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微生物那些事

 半梦书斋 2019-05-26

曾参加过一个培训,老师是省局副局,答疑时候,有问:直接入药的生药粉可不可以用钴60辐照灭菌?回答也很官方:那首先看你工艺或规程里怎么写的,如果有,那就尽可用,如没有,那用了就是违规。这回答,这回答我只能说三个字:没毛病。可是,既然是个行业问题,为什么不能敞开了谈,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们应当明白,那就要担当,既然行业规则是对药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控制,那为什么没有控制住饮片的微生物,既然存在有必然性,那就不要回避它,就明确灭菌的方式方法,吸纳验证规范它。

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问题,由来已久,行业把责任落到中药制药企业身上,也对也不对,有点简单粗暴,意思就是谁好管,我管谁。

中药微生物那些事

国家局终于出手了,20版药典准备来个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大家先讨论者,我脑子不够用,我先喝杯茶,于是乎,质疑声一片:所有的中药饮片都要做微生物限度检查有必要吗?耐热菌限度以及不能检出沙门菌的依据是什么?煎煮前的微生物和煎煮后的微生物的关系是什么?不过不管怎么说,管口前移了总该是好事,只是这条路通吗?很难!主题责任可以是制药生产厂家承担,但不回避问题,行业强化研究,尽快落实一些有效控菌、灭菌方式方法,保证药效是根本,当前:中药生产微生物都没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生产过程的微生物问题不单单有中药材的问题:

工艺问题也是大问题:中药提取的温浸工艺,怎么能保证微生物不滋生,什么工艺能保证污染了能灭菌,膜过滤除菌、违规不?常压煮沸灭菌、违规不?这个工艺能保证微生物限度合格,你相信吗?你懂的,反正都合格。

中药,想说爱你不容易,我们老祖宗用了几千年,来了个化药,我们就找不着北了,像一个复活的古人,适应不了现代的节奏,想想青蒿素,想想抗击非典时中药的贡献,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还是要让他遵循中药的理念,努力适应现代节奏,让中药焕发出它的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