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升级

 天降大任于新人 2019-05-27

学习的升级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吃饭有人送到手,出行有车送到站,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可有一个领域一直没变,就是教育。教育还是老样子:一个教师在台上讲,下面坐着一大群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照本宣科,既然是书本里已有的内容,还要这个仪式干嘛。

2019年5月出了一本新书《学习的升级》,作者是苹果第54号员工、苹果教育副总裁约翰 · 库奇的新作品。在这本书中他认为身处智能时代,传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的环境都必须升级。

没有标准化的学生,因此他们也不应该被迫坐在标准化的教室里,学习标准化的教材,参加标准化的考试。约翰·库奇把学习场景分为四大类,以及未来如何有目的地将学习场景和技术结合。

有史以来,人类的学习场景可以分为4大类,分别是,营火、水源、洞穴和山顶。学校教育和教室场景都包含其中。

营火:一对多学习模式

营火,就是原始部落,一大堆人围坐的篝火。大家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烤熟食物,分享故事,这个场景正是人类文明的开端。让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进化。

在这种形式中,通常是某位老师在台上讲,或者是某位学生站起来分享观点,双方有互动,如果方法得当,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可是,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使用错误的方式。

教师站在台上非常刻板地讲课,学生们在台下昏昏欲睡,这也是一对多的模式,但这不是营火。并且,在这种方式中,老师、演讲者是主体,手握巨大权力,他们决定课程的走向,决定选哪些知识交付给学生和用户。这会导致你的学习范围和知识边界被死死框定。要是水平高的老师倒还好,如果是照本宣课,毫无独到观点的老师,也许上课做梦的收获更大。我就曾遇到一个老师,她教政治。我对她的印象从没好过,这很大一部分是她自己不会说话,首先她说话经常没宾语,或者是随意找了一个不恰当的词作宾语。枉她口口声声说自己对读书多么热爱。其次是喜欢自嘲。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嘲是高手的专利,低水平的人自嘲就是自戕。她标榜自己是文科生,数学不好,当然这可以理解,可是连地理也不好,这就只能说明她文科也很菜。我看只要带个“理”字的学科她都不行。课堂上就是个小学老师的层次,同学回答完问题,她喜欢打分,关键是打多少分居然还公布出来(其他的老师都不会这样做)。这大大加重了教学的功利化。时常让我们读《庄子》,声称自己读了之后,人生境界高了不少。是否提高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一个人读过什么书会体现在语言上,她讲话言之无物,没有自己的见解,看样子她真的是没读什么书。以她的悟性,根本不适合读《庄子》这种书,里头有许多哲学思想,教人看透事物本质。可她何时有这种智慧呢?他只会发飙和讲道理,像对付小学生一样对付同学开小差的行为,你说她的境界高在了哪?她应该想想怎么让自己的课更有趣,而不是只会管纪律,要知道庄子能看淡生死,而她连这种事都看不淡。只能说她只是把教师当兼职(她以前是某地方法院的法官)。

水源:多对多模式

水源,指的是野外的池塘、泉水等等,人类和动物为了解渴,都会主动聚集在水源旁,各种物种就有了交流碰面的机会。拥有不同背景、观点和经历的人们,以对等的方式彼此分享自己的思想,形成多样化的观点。昨天正好是得到三周年纪念日,得到的教务主任李国刚说得到是把输入式学习转换成输出式学习。得到大学的学员有公检机关的公务员、火箭学院的工程师、爆红抖音的网络操盘手,退役军官,创业大佬、怎么学呢讲自己的行业心法分享出来——做一个18分钟的演讲。学员就不仅是学员,还是老师。得到大学是一家将学习升级了的大学。除此之外,专门设计用来激发学生彼此沟通的这类水源计划不存在。即使在午餐时间,学生们通常也只和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在大学里,我们只看到某些社团活动被用作水源,而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学生被禁止在图书馆讲话,这与水源的状态背道而驰。

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教室里建立水源学习模式,美国一些顶尖的学校为学习者打造了池塘,并且要求学生在此:

分享在课程中的独立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

获得即时反馈;

身兼学生和教室两职;

善于利用技术设备;

洞穴:一对一学习模式

洞穴,指的是僻静不受打扰、给人安静、独处的空间。在洞穴里,学习者有机会独处、写作、编程、研究、学习、反思他们从其他空间所获得的信息。

洞穴的作用不是让我们有个安静的场所读书,而是给我们提供一个空间沉下心来,把新获得的信息与已知的事物整合起来,认清自己内心的想法。图书馆的角落、咖啡馆里带着耳塞的读书人、他们通常是在阅读、写作、研究,或者沉思,这种学习场景就是“洞穴”。

多项研究表明,个体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思考和理解,而这就需要个体花时间进行独立反思。洞穴则是一个常常被遗忘的学习空间,很少被纳入教学空间的设计中,尽管它应受到同等重视。学校总是把我们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即使有自习时间也被用来考试,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非常少。还有一点,洞穴空间并非意味着全封闭的空间,只需要有即可。

山顶:在实践中学习模式

山顶,指的是一个人要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抵达的目标。

山顶这种学习空间的目的是把学习带到实践中去,可以说,只有真正去做,我们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即时反馈,从而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完成项目,做一个邻域的研究,安排实习,都是山顶学习模式。

登山的意义重大,是因为其拥有良好的反馈机制。当我们登山时,我们自然而然就会知道自己是否学会了如何攀登。推演到学校的教育,老师和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如何知道否学到了知识呢?唯一方法是通过考试。但实际上,标准化测试无法衡量学习效果,只能衡量一个人针对应试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准确衡量学习效果。

在教育领域,错误经常受到批评甚至惩罚,即考试答错题、成绩差就会受批评,在登山过程中犯错则刚好相反,不仅得到即时反馈,而且这有助于快速提升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