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科书使用:国际经验及启示

 fuxinlong2019 2019-05-26

教科书是课程,即国家规定的制度性知识的主要载体。教科书功能的发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取决于其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安排和组织外,还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科书的使用风格。教师对教科书文本内容的解读、阐释和创造,及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对教科书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保障道路的通行功能,以现状整修为主,清除路面周边存在的障碍物(杂草、植被、块石等)。另一方面,考虑与周边交通形成体系,可修建辅助道路,方便游客到达。同时,考察附近森林古道,是否存在可以形成森林古道体系的可能,形成主题古道,这样可以保证该类型森林古道能够吸引游客,重新焕发生机。

根据教师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以及教科书使用的目的,国际上一项调查表明,具有四种不同的教科书使用风格。

“我说我快要活不成了。”我失去了与他斗嘴的乐趣和力气,我的眼前一阵阵发黑,手腕处那种汩汩的声音让我觉得害怕。

第一种风格,教师完全遵循教材。他们从教科书的开始到结尾,按照课本一页一页地系统地讲授内容,惯于使用解释性文本以及教材中的练习、任务和问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教科书既是信息来源,也是课程规划的方法手册。第二种风格,教师认为教科书只是可以借鉴的几个来源之一。他们确实使用了课本,但他们也使用了很多他们认为与教科书相当的其他文本材料。第三种风格,教师几乎完全把教科书作为一个来源的任务、练习和家庭作业。他们经常使用其他材料作为额外的任务来源,特别是任务手册和工作簿。第四种风格,教师通常会以某种方式积极修改教科书中的内容并进行创作。他们甚至同时进行了几项修改:一些内容被减少,另一些被扩展或替换。他们会尽可能使课程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调查显示,第一种教科书使用风格占教师群体25.9%,第二、三种风格占教师群体的19%,第四种风格占55.2%。教科书的使用风格固然与课程的性质及类型有很大的关系,但最核心的是支撑教师的教学信念。美国学者研究指出,第一种教科书使用风格不可取,第二、三种教科书使用风格适合于某些学科或某些类型的课程,第四种教科书使用风格最有利于教科书的实施。他们认为,那种过于依赖教科书,并将教科书作为

巩固固定知识的方式,无意中限制了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的确,教学面对的是人,而非某一学科课程知识。教师对教科书的使用风格实质上是教师对教科书的一种叙述,它包括对教科书内容的确定,教科书叙述的理念、方式及策略,等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复习不仅可以帮我们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出更多新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就是这样的效果。连孔子都主张:“学而时习之”,我们学习过来的知识如果不加以利用,不加以温习,那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学习目的。复习常常伴随着练习同时进行。化学学习以多记,多练,多学,多问为主要手段,况且复习加联系也是应用所学知识在书面上一种检测方式。通过练习,能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薄弱之处,并且根据课堂上面的答案讲解,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巩固,这也是提高我们化学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国际学者对于教科书使用风格的研究,对于我国教科书使用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1.树立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信念。如果说教师教科书使用风格支撑的教学信念是学生观,那么,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就不可能教条般地照搬教材,而会是从学生出发去考虑教学内容的取舍、处置及学生可能的接受策略、方式,并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2.对教科书怀有一种“鉴赏”与“批判”的眼光。教师解读教科书的文本能力决定了教科书使用的质量及效能。鉴赏和批判不仅是理解教科书的文本内容,还带着一种玩味、欣赏和批判的眼光进入教科书的文本世界,如是,才能引领学生对其中的知识与疑问进行辨析、探寻,培养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

3.邀约学生参与教科书的创作。教科书的使用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表演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合作完成的多声部合唱。教师邀约学生参与教科书使用中的创作,不仅是使教科书使用获得价值和意义,也是教科书使用的最终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