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唱好京剧还要学会这八种方法

 何继红 2019-05-27

度曲八法 


审题 

曲有曲情,即曲中之情节也。 解明情节,知其中为何等人,其词为何等语, 设身处地,体会神情而发于声,自然悲者黯然魂销, 欢者恰然自得,口吻齿颊之间,自有分别矣。 观今之度曲者,大抵背诵居多,有一生唱此曲, 而不知所言何事,所指何人者,是口中有曲, 心内无曲,此谓无情之曲,与童蒙背书无异。 从今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此题之不可不审也。 

叫板 

曲牌不同,故起板各异。 如集贤宾,二郎神、倾杯序、绣带儿、小桃红等曲, 起板在一二句之后。 如桂枝香、解三酲、锁南枝、驻马听等曲,一二字即起板。 其未起板之前,无论几字,万不可拖长,务 须连唱、快唱,使之一气呵成,缓则节奏散漫, 上板处不能扼要矣。 须于上板之前一字,蓄势叫板,庶后急可以自操, 不受管弦束缚,否则为和我者所制,缓急焉能自主。 
出字 

每字到口,须用力从其字母发音,然后收到本韵,字面自无不准。 如天字则从梯字出,收到焉字;巡字则从徐字出,收到云字; 小字则从西字出,收到咬字;东字则从都字出,收到翁字之类。 可以逐字旁通,寻绎而得,久之纯熟,自能启口即合,不待思索, 但观反切之法,即知之矣。若出口即是此字, 一泄而尽,如何接得以下工尺?此乃天籁自然,非能扭捏而成者也。 

做腔 

出字之后,再有工尺则做腔。 阔口曲腔须简净,字要留顿,转弯处要有棱角, 收放处要有安排,自然入听,最忌粗率村野。 小口曲腔要细腻,字要清真。 南曲腔多调缓,须于静处见长。 北曲字多调促,须于巧处讨好。 最忌方板,更忌乜斜。大都字为主,腔为宾。 字宜重,腔宜轻。字宜刚,腔宜柔。 反之,则宣客夺主矣。 至于同一工尺,有宜大宜小,宜连宜断, 宜伸宜缩之处,则在歌者之自为变通,随时理会。 

收韵 

何字归何韵,乃一定之理,往往一不经意,信口开合, 则归入别韵,不成此字,实为笑谈。此条最易忽略, 犯者十居八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歌者盲心,听者棘耳。常有名优老伶, 以此贻羞而不自觉者,皆苦于无人道破也。 
换板 

曲之三眼一眼,本系一体,原可无须头末眼, 如《纳书楹》仅载中眼,已足为法。 盖缘头末眼本无定处,可以听人自用, 今谱为初学立法,故增之为容易地步。 至换板之说,乃配宫调者,此牌板数不足,须加板方合格局, 或板数已足,须撤板以符定数,度曲到此,须将气势搬足, 顺其自然节奏,褪成一板,方无拗折之患。 凡尾声叠板之下,接唱处皆然。 

散板 

曲之有板者易,无板者难。 有板者,听命于板眼,尺寸自然合度。 无板者,须自己斟酌缓急,体会收放, 过缓则散慢无律,过急则短促无情, 须用梅花体格,错综有致; 有停顿,有连贯,有抑有扬,有伸有缩,方能合拍。 

擞声 

曲之擞处,最易讨好。 须起得有势,做得圆转,收得飘逸,自然入听。 最忌不合尺寸,并含混不清,似有如无,令人莫辨。 即善于用擞者,亦不可太多,多则数见不鮮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