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物|夏日纨扇赏

 alayavijnana 2019-05-26

这个五月,全国各地似乎都提前进入了盛夏模式,左手空调、右手WIFI的现代人,似乎渐渐忘却了曾经作为夏日必备品的扇子。

扇子,在中国人这里融合了日常实用和艺术雅尚两种功能,既能送风清凉,又能笔墨寄情。千年流转,这些笔墨和精工可以在收藏品类里挣得一席之地。

纨扇,又称团扇,因其形制似满月冰轮。团扇起源于中国,是一种礼仪工具,因常见于宫廷,又称宫扇。西汉后走入生活,成其纳凉功能。魏晋唐宋时期,扇面书画成为上流社会的荣宠。元、明、清是扇面艺术的辉煌时期,时文人墨客鲜有不能作书扇者。仕女、山水、罗汉、花鸟鱼虫以及诗文名句等等,无几不入扇面,充满雅趣。扇,也从地位和权利的象征转变成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在中国文化里,扇面艺术成功地将生活用品上升为审美层面的艺术。团扇扇面可谓是独特的一种中国美学载体。

这个夏日小编特地收集了一些扇面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凉意。

五代南唐 周文矩

 水榭看凫图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文矩,生卒年代不详,句容(今属江苏)人,曾在南唐后主李煜时任画院翰林待诏。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多以宫廷或文人生活为题,以“用意深远”著称。其仕女画师从周昉,作风更加纤丽繁复,用笔多以“战笔”为特点。

五代 王齐翰

荷亭婴戏图(旧传 为王齐翰作)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王齐翰〔五代·南唐〕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后主李煜朝(961-975)为宫廷翰林图画院待诏。工画人物、佛道宗教画,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兼擅山水、花鸟,以画猿獐出名。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谷,无朝市风埃气,其画以笔法工细为特色。

五代北宋初年 徐熙

豆花蜻蜓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旧题为徐熙所作,押‘馀熙”印。押印是否可靠,现今说法多半是伪印。但此图的画法与画史对徐熙画风的记载颇相吻合,可能是北宋时徐熙画派的画家所作。


整幅作品结构自然,疏密得体,色彩丰富,工写结合。其中蜻蜓的描绘神妙入微。画家不仅再现了蜻蜓的形态,甚至连透明的翅膀及纹络都表现了出来。而豆花则以简笔写出,野趣天然。

北宋 郭熙


 松林闲步图

郭熙的成就非凡,曾负责“考校天下画生”。因此,当时向郭熙学画的人很多。从画工到帝王、贵族,文人士大夫诸如苏轼、苏辙、黄庭坚、文彦博、陈师道、晁补之、张耒以及刘克庄、周必大等,都受到郭熙的影响。后人把他和李成并称为“李郭”,取代“荆关”而成北方画派的代表,与董巨江南画派相抗衡。

赵佶 

枇杷山鸟图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此图体现崔白清澹之体。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以设色为多,然而此图纯以水墨勾染而成,格调高雅,略似没骨画效果,别具一种苍劲细腻之韵致,体现了赵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对开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讬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感慨宋徽宗如此精于绘画,工于构图和经营位置,缘何却把国家丢失了?

草书纨扇

上海博物馆藏

赵佶草书纨扇,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团扇书法作品。这件作品线条细瘦刚劲,同其“瘦金体”楷书一脉相承,但比其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圆转流畅,打破了楷书那种匀称整齐的单字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越发显得活泼。

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

南宋 夏珪

风雨行舟图 (旧传 为夏珪作)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夏宋宁宗时(1195—1224)为画院待诏,赐金带。理宗时(1225—1264)为画院祗候,阶训武郎。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是北派山水代表人物之一。所画山水构图取景多为半边,善取边角小景(如山角、水涯),画面留较多空白,以小见大,以局部表现整体,寓意南宋偏安一隅,仅存残山剩水,人称“夏半边”。山水画法自李唐,后世论画者以为其山水画造诣,院中人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其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时人并称为“马夏”,齐名于世。

南宋 林椿

葡萄草虫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用线刚柔相济,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又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的质感表露无遗,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于细节表现的绘画功底。在色彩上,敷色轻淡,深得造化之妙,葡萄藤的藤尖点染红色以示其新生初发之嫩,叶子的边缘略以褐色渲染,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这种合乎自然规律的晕染与其求实写真的线条相得益彰,具有宋代院体工笔画的鲜明特色。

南宋 吴炳 

出水芙蓉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南宋 梁楷

疏柳寒鸦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枯柳疏枝,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乌鸦头尾以浓墨点染,羽翼用焦墨勾写,腹部略敷白粉,更突出鸦头之黑,笔简神丰。

梁楷的“减笔”画既带有文人的笔墨情趣,又能对物象高度概括,具有传神的效果,这在两宋花鸟画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画法对元代的颜辉、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黄慎、近代的任伯年等著名画家都有较大的影响。

佚名之作

京畿瑞雪图纨扇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扇面绘雪景楼阁,山水重青绿敷色,画法古拙,明显带有所谓唐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与故宫收藏的另外两件传为唐人的楼阁作品《宫苑图》卷、《九成避暑图》页画风相近,并都曾被题为李思训作。这三幅画在清代以前均未见著录,也缺乏早期的收藏印记和题跋作为断代的佐证,而且目前尚无公认的唐代同类作品可资比较。

晚荷郭索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一只硕大的河蟹张牙舞爪踞于残荷之上,肥重的身躯竟将荷梗压断。衬以苍老的莲蓬、枯黄的荷叶、稀疏的芦荻,更增添了萧瑟冷寂的气氛。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浓重。旧签题 “黄居寀”作,究其画风,与黄居寀相距甚远,故改为无名氏画。

对开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从来螯蛫善横行,稻熟秋风意气生。甲介向称无所畏,如何每入膳人烹。”钤“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玺印多方。


丛菊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秋菊一丛,红白相间,繁枝茂叶,生机勃发,不见肃杀秋意。花瓣用中锋细笔勾描,再以朱红或白粉晕染;花蕊用细笔点出;茂密的叶片或用赭石、或略入汁绿、或稍加藤黄染出,以示老嫩不同的色彩。花之欲开、盛开、将残,叶之翻卷及明暗向背,刻画得恰到好处。画风工致细腻,构图丰满,繁而不乱,密而不窒,设色艳而不俗,为南宋写生画佳作。

来源:据孔网旧闻及网络资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