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红楼:林黛玉听闻晴雯死后,为何无动于衷?一切都是为了宝玉?

 江山携手 2019-05-27

相信不少朋友都读过《红楼梦》吧,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塑造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解读一下林黛玉这个人物。

早在封建社会,人会有等级之分,就像晴雯这种丫鬟和她的主子差距有如天壤之别,她们所享有的权利甚至不如一只宠物,就像物件一样存在,用时则取,不用时则抛。

就当林黛玉听闻晴雯死去的消息后,也没有太大的反应,这也不是因为黛玉不重情谊,而是对黛玉这种大小姐来说,一个丫鬟死去就比如一只宠物死去,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

而宝玉很懂怜香惜玉,有次看到龄官冒着大雨划字,自己在雨中也要让她躲雨。在哄玉钏儿吃饭时,就算热汤撒到了自己手里也会先慰问玉钏有没有受伤。在当代社会,宝玉的行为肯定会收到很多人表扬,而在封建社会,他的行为会有很多人都难以理解。

在三十五回中就有所体现,两个婆子见人不见了就边走边讨论,说宝玉只中看不中用,呆里呆气自己受伤还问别人。另外一个笑话他自己身在雨中却劝别人避雨,感到很是可笑。

其实当时社会宝玉对下人的怜悯在他人眼里都是可笑糊涂的,更别说去祭拜一个下人了。幸亏林黛玉和宝玉相互理解,互为知己,才能懂得他的心,还陪着他改文章,这对封建社会的小姐来说属实难得,更何况晴雯还不是黛玉的丫鬟,交情不深。

黛玉是一个聪明伶俐,懂得释然的人,她看透了荣华富贵,参透了生死,黛玉所有的悲伤情绪都是与她自己或是贾宝玉有关,不论是葬花还是焚帕,如果对此人物多加了悲伤情节,那就是另外一个人物形象了。

在原文四十二回,宝玉私自祭拜金钏时,林黛玉体现出了只要心在情在,在哪里都可以睹物思人,不必拘谨于形式,这也体现出她是一个注重内在的人。

黛玉不能再深化宝玉这种悲伤情绪了,如果黛玉也要伤感悲伤,宝玉会更忧愁难过。黛玉可以和宝玉一起为晴雯修改祭文,悼念她,就已经算是情至意尽了,要让她做的更好几乎不可能,改祭文也是由于祭文本身就有问题。

黛玉虽然说得轻描淡写,但人们也容易联想到宝玉和晴雯有不洁的关系,这不但玷污了晴雯的清白,对宝玉的名声也有损,所以黛玉才出声制止让他改正。

其实黛玉在心中也有无限的猜疑,但外面却不显露出来,那对晴雯去世的悲伤又从何表现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