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仁青中||尹周安:白虎汤加减运用

 369蓝田书院 2019-05-26
  • 文章是副会长尹周安老师的原创,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一笑堂主人尹周安。欢迎喜爱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读者交流、分享,也希望大家尊重原创。白虎汤针对的是阳明气分热盛证。“阳明”代表了病邪是从伤寒而来,进入阳明经时气郁完全化火入里,正邪交争十分激烈。“气分”代表了温热之邪,邪气从卫分进入到气分。无论是伤寒还是温病,从不同方向而来,相遇在同一阶段,出现了以四大症:大汗,大渴,大热以及脉洪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以白虎汤主之。因此,方中石膏用了一斤,知母用六两,石膏配知母是经典的“白虎格局”,其清热除烦的力量最强。因热盛之后易伤津耗气,因此配伍了甘草和粳米益气生津,同时还有护胃和中之功效。一、热邪夹湿——白虎加苍术汤清热剂使用的是“清法”,主要清里热。因为疾病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且病邪具有相兼性。热邪进入阳明气分之后有可能会夹湿,在江南地区尤其常见。若在热盛且有湿时只用白虎汤来清热,则没有兼顾到湿邪,则热不退。判断是否夹湿有以下几种方法:1、季节性。春夏之交时雨湿较重,或近期阴雨连绵则应考虑夹湿。2、热缠绵不退,午后热盛。就是发烧退下去后极易复发。3、病人因湿困中焦而出现脾胃不好,表现为食少、纳呆甚至恶心、大便偏溏、身体困倦。最重要的是舌苔,如果不夹湿,则为苔黄而有点伤津;如果夹湿,则苔黄而有点腻。 白虎加苍术汤针对的是热重于湿,以热为主兼有夹湿,因此是薄腻苔。古人在张仲景的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了苍术或白术来治疗这种病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有几次流脑、乙脑流行。1956年流行时,当时的抗生素等药物还没有现在那样强,这属于大疫病,传染力强,局势紧张,当时主张中西合璧并肩作战,中央就把蒲辅周老先生派去。第一年的灾区气候干燥,症状表现主要是一派大热烦渴之象。蒲辅周老先生很快就开出来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系列处方,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第二年时,一些西学中的医生们觉得白虎汤是流脑、乙脑退烧最好的方剂,第二年也用这些处方,却结果无效。第二年时,中央卫生部又将蒲辅周老先生派到山东济南等地,原来那些地区这段时间阴雨连绵,病人大多恶心想呕,食欲不振,大便偏溏,蒲辅周先生在白虎汤中加入苍术,薏米,很快退烧。蒲辅周老先生治疗实病、热病是很厉害的。其实不是我们的古方无效,而是我们在辨证的时候没有精准,病邪性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二、热邪伤津耗气——白虎加人参汤还有当热邪伤津和耗气时,张仲景会加人参。人参性甘、寒(此处指白参,而非红参)益气又生津,专门针对热邪伤人的过程中出现的邪气依然很盛,正气开始不支的情况。另一方面,现代研究证实人参有很好的强心效果。张仲景之所以动用人参,是因为病人在持续高热状态时极易出现一种急症——感染性休克,会导致心衰。仲景时代没有我们现在的心率监护仪等监测手段的,他看到脉芤大无力,看到病人表现出的热势很盛,汗出很多、烦渴,而脉开始表现出无力的症状,当看到这种情况时,仲景立即加入人参来扶正,可以有效预防热病过程中的感染性休克。三、热邪夹有疟疾——白虎加桂汤如果夹有疟疾,当加桂。在这里体现了仲景专病专药的思想。“桂”(肉桂或桂枝)中含有一种成分,有直接截疟的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有一个老专家,当年带领学生下乡的时候,问当地土郎中,为何白虎汤加入桂后具有截疟之功,土郎中说,他们当地人把优质肉桂磨成粉,当有人得疟疾时仅用单味桂枝(或者肉桂)就可以予以治疗。白虎汤针对的是病症,而桂针对的是病因。如今疟疾基本见不到了,但是对于一些风湿或类风湿病发作时出现的关节红肿热痛,白虎加桂也很有疗效。四、邪入营血——化斑汤当病邪由气分传至营分或血分,导致气血或气营两燔时,可以用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化斑汤来治疗。即白虎汤基础上加入生地、玄参等药物。一方面养血,一方面清营。保留了生石膏和知母来清气分之热,又加入犀角、生地凉血消斑。“斑为阳明之热毒,疹为太阴之风热”当热甚之后就可以出现斑疹,其实就是热甚之后动血了。这样讲解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整个疾病的过程,以及可能相继出现的情况。五、余热未尽、气津两伤——竹叶石膏汤如果热势得到了控制,出现了以余热未尽为辅,气津两伤为主的症状时,当用竹叶石膏汤。无论放入温病体系,还是伤寒体系内来讨论,当前阶段都可以概括为 “余邪未清,气津两伤、胃气失和。”。竹叶石膏汤是白虎加人参汤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