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龄,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慈善家和政治家,他曾担任过民国政府的总理,在政界和社会上都颇有名望,熊希龄早年和民国时期大多数人一样,也接受了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不过,原配妻子廖氏婚后不久就病逝了。 廖氏去世以后,熊希龄到了宝山书院读书,宝山书院都是男学生,只有一个女学生,她就是书院院长朱其懿的妹妹朱其慧,朱其慧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在这所书院中,她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如众星捧月,受到一众青年才俊的关注。 而那时,院长也觉得书院中优秀才俊很多,便决定让妹妹从中挑选一个,以便撮合,谁知朱其慧却别出心裁,要出对联考考这些男子,如果满意,就可进一步发展。她出的上联是:“养数盘花,操春秋消息。”全院男生震动不已,都绞尽脑汁,只为对出完美下联,但都没有让朱其慧满意。 熊希龄那时觉得自己已经是娶过妻子的人,并无意高攀,但见没人能对出完美下联,他便对了一句——“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没想到,这个对联还真的让朱其慧满意了,为此,在院长的撮合下,朱其慧嫁给了熊希龄。 熊希龄意外得到佳人,自然很高兴,此后他更加勤奋读书,第二年就在会试中考中了进士,这才有了他后来在事业上的发展,这一切,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朱其慧对他的鼓励和支持,两人感情也日益深笃,结婚多年,他们感情一直和谐,相敬如宾,有了三个孩子之后,家里更添幸福。 但是,在1931年的时候,朱其慧却突患脑溢血去世了,那时,熊希龄也已经61岁了,悲痛中的他蓄长须、持手杖,决意此后鳏居,不再续弦,一心办慈幼事业。 但是,因为熊希龄年纪大了,身边也没有妻子贴心照顾,心情也无人抒发,所以经常会生病,而他的慈善事业一个人又忙不过来,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熊希龄在鳏居3年后,终于动了再娶的心思。 那时候,他的女儿熊芷有一个同学叫毛彦文,两个人曾同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读书,也是相互交好的朋友,同时,毛彦文还有一个交好的女同学叫朱曦,朱曦是朱其慧的内侄女,朱曦为熊希龄和毛彦文牵线,让两人相识。 毛彦文时年36岁,有过两段感情,但在感情中都被辜负,并没有走入婚姻殿堂,所以一直都未曾嫁人,熊希龄那时已经64岁,一开始觉得甚为荒唐,毕竟毛彦文是女儿的同学,但见了毛彦文之后,熊希龄对她的印象很好——人很稳重,样貌端庄,还是一个才女。 从那以后,熊希龄便有如青年才俊追求女子一般追求起了毛彦文,一开始毛彦文并没有答应,她只把熊希龄看作“老伯父”,为此,熊希龄的女儿熊芷还亲自去劝说毛彦文,为父亲争取晚年幸福,毛彦文感受到了熊希龄的诚意,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答应了他的求婚。 1935年,熊希龄剃去长须,二人正式结婚,这一年,熊希龄65岁,毛彦文37岁,二人婚后也很和谐幸福,但是,这段婚姻却只有两年多的时间,1937年的12月,熊希龄突发心脏病,猝然去世,此后马彦文一直没有再婚,一心打理着熊希龄留下的慈善事业……1999年10月3日,毛彦文在家中病逝,享年101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