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方;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特效方: 川穹20g 细辛20g 沙参45g 天冬10g 地龙6g 水煎服 日一剂 二、紧张性头痛 表现:头像带了一个紧箍咒,带了一顶厚重的帽子。伴无神,失眠等。 治法: 男:以补气为主。西洋参40 鹿角胶20克,磨成粉。早晚2次,空服。每次2克。一月服完。 女:以补血为主。阿胶40, 西洋参20克。 以上,均早晚2次,空服。每次2克。一月服完。用百合汤送服。一般干百合30克,鲜百合60克。 快步走治紧张性头痛:脚板用力,挺直腰肝,抬起头,快部步(不要走八字步)。 三、恩师治疗中风、类中风,偏头风,疗效显著。奉献一常用方,有此类患者,恩师均以此加减,方药:石决明20克 钩藤30克 川穹30克 葛根20克 白芷20克 细辛5克 丹参30克 白蒺藜2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加白芍30,元胡20,甘草10克 效果会更佳) 四、名老中医陈文伯家传全蝎定通散--主治因肝气、风湿引发的各种头痛。 全蝎 30克 (最善搜风活络,各种风邪均能被它踢出来)、冰片1克(镇痛)、麝香1克(芳香开窍、同时擅长透皮镇痛)、人工牛黄 1克。(清心肝之邪热+芳香止痛)(孕妇不能用) 上述四药碾成粉末后,用最细孔的筛网将其中类似面粉状的药粉筛出来,装瓶。用时,只需用手指粘一点点药粉,放入鼻子下闻或吸进。一日三次。上述药量至少可用一月。 五、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 此方是大连李寿山的方子,当归用量是50克。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上,药物剂量的改变,效果全非。此方治疗瘀血头痛,疗效天下第一。北京官大没名医。此方我常用。 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 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 ; 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 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 后头痛加羌活20g、 前头痛加白芷18g、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 ;头顶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威灵仙翁 : 名医王烈泉:“奇效头痛散”治疗慢性头痛、偏头痛组成 川芎15克,天麻10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田七10克,葛根15克,白芍20克。 功效 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 治疗各种慢性头痛、偏头痛,如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用法 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孕妇慎用。 方解 头为诸阳之首,其位最高;脑为元神之府,其用最灵。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若气血不足,无以上荣,或风、火、痰、湿、瘀致脑之脉络不通,均可致头痛。方中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神农本草经》说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本草纲目》说川芎“为血中气药,气行血调,其痛立止”。李杲曰:“头痛须用川芎。”川芎散、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均以川芎为君药,本方亦然。天麻质润不燥,能平肝熄风止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本草汇言》曰:“白芷上行头目……头风头痛,皆能治之。”细辛祛风散寒止痛。《神农本草经》说细辛治“头痛脑动”,《本草新编》说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李东垣说:“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主张头痛用风药为主。方中川芎、白芷、细辛皆是芳香升清降浊之品,均为治头痛名药。葛根解肌升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葛根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循环及侧支循环。白芍养血平肝,缓急止痛。田七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全方共奏活血祛风,和血养血,通络止痛之功。 加减 巅顶痛剧者加藁本10克;头两侧疼痛明显者加柴胡10克;颈项痛者加羌活10克;气虚,气短,乏力者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血虚加当归10克,首乌15克;腰酸膝软,头痛且晕者加熟地12克,怀牛膝10克;痰多稠黏加法半夏10克,胆南星8克;睡眠欠佳者加炒枣仁20克,合欢花15克;胃纳差,便溏者加怀山药15克。 名医王烈泉简介:男,1951年生,广东省揭阳市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劳动模范,揭阳市名中医。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岭南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委、揭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主要从事老年病学研究,重点是脑血管病,认为老年脑血管病主要病因是血脉瘀滞,治疗重点是活血理气,促进血运,改善血循环,使之血脉通顺。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专栏 四、偏头疼,右侧,曾经用黄芪30煎汤送服全蝎川芎细末,立愈,疗效如神。 征集来的民间方: 散脑汤--头剧烈疼痛:细辛五钱 川芎五钱 当归七钱 京子七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