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六)——中原的争霸

 轩少侠 2019-05-30

       春秋首霸——齐桓公死后,中原诸国们就像一群当年被楚国欺负过的小哥哥们,细胳膊细腿的,他们提心吊胆,迫切需要新的一名带头大哥站起来与楚国掰掰手腕。

       这个时候,宋襄公站起来大声道:我来!

  想要接过齐桓公“尊王攘楚”的大旗,成为中原新的霸主,不能只靠嘴遁,宋襄公还得与楚国轰轰烈烈地打上一架,亮出自己的肌肉,不然谁会服你?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合卫国、许国、滕国等小国进攻依附楚国的郑国。楚国这个做大哥的,当然得出来救小弟,不然老脸往哪搁。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六)——中原的争霸

  楚成王于是挥师伐宋,宋襄公不得不从郑国撤回,与楚军正面杠上。

  楚宋两军在泓水一场火拼,宋军惨败,宋襄公也身受重伤。

  宋国国力尚弱,却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南下与楚争霸,结果闹个尴尬收场。

  楚国在打败宋国后,继续往北扩张,势力直达黄河以北,风头正盛,他扫视中原诸国,大喝:还有谁!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六)——中原的争霸

  楚国这一声喝,把中原以北的晋国给招来了。

  北方的晋国,长期与北狄山戎作战,军力强悍。从晋献公开始,晋国大肆对外扩张,吃下周边十几个小国,带出一帮小弟国家,然后往西压制秦国,揍得秦国不敢东进。

  晋文公即位后,晋国的国力达到一个高峰。晋国的战略重点开始往南转移,参与中原争霸。

通俗故事中的历史:楚国系列篇(六)——中原的争霸

  当时的中原争霸有个基本套路,你要争霸可以,去揍楚国啊,把楚国打趴下了,你就是霸主!

  楚国与晋国,一南一北两大强国,形成南北争霸之势,谁能称霸,就看谁的拳头更硬,双方只差一个打架的借口了。

  这个时候又是宋国被推了出来。宋襄公以后,宋国归附了楚国,成了楚国的小弟。晋国强大起来后,宋国上演了一出“朝楚暮晋”。宋国背弃了楚国,倒向晋国,成为了晋国的小弟。

  楚国那个怒啊,立即把宋国按在地上一顿死揍。

  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陈国、蔡国、郑国、许国、鲁国等小弟大举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

  晋文公一边出兵灭了楚国的小弟——曹国和卫国,一边用计让秦国和齐国两个大国出面劝说楚国停止攻打宋国。

  楚国当然不干啊,晋国灭了我的小弟可以,我打晋国的小弟你们就来劝和,这特么是两面标准啊,谁会咽得下这口气?

  齐国和秦国立即翻脸了,你楚国不给我们面子,我们就要和晋国一起来打你了!

  楚国立马怂了,不怂不行啊,春秋战国F4,他楚国还不敢同时和齐、晋、秦三国同时开战。

  但是楚国提了个条件,他停止攻打宋国,晋国也要让曹国和卫国重新复国。

  晋国同意了,但是晋文公在这里挖了个坑,他是帮助曹国和卫国复国了,但是也逼得曹国和卫国与楚国绝交,曹国和卫国转而成了晋国的小弟。

  楚国哪里受得了这等憋屈?好你一个卑鄙的晋国,啥也不废话了,来吧,亲自下场干上一架吧!楚国立即大军开拔,攻向晋国。

  当时的楚国大将子玉统领大军来犯,晋军却主动退避三舍,成为著名的历史典故。

  明面上,晋军退避三舍的理由,是晋文公在未当上晋国国君之前,受过楚成王的恩惠,所以退避三舍,以示感恩。暗地里,晋军则是为了缩短己方的补给线,诱敌深入,让楚军奔途疲乏。

  楚军主将子玉哪里管这么多,晋军退到哪里,我就要追到哪里!

  晋军退至城濮,与楚军正式展开一场大战。

  晋楚两军当时参战的战车数量有上千乘,规模巨大。晋军避开战力强悍的楚军中军,重点进攻力量相对薄弱的楚军左、右两军,避实就虚。最终,楚国最为薄弱的右军最先被晋军击溃,其左军遭到晋军的上军和中军的联合夹击,也被击溃。楚军剩下的中军孤掌难鸣,难以继续作战,只得撤兵。

  城濮之战,楚国出兵败退,晋国一举称霸中原。

  晋楚百年争霸的第一回合,晋国胜了。

  此后一百多年的中原战场,成为晋楚两国争相称霸、你来我往、死去活来的表演舞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