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追问:“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 “母亲”与“个人”究竟怎样才能达到平衡? 1 有没有被陈可辛导演的短片《三分钟》感动哭了…… 妈妈是一位列车员,儿子已经好几年没跟妈妈一起过年了。 今天,他终于有机会在停靠站台见妈妈,虽然只有三分钟。 车停稳了,她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立即奔向儿子,而是维护秩序,招呼乘客安全下车。 在孩子的视角:熙熙攘攘的人流,努力钻过去。 当他终于到达妈妈身边,这个时候,时间只剩下2分钟。 列车长在催促她,她匆匆抱紧一下孩子,赶紧上车。 妈妈和孩子隔窗相望,挥手致意,车缓缓启动,就此告别。 窗外,是因为团聚而面生喜悦的众生相。整个车站,因为“团聚”而充满温暖。 看着短片中那个流着泪远去的列车员妈妈,大概每一位母亲都能深深地体会到她的内疚和无奈吧。 谁不想时时刻刻陪在孩子的身边,白天带他去游乐场玩耍,夜晚给他讲睡前故事。 在孩子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害怕的时候、孤独的时候,都能陪在他的身边,看着他一点点长大? 可是,生活在继续,正如姜文所说, 中年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地周旋。 2 这些年,我听过的最励志的谎言就是:你可以兼顾事业和家庭。 搞得好像事业和家庭不双丰收,就是你努力不够能力不行似的,特别是对于女人而言。 美国普林斯顿的女院长安妮-玛丽·斯劳特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一切》。安妮以前也认为事业和家庭是可以达到平衡的。 但是,当她接受了希拉里给她的offer——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不得不在周一到周五离开家庭去华盛顿工作后,她遇上了麻烦: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而大儿子又进入了青春期叛逆。于是,在完成一个任期后,她中止了继续在政坛发展,选择回到学校回到家里。 她的结论是,事实上我们无法兼顾事业和家庭。我们无法拥有一切。 她原先一直认为她可以做到,只是因为她幸运:在大学工作,有弹性时间,又有个同样在大学任教,愿意无条件付出照顾孩子的丈夫。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玩着危险的平衡游戏的女人,就像用手抛球杂耍的小丑,一旦出现意外,生活没有按照自己计划进行(其实这是个大概率事件),比如老人生病,孩子学习或成长出问题,和丈夫感情有了裂痕,或者是去外地工作,就会马上到了一个失去平衡的临界点。 过度地鼓吹可以完美兼顾事业和家庭,这不是男女平等,也不是妇女解放,这是把女人从一个牢笼,推到一个陷阱。 真相是: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又有高阶事业又有可爱孩子和稳固家庭的女人,往往是牺牲了丈夫的事业,或者压根就把孩子扔给父母,或者是外表光鲜身心焦虑疲惫。 3 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都是天上超凡脱俗的仙女,生了孩子以后,便成为了跌入凡间受到孩子牵绊的母亲。 全心全意地做全职妈妈,我们丢掉的不仅是个人理想,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一心一意的追寻自己的梦想,作为母亲的我们是无法见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痛苦,亦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爱与幸福的。 左手孩子右手理想,作为母亲的我们不但可以追寻梦想亦可以陪伴孩子。这无疑是平衡“母亲”和“个人”之间的良策。可是这样的完美的方法不是谁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协调得当、承受得住的。 因此,在面对“母亲”和“个人”的问题上,没有完美的答案,只有取舍。终其一生,我们都要背负这个甜蜜的包袱,负重前行。 4 比如,市场营销要求的长期方法、战略思维、优劣势分析,运用于家庭,就是未来需要什么、此时该培养孩子怎样的品质/能力,能够在未来成就更多! 又比如,媒体行业对社会人情的洞察,运用于家庭,就是发现每个人之间的微妙联系,引导孩子理解他人、勇于突破、发展共情力。 而且,家庭不仅需要能力,还需要海量的情感浇灌! 情感是家庭安全的基石,可是,被牺牲感环绕的母亲,又怎能给出百分百的安全与爱呢? 所以,当你踏出家门、向外迈一步,回头一望,会发现母亲的意义、家庭的复杂,会明白,原来你一直做着世界上最有意义的工作! 抛却抱怨与辛苦,没有什么带来的成就感,能与成为父母相提并论! 家庭中的每个人,不该成为对方的对手,而是队友。 不该相互竞争,而应该通力合作。 均势,不是我战胜你,也不是你怜悯我。而是我们站在同样的高度上,拥有对等的格局、看到一致的目标! 现在,男人得到了一个不抱怨、更努力的妻子;孩子们得到了一个正能量、更乐观的母亲。而你自己呢?不念从前,不畏将来。 5 一个母亲,如果想要自己同时教育好孩子又要实现个人的理想,这在孩子三岁以前,是很难做得到的。我们所要承受的辛酸与无奈,也是无法言传的。 孩子的成长,是最需要关注的。生命需要有一种阶段性概念,生育的妈妈可能有5年的时间需要尽心陪伴孩子。 如果女人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分心去做别的事情,那么5年之后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教育他,补偿他未曾满足的情感与依恋,结果自己被孩子困住,孩子也被自己耽误,这样想内心就会平和多了。 《平衡的奥妙:反思工作与生活之平衡》一书的作者曾说过 无论多忙,“都要把家庭生活放在首位,” “如果你的个人生活一团糟,你永远不会在工作中做到最好……你不能将职业女性的母亲角色剥离,也不能剥离母亲的职业女性角色,不妨运用好这两种角色。” 重要的是,不要认为你的生活是零和游戏,也不要认为它是一个必须平衡的等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