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它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时宝官 2019-05-27

我觉得要回答解析这个问题,首先先应该解析清楚“哲学”和“哲学思想”这个定义,以及现代哲学思想中的“哲学”所指是什么,要不然,无法做出一个清晰的参照物进行辨别,而是会被动地陷入既定的惯式思维的陷阱之中,如此做出的回答就会在陷阱中坐井观天,自说自语拿自己的脚趾头去论证手指头是什么一回事这种不对等的妄想推理之中。

哲学,在常人的思维里面,会不自觉地跟哲理等同起来,或者是直接认为基本上就是哲理之学,属于思想,基于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的习惯认知上,哲学又以不同区域的文化诞生起源地而进行划分,比如划分成所谓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这种类别。然而,从这个学科被分科定义以来,更有各种形而上的人为定义,从最早的人为认为是智慧之学,到将基本问题与普遍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甚至将人们认识宇宙的逻辑推理系统和宇宙观、人文伦理、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等都归纳进现在这个“哲学”的范畴,而其中的逻辑系统部分又拿各自推理出来的结论作为“哲学思想”的代表。历来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代表人物阶段,都有不同的范畴说法,争论不已。

那么,这个问题题,特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给出一个限制范畴。但我认为,这样的提问,本身就是一个被重新以“哲学”外衣装扮之后的形式问题,这样的出发点,论点的起始就已经开始将脚趾头和手指头归为一类作为对比分析,然而,内在的表意中,却又将“气”这个内容扯进来,于是,要去解析这个问题,除了上面之前讲的“哲学”和“哲学思想”定义之外,最好是重新立论清晰这个问题的意义主旨,最终结果却是要解答“气”的概念存在的意义,而不是混淆进“哲学”和“哲学思想”这个自掘陷阱之中,以此坐井观天,即使掘出的“哲学”和“哲学思想”这两口互连双孔井口径异常之大,依然是再大的井还是井的局限之中。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个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本没有存在“哲学”与“哲学思想”这个说法,这两个名词或者说定义,属于近一两百年来西学东渐后,将西学本身定义的哲学是一种理论、一种主张、一种方法、一套命题、一个认识观点、一个认识论推理系统,笼统地归纳到本义是印欧语系中“智慧之学”的名词延伸归类上,而后翻译命名的词语,再直接以中国汉字词汇的造词规则,延伸造出”哲学思想“这种词语来表达属于形而上的思想而非正常思想。本来,中国文化传统里面原意指的是所思所想即思想的抽象表意词,就被延伸装扮成更高层次的学术名词。

我们中国传统的学问中,字与词的组成与构造,本身已经很具体地表达清楚我们本身要表达的意思。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意思”或者“思想”“思念”想念“等这些词语和文字,都无一例外地都带有”心“字为底。古人造字,主要有四种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简单来说,心字的造字溯源,可以说是结合了象形指事这种构造,而后再在文化的递进中,赋予了更概括更抽象的意象,也就是会意这样的功能。心字,最后经过漫长演变,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勾连了内外阴阳天地人这个概念。与天地人对应的,人又以精气神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如此,才能将这里所问答的“气”做一个概括性的解析:气,是连接精气神这套系统的其中一个要素,属于承上启下的连接枢纽。

为了能更清晰地解析“气”这个概念的存在意义,还得结合对比参照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哲学”和“哲学思想”这个概念来进行比较参考。“哲”在汉语中,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思辨剖析行为,以及相应的剖析结果。《阴符经》有云:“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哲”为一分为二剖开,并对比观察,这是基于“易学”文化基因而来。而“易”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系统。也就是说,古人赋予这个“哲”字,是具有剖析以阴阳易学观的这个根源的。而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还并未局限于此,以一阴一阳的剖析之后,要对时物剖析清楚,以不偏不倚的正确观念对待,得出结论才能称之为”哲理“,这可以结合儒家的不偏不倚谓之中的中庸思想来辅助理解。于是,方有不断衍生的“哲思””哲理““哲人”圣哲“这些意思。

那么,对于所谓的“哲学”和“哲学思想”,我倾向选择“道学”“道统”这样的继承古人概念的定义,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呢?古人一直以来,认为“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不仅仅是对“易学”的一脉相承,也与老子道德经提出的“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的道家概念一气相同。如此,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个问题中的“气”是个什么东西,如果连“气”是个什么东西的概念都没有,那么去谈论“气”的存在意义,还难以理解,也会莫名其妙,不知所谓,以偏概全。

繁复的刨根问底的过程就不多说了,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自行补习了解。有了上面这样的脉络认识之后,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何道家宁可把“气”写作“炁”,而不直接用现在简体的“气”,毕竟这个“气”把“氣”也概括进来了,以至于把相关的与“气”有关的物象天气、气象、气息、气流、臭气等一系列的东西都延伸且关联进去了。

啰嗦到了这里,可以回过头去,再结合“思想”这个词进行理解。思,是思考,思索的意思,造字的时候取了”田“字的象形来表达将一整块地方区域,借用古时井田制的形象进行划分归类,这个过程,是”思“的过程。想,是想象,理想赋予形象愿景的意思,造字的时候取了依靠攀爬到大木大树之上向远处眺望,极尽目力所能达而更广阔地观察,也是一个行为的过程,这个行为的过程结合当下的念叨,延伸出一个”想念“这个词,也因此,木+目,可以代表着看到的相貌,用语言表达后就变成形象这样的概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在做学问的时候,古人就会把开动脑筋思考接受到的事物信息,逐渐对事物有了更多的理解,这是”思想“

因此,结合前面说的,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形而上谓之道的整体观剖析认识,得到了理解,理解的结果符合不偏不倚的正确的结果,就被俗话称之为“道理”“哲理”。至此,可以比较方便理解古人人们做学问和对天地万物关系是怎么样的一个大致方法过程。

至此,在易学系统里面,天地人三才理论,是古人自阴阳两仪学说之后,继续将人与天,人与地的关系,把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关联对象纳到系统里面,当然,古人还不至于那么愚蠢只限于人,而是将人作为代表,便提出了人为万物之灵这样的概括,同时是把万事万物归纳在以人为代表中心这个定义上面。然后,人们在应用的时候,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医体系,必须把阴阳天地人三才这个理给对应起来。古人认为,人是得天地阴阳二炁的交媾生人,属于天地之气的天生地养,可以代表着天地之气交媾的物象功能,属于天地日月的精华所凝聚。如果凝聚得不符合不偏不倚这个中正的中庸的,便称之为邪、为妖,也就区分出妖邪与精灵了。如果邪得再多一些,怪里怪气的,就是妖怪了。因此,如果想更好地理解“气”在中国道学里面的存在意义,可以结合中医的精气神理论做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形象理解。这样也就更方便理解炼精化气、精足气足、神足气完,包括现代人所讲的精神空虚等一系列的内涵了,就不至于轻易被歪理邪说弄得怪里怪气的大肆妖言惑众了。

所以,可以这样来扼要地总结概括,用现代人理解的说话语言方式来说,“气”是在中国道学正统里面代表着承上启下理解天地万物的枢纽,属于重要的道学道理思想的应用重点,这里的应用不能脱离对天地阴阳的认识,更不能脱离天地万物去片面性地理解中国道学思想,弄得一身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碎片知识像乞丐的破碎衣服一样,百搭在自己的思想认识之上,怪里怪气的,混淆污染国人视听。这就是问答中提出的”气“存在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