了。“万应灵药”突然不灵了。

本来,相熟与不相熟的人之间,为免尴尬,先谈天气,讲一句“今天天气哈哈哈”,上海人称之为“搭头言话”。“搭头言话”么,搭过拉倒。搭上了,就再试图讲点别的。搭不上,就此结束。大家可以谈得云淡风轻,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谈天气,其实并不在乎天气。

现在毕竟是强国盛世,什么事情都要像开奥运会那样隆重才好。谈个天气也不例外。怎么可以云淡风轻?也太马虎了。必须像谈大国关系一样浓墨重彩才行。于是,“今天天气哈哈哈”终于演变成了“今天天气哇哇哇”。

今天天气怎么个“哇哇哇”法?每天早上只要打开朋友圈,你就能深刻体会。

像昨日,“哇——又超过30度。热煞了!”

还可以有,“哇,连续五天35度以上高温!”

“哇,明朝降温超过10度!”

“哇,春天里也会落雪!”

“哇,一个月天天落雨!”

“哇,冬天也像黄梅天!”

更有甚者,“哇,今朝立春了!”

“哇,今朝立夏了!”

连“小满”这种长期被打入冷宫的“答应”也终于得以被仁慈的君王“翻牌”。就差站到人民广场正中心去高喊一声,“我宣布——今朝阴转多云!”

这样的浮夸,早已见怪不怪。久而久之,积非成是。你不“今天天气哇哇哇”,反而显得高冷,不合群,甚至你那个被叫做情商的东西也出了问题。我却觉得,这浮夸的背后,不是情商出了问题,而是思维出了问题,常识出了问题,传播出了问题。

思维方面出的最大问题,就是一事当前,先讨论它应该怎样怎样,而从来不去思考它本来会怎样。谁的YY最正确,最全面,最精彩,最稳妥,最不像人话,谁就是意见领袖。万事万物也好,小小天气也好,它就应该以我想象的完美方式出现在我眼前。Everybody should treat me in my way。雨怎么可以下得那么久,天怎么可以热得那么早,美国怎么可以这么坏,股市怎么可以这么烂,分明都是存心与我作对嘛。

这种只讲“应然”不讲“实然”的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我是金枝玉叶,管他天地君亲师,任何不合我意的言行都必须主动退避三舍。我是天下第一,连老天爷也必须像贴身丫头那样听我使唤。我买了新皮鞋,你就得放晴;我失恋了,你就得下三天三夜的雨。否则,哼——否则我也没啥办法,只好“今天天气哇哇哇”,发到朋友圈里去!你信不信。

至于常识方面出的问题就更大。

我从小去插队,当地老表就教我懂得“九晴九雨”的道理。前一段天天出太阳,下起雨来也要好几天,当然并不需要都凑足九天,老天爷吃饱饭没那么空。

这种观念在我脑子里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回城后,日子过得顺了,就会提醒自己,也许前面有个劫在等我。

我拿着迁移证去重新报上海户口,我拿着录取通知去电台报到,我拿着大学文凭出校门,我都提醒自己,今天,万事都要倍加小心。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大抵如此吧。

顺便说一下,去年和今年都发生过的那个现象,就是长期预报显示,整个三月份都是雨天。这里也有常识问题。

首先,长期预报的准确率有限,本不该寄予很大期望,看过拉倒可也。正所谓“你认真你就输了”。

其次,现在的预报是电脑图案。那个“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根据所谓的“降水概率”而形成的。但“降水概率”并不等于一定下雨,哪怕“降水概率”达到70%。

事实上,最近这两个三月份并没有天天下雨,尽管三月本来就多雨。而且,在我看来,月降水量在平均值范围内,并不偏多,如果不是偏少的话。

干脆再补一句,虽然有地球变暖的迹象,这十几年来的气候也还是属于正常。只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屌丝,日子过得太开心了,才觉得气候再不反常,我还能说什么呀!我什么也不说,我还是活人嘛。所谓“刷存在感”,大抵如此吧。

“刷存在感”也就罢了。还有一种反自然的情绪,窃以为十分要不得。

大家住在城里,下雨对很多人来说,仅仅意味着出门要带伞,不方便得很。殊不知,下雨,尤其是春天下雨是万物生长的需要。怎么,你为了一己之便,是宁可让植物都干死的么?

同样道理,前一阵柳絮翻飞,也是怨声载道。道理不说你都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包括所有动物)和植物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为了让杨树柳树梧桐树好好活下去,你上班路上吹吹“B-BOX”又如何?何必这么委屈。

最不能原谅的,是传播出了问题。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和新兴自媒体都难辞其咎。

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天气稍微有点变化,大小媒体就一哄而上,拿来大做文章。廿四节气也都可以魔化为“诗和远方”。流量就是一切。如果有点台风,那就更必须连续追踪报道,毫无新闻价值的信息充斥新闻版面。哪怕往往是虎头蛇尾,编不下去了,也在所不惜。太无聊了。

我知道,媒体有媒体的难处。但别的事情不让你讲,你也不能把气都撒到老天爷身上啊。就像别的戏难拍,就只好专门拍神剧么?也太弱智了吧。

说实话,人们谈论天气,从“哈哈哈”到“哇哇哇”,从云淡风轻到浓墨重彩,就是拜媒体所赐。前面提到的那些太热太冷雨太多乃至柳絮翻飞一类的信息,都是媒体先“哇哇哇”的。

当然,媒体一点不傻。他们心里清楚得很,“今天天气哇哇哇”之所以会有流量,并能变现,是因为他们卖的,正是“焦虑”二字。

前一阵子,好像有人因为“卖焦虑”而被封号了?我是不赞同动不动就封号的,就像我不赞同动不动就“卖焦虑”一样。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