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只要你弱小,谁都克你。 ——即使是没有学过易经数术的人,也都知道金木水火土,甚至张口就能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但是很多人都把“五行”理解成一种神秘玄妙的力量,怀着一种似信不信的态度,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 其实,五行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是古代圣贤认识世界的一种归纳方法。 一,五行是认识世界的归纳方法 五行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归类法。像我们现在很多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相同的。比如化学把地球元素分为108种,然后来研究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古代朝廷把全国的事情分成6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有不同的官员来主管。 古人通过观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性,认为天地万物可以归纳成5大类事物,把花草树木等归纳成木;把太阳灯火等归纳成火,把道路田地等归纳成土,把金银铜铁等归纳成金,把江河雨露等归纳成水,这就形成了木,火,土,金,水5类事物。 但是为什么不叫五类呢?因为古人发现,这五类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叫五行。“行”的本意是指人在路上行走,引申为行动,变动,变化的意思。 所以五行基本含义就是两点:一是天地万物可以分成五类事物;二是这五类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二,生克是五行运动变化的规律 既然这五类事物是运动变化的,那么彼此的是如何运动变化的呢?经过古人的观察,这种变化规律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生,一个是克。 先说生。生是什么意思呢?生就是滋生,助长。就是一种物质使得另一种物质增多。比如说木生火,就是木会使火增多。火生土,就是火会使土增多。 再说克。克的本意是杀人祭天,除去消灭。就是一种物质使得另一种物质减少。比如水克火,就是水会使火减少,比如说火克金,就是火会使金减少。 所以简单理解五行相生,就是一种事物让另一种事物变多,五行相克就是一种事物使另一种事物减少。 三,五行相生也能变成五行相克 但五行生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说木生火,这是在木与火力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果木太多了,而火太少了,那么不但木不会生火,反而会是木克火。就像过去用灶烧火做饭,如果柴火是一根根地加,那么火就会越来越大,但是如果你一次性塞进去的柴火太多,那么火反而被你弄灭了,这就变成木克火了。 我们说水生木。正常情况下,每天如果给花盆浇一点水,那么花草就会生长繁荣,但是如果浇水的次数与水量太大,那么花草可能就被涝死了,这就变成水克木了。 所以五行相生,不是绝对的,相生也可能变成相克。 四,五行相克也能变成反克 还有五行相克,也不是绝对的。我们说金克木,比方说,一颗小树,一刀砍下去,树就被砍断了。但是如果是一颗千年古树,刀被砍坏了,树也砍不倒,反而会把刀给砍坏了,所以金克木就会变成木克金。 再比如水克火,正常情况下,一堆小火,可能一瓢水就浇灭了。但是如果是森林大火,一两瓢水根本就无济于事,瞬间就被被大火给蒸发了,所以水克火反而可能变成火克水了。 五,生不代表好,克也不代表坏 有的人认为生就是好,克就是坏。实际上五行相生不一定代表是好,五行相克也不一定就代表坏。得看具体情况。比如说,水生木,在花草干枯的情况下,浇上一瓢水,这个生就是好的,浇上一瓢水花草可以更好地成长。但是如果花盆里的花草根本就不缺水,你还总是不停地浇水,这个生就不好,反而可能涝死花草。 比如说金克木。如果用刀斧砍伐树木,将树木砍断,那么就是伤害,就代表不好。但是用刀斧对树木枝桠进行适当的修剪,可以让树木长得更快更高,这个克就是好的。 总而言之,五行生克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是古代圣贤观察与认识世界的一种归纳方法,生克是五行运动的基本规律,生克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不代表好,克也不代表坏,要根据具体情况,用辨证的思维去理解生克的作用好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