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个旧汉墓群出土青铜灯,这盏灯竟是“高科技”的模块化产品

 历史解密坊 2019-05-27

在发掘古墓的过程中,专家们经常会出土各种珍贵文物,文物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它更是历史的诉说者。1988年,云南个旧黑蚂井汉墓群出土一个“奇怪”的青铜灯,通过研究,它竟是充满高科技的模块化产品,这件文物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8年7月,卡房镇黑蚂井老硐坡的采矿工人正在工作,他们举着高压水枪开始冲塃(开采出来的矿石),当矿泥被冲走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里面竟出现一些陶器和青铜器。工人看到这两种物品,竟将部分青铜器砸碎拿去卖钱,然后将陶器摆成一排,用水枪冲击陶器,看谁先将其冲破。

当陶器破碎后,工人便将陶器碎片丢到墙角。这日,当地的文物专家来矿场附近考察。他们看到那些碎陶器时,急得差点跳起来,要知道,以专家专业的角度分析,这些破碎的陶器碎片,可是汉代的文物。

黑蚂井老硐坡发现大量的陶器和青铜器,是不是意味着,周围存在墓葬呢?专家们随后开始了勘探,经过实地考察,没过多久,他们果然发现了不少的墓葬,并将其取名为“个旧黑蚂井汉墓群”。

墓葬虽然已经遭到破坏,但经过抢救性发掘,专家还是出土大量的陶器、漆器和青铜器,但在众多出土的文物中,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成功吸引到专家的眼球,这件青铜器高40多厘米,是一个呈跪坐状的男子,双手和头顶各举擎着一个青铜圆盘,神情十分严肃。

专家通过分析,认为该件青铜器是铜灯。在我国古代,铜灯很常见,为何这件铜灯却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了呢?

专家将铜灯带回研究所,便对其进行清理,当青铜锈被清理干净后,这件文物露出原本的面目。让专家感到奇怪的是,呈跪坐状男子的手臂、脖子、双手都有一个环状的痕迹,似乎藏有什么机关。当专家轻轻一拧后,铜人的手臂竟被卸下来了。最终,铜灯被分为五个部分。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制造青铜器的技术逐渐成熟。在东汉时期,青铜科技发展到巅峰状态,不仅器形设计独特,而器物亦相当精美。

“云南个旧黑蚂井汉墓”出土的东汉三枝俑铜灯,是极具“科技感”的青铜器作品。在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制,当青铜器发生损坏时,即使修补也难以恢复原状,而工匠为破解该难题,便发明出分模铸造的办法,他们会将青铜器分部分进行烧制,如果一个部分坏掉,可以直接换掉该部分,而不用将整体抛弃。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模块化生产”。

“东汉三枝俑铜灯”证明拆解“人形手办”技术在汉代已经成熟,并应用到青铜器制作上。这件文物让我们见识得到汉代青铜文化的辉煌与成就,为后人研究模块化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提供了详实的物证。如果各位读者对“东汉三枝俑铜灯”感兴趣,可以去云南博物馆逛一逛,并近距离感受一下它独有的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