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虽然是青春居寡,虽然被王熙凤夺去了管家权,虽然孤儿寡母不被别人待见,但是这都不妨碍她在荣国府里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说到荣国府,长房是贾赦,王熙凤虽说现在是在贾政房里当差,但是终究还是要回去的。单论贾政这一房,贾珠早逝,贾宝玉年幼,贾环更年有还是庶出。 贾珠要是没有儿子也就算了,日后贾政的所有私人财产贾宝玉继承大头。关键是贾珠虽然死了,却留下一个儿子贾兰。贾兰在贾政这边就算是长房长孙了,日后到继承财产的时候,毫无疑问贾兰是可以占到大头的。这也是王夫人关心贾宝玉不关心贾兰的原因,毕竟对王夫人真正有赡养责任的主要是贾宝玉。 母凭子贵,放在李纨这里是行得通的,虽然在贾府里基本没有人真的关心她们孤儿寡母,但是没有人在钱财上面苛待她们,李纨一年下来可以入账四五百两银子,这让隔壁的王熙凤简直眼红到瞎吧! 可以说李纨只要照顾好自己的儿子贾兰,日后不管贾兰是否高中,她的日子都不会太差。贾府一日不倒,她大奶奶的地位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也不会有人真的敢去欺负她。但尽管这样,李纨这个高高在上的少奶奶却怕贾母身边的一个小丫鬟鸳鸯。 在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的时候,王熙凤和鸳鸯商量拿刘姥姥取乐,李纨知道计划后,就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但是被鸳鸯怼回去了,李纨连二话都没敢说。 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李纨看鸳鸯脸色,说到底还是跟贾母有关,但是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孙媳妇怕一个丫鬟呢? 在王熙凤过生日的时候,贾琏将鲍二家的叫到房里偷情,被中途回来换衣服的王熙凤撞个正着。因为贾琏和鲍二家的谈话里有涉及到平儿,气头上的王熙凤以为平儿和他们是一伙的,就打了平儿。后来王熙凤跑到贾母面前求情时是怎么说的呢? 凤姐儿哭道:“我才家去换衣裳,不防琏二爷在家和人说话,我只当是有客来了,唬得我不敢进去。在窗户外头听了一听,原来是和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把平儿扶了正。我原气了,又不敢和他吵,原打了平儿两下,问他为什么要害我。他臊了,就要杀我。”贾母等听了,都信以为真。 贾母因又骂:“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 因为王熙凤话里提到质问平儿为什么要害她,贾母听完她的哭诉后,就骂平儿为什么暗地里这么坏。 尤氏等笑道:“平儿没有不是,是凤丫头拿着人家出气。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着平儿煞性子。平儿委曲的什么似的呢,老太太还骂人家。” 贾母道:“原来这样,我说那孩子倒不象那狐媚魇道的。既这么着,可怜见的,白受他们的气。” 尤氏听见贾母这么说就开始为平儿说情,贾母听尤氏说完后茅塞顿开,就开始说平儿不像狐媚子。然后平儿的危机就解除了。 鸳鸯发誓拒绝嫁人后,贾母因为贾赦逼娶这件事而震惊、愤怒,看到王夫人在身边就开始发火说素日里的孝顺都是装出来的,背地里一直在暗算她。 众人看到贾母发火,不敢辩解,这个时候探春走出来了。 贾母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气头上的贾母听到探春这么说之后也瞬间顿悟了,认识到事情和王夫人无关。 后面尤二姐进贾府后,秋桐受了王熙凤的指使,处处和她作对,还在贾母面前编造她。 秋桐正是抓乖卖俏之时,他便悄悄的告诉贾母、王夫人等说:“专会作死,好好的成天家号丧,背地里咒二奶奶和我早死了,他好和二爷一心一计的过。” 贾母听了便说:“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因此渐次便不大欢喜。 贾母一听到这话,尤二姐在她心里就再也不是温柔可人的形象了,而是一个妒妇和贱骨头了。 以上种种,皆能说明贾母性格上有一个大缺点,即很容易相信别人的只言片语,俗话说偏听则暗,这词语用在贾母身上是很合适的了。 王熙凤轻飘飘一句话,贾母便认为平儿不再是往日那样善解人意,而是个坏人;尤氏一句话,贾母又开始相信平儿确实是个好人;探春一句话,贾母就相信王夫人对贾赦逼娶鸳鸯一事毫不知情,秋桐一句;贾母对尤二姐就开始厌弃。 可以说贾母除了没有听进去金玉良缘,其它话都能听进去。不管是她亲近的人,还是不亲近的人,她都极其容易被影响失去己见。 而鸳鸯呢,鸳鸯是贾母身边最为得力的丫鬟,贾母离了她片刻就开始嚷嚷不安。假如李纨跟她杠着来,贾母本来就容易轻信别人,鸳鸯要是再贾母面前搬弄是非,到时候李纨怕是再怎么做也挽不回名声了吧。况且,李纨惦记着贾母的钱,鸳鸯恰巧管着贾母所有的东西,要是真惹得鸳鸯不高兴,李纨大概要担心自己日后能在贾母那里分到几个子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