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滨海湾新区84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

 勇z72grl99fu6m 2019-05-26

▲湾区大学落地威远岛北部

概述

2019年5月24日,东莞市自然资源局网站发布了《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的批前公示,这是法定规划和战略性、纲领性文件,揭开包括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84.1平方公里的发展路径。

滨海湾新区定位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构建外联湾区中心城市、内接东莞发展极核的空间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珠江两岸融合的协同发展枢纽。


▲产业与人口加速往湾区中心集中

▲东莞三大重点片区

发展目标

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规划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定位: 

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

人口规模:

2035年预测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就业人口规模为70万人。

▲滨海湾靠近深圳会展中心和宝安机场

▲漫长海岸线

一廊、两轴、三板块

滨海湾新区采取组团开发、 轴带串联的空间发展思路,形成“ 一廊、 两轴、三板块” 的空间发展格局,打造兴业宜居智慧湾区新城和东莞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廊:

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串联湿地、 海洋、 山林等各类生态系统, 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两轴:

城市中轴线,联通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功能轴,串联三板块核心功能区。

三板块:

交椅湾板块、沙角半岛板块、 威远岛板块,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形成十大功能分区

国际交流合作与科创智慧区:

谋划大湾区国际交流合作场所空间,建设科创智慧集聚区。

威远岛生态核心区:

依托炮台遗址、海战博物馆、虎门大桥、威远岛山体等重要资源打造国家纪念公园和森林公园。

科技研发与文化创意集聚区:

谋划建设创新型大学和科技创新园区,利用现状村庄更新改造为创新社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湾区大学。

TOD城市中心区:

依托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连同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建设TOD都市区,打造城市中轴线,多条轨道交通汇集于此,有望十年时间打造成东莞最发达、城市面貌最好的片区。

滨海宜居生活区:

打造高品质的居住服务片区、滨海综合娱乐休闲区。

滨海湾中心农业公园:

修复利用农田自然基底,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

滨海总部走廊:

立足湾区,面向全球,吸引知名企业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

湿地公园与生态居住区:

依托磨碟河流域打造区域性生态公园,联动周边地块打造高品质生态居住区。

科技创新产业区:

依托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构建科创产业集聚区。

粤港澳创新合作岛(战略预留):

依托离岛,探索与港澳在体制机制、 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合作。

▲以滨海湾站TOD开发为核心

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优化轨道网络

对外建立以高速铁路、市域轨道为主体的多模式快速出行网络,实现新区轨道交通60分钟到达香港、广深城市中心;30分钟到达前海、南沙、东莞市中心区、松山湖等湾区核心地区;20分钟联系虎门、长安、大空港等通勤节点;20分钟串联新区各板块之间出行。加强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立“大运量+中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

广深第二高铁从松山湖以支线引入滨海湾站。

广州地铁22号线将延伸至滨海湾站。

完善高快速路网体系

规划形成“两横四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其中,“两横”为广深沿江高速和沿海公路(快速路),“四纵”为佛莞高速、滨海湾大道(快速路)、常虎高速延长线、交椅湾大道(快速路)。

提升水上交通服务

建设港澳客运码头,完善水上客运体系。

加强航空枢纽对接

通过轨道、高快速路、水上交通等加强与深圳、广州、香港和澳门机场的联系。

超高清大图发在知识星球号 佛山地理

打造科创产业体系

01 产业发展重点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及产业化,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海洋经济和生物产业。

培育高端制造业总部: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方向,依托东莞制造业优势,聚焦高端制造业总部, 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新区设立高端制造业全球总部、亚太总部、地区总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总部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集聚国际化高端服务业资源,引进港澳台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机构,对接港澳台现代服务业标准, 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02 产业空间布局

三大板块依托不同的区位特征和产业基础,差异化布局产业空间。

交椅湾:

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打造“产业之芯” 。

沙角半岛:

以滨海湾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统筹推进片区城市更新,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现代服务业等。

威远岛:

重点发展AI、智慧城市及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金融科技、文化创意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

打造东莞城市新名片

01 凸显滨海城市设计特色

城市总体风貌:

塑造山海融城、古今交汇的整体城市意象。通过建设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城市轴线形成“一廊、 三轴”的城市风貌框架,塑造“智慧湾、共享湾、科创湾”与“国家纪念角、未来角、历史角、创新合作角”的城市意象,营造世界级滨水开敞空间,打造具有岭南气质、国际品质的东莞城市新名片,引领东莞城市建设品质提升。

一廊:

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沿新区滨海岸线,构建以休闲开放空间及文化、体育、办公、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滨海活力岸线和功能带,塑造国际一流、湾区领先、最具魅力的滨海景观休闲带。

三轴: 一主轴、两次轴:

依托滨海湾大道,向北联系东莞中心城区,向南串联滨海湾站、滨海湾青创城、滨海湾广场,打造“北站、中城、南湾”城市中轴线。打造文化智慧轴、产业共享轴两条次轴。

02 营造活力城市公共空间

打造彰显特色的魅力极:

建设威远岛滨海智慧魅力极、 交椅湾滨海共享魅力极。魅力极集聚高等级大型公共场馆设施,营造高品质、集聚人气的公共交往空间, 打造标志性强、舒适宜人、极具魅力的城市形象。

塑造活力多样的城市活力中心:

打造滨海湾站城市活力主中心及多个活力次中心。城市活力中心集商业办公、休闲消费、文化娱乐、公共服务于一体,形成集聚客流、 辐射周边的活力场所。

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构筑完善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包括威远岛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沙角半岛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交椅湾产业共享中心,集中资源建设一大批公办学校,以及两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威远岛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重点布局国际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际会议中心及配套设施,谋划重大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沙角半岛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重点布局重要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商业、娱乐、政务服务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交椅湾产业共享中心:

重点布局共享办公、众创空间、优质公共服务等能促进创新人才合作交流的功能和科技孵化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建设两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一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3处,二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0处。

新区将布局18处小学、3处初中、3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高中、3处完全中学、3处十二年一贯制(全贯制)学校、1处国际化学校,并支持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在新区办学。(编者注:佛山三龙湾要好好学习)

新区还将设置4处综合医院,其中包含2处大型综合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新区在威远岛北部预留了高端医疗机构用地,远期还将在粤港澳创新合作岛增设一处面向国际合作的综合医院,提供湾区级水平医疗服务设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