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老鞠说非遗的 第 996 天 良渚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课题,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良渚城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
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甲骨文和金文,显示了中国自古就有“以玉事神“的传统。良渚出土玉器的种类超过四十种,而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目前仅仅出现在贵族大墓出土的几件玉器上,这是否就意味着,墓的主人就是良渚古国的“王”?而雕刻有完整精美的神人兽面图像的玉琮,难道就是良渚人与天神沟通的圣物? 神人的头上是一顶介字型的羽冠,布满放射状的线条,而这一符号也曾出现在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遗物中,这是否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良渚神徽的符号意象,在其它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也曾出现过,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与流转?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经考证,玉琮的功能与意义有: 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它们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 二、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与壁相伴而出,一些墓中还有殉葬人的现象。
非遗美学 传播也是一种传承 专注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提供文化与商业的实现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