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级教师特别说 | 好作文:要思维,就是随物赋形

 阿来哥88888 2019-05-28

作者:孙晋诺

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级规划办课题两项,目前继续主持省级课题“专题式阅读教学——叶老‘目标’说实践研究”工作。

查看孙老师更多文章可关注晋诺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教手

学记

我说好作文,不要口号,要思维。何谓要思维?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能随物赋形,因物起思,从眼前的一阵风一片云中阐发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学生常常慨叹,三点一线的生活无内容可写,其实,持有这个观点的同学,即使把他放到战火纷飞的时代,他也无物可写,因为,这样说的原因是他无思维能力。有思维能力的同学能借助一棵小草、一个水滴、一块丑石,一句无心的话、一个遥远的背影等等探究出人生的哲理来。拥有了思维能力,绝不愁没有内容可写,只有活着,就有写不完的内容。

如何训练思维能力?

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得给学生充分“想”的时间。我们现在大多是“太匆匆,朝来寒雨晚来风”,以奔跑的姿态生活,认为这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姿态。一个奔跑的人,是没法想的。身体上的频繁运动,思想就会越来越空白;行为上的匆匆忙忙,思维上就会糊里糊涂。时间长了,思维僵化、固化、肤浅化。到了高三,写作水平往往呈直线下降,原因就是学生一直处在奔跑的状态,其思维越来越简化,最后只剩下那点框架与线索,笔下无味,面目可憎。

图书馆是个宁静的地方,也是思考的地方;很多作家要夜里写作,因为他要避开与这些不思考的人一起生活而产生的芜杂。社会的喧嚣越来越重,语文老师,你能给学生留下一节静静思考的课堂吗!

往哪儿思考呢?

生活。

让他关注生活。身边的生活最值得我们关注,也最值得我们思考。关注生命、关注伦理、关注自然、关注心灵。这么多的话题,我们都是一知半解的,不信,你自己可以试一试,你能说清其中的一点点吗?一遇到生活中的真问题,我们马上觉得自己其笨无比,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细致深入地思考过我们的生活、生命。

举个简单例子,大米粥与小米粥有何不同。你能从口感上、营养上、生活习惯上、物质构成上说清楚吗?估计大多数人说不清楚,要想说清楚这个简单的事,必须做一番研究的学问。研究是想的基础和内容。因此,阅读与写作,必须从研究的高度上设计,让学生有所想的兴趣、内容。既然如此,我们在课堂上就少点啰嗦,多让学生去做些研究的事,多去想想吧!

张弛

高二(3)班

我的生命是唯我、清醒、鲜活的清晨

我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唯我的同时保持清醒理性的头脑,并对生命的苦难置以无畏的积极态度以证明自我生命的原生活力。而清晨正是能够包容生命一切特殊性的时刻。我说,我的生命是唯我、清醒、鲜活的清晨。

安·兰德笔下构建的集体主义社会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意识,个体不再是“我”,而是自称为“我们”的数字代号。唯我是人类怎样一种可贵的精神,其以理性利己主义为最高原则活着,其能抵抗一切舆论暗潮侵蚀的力量坚不可摧。唯我的人不会掉入集体主义的陷阱,“我”是其精神的最高人称代词,并对一切以“我们”利益为口号的行为都保持谨严的怀疑和审视。我的生命应是唯我的,清晨正是那个唯我的时刻。那时,你刚从梦境解脱,你在意识中独自一人,你不再感到你在他人的紧紧拥抱下窒息。此刻你的生命是唯我的。

我相信我的生命应是清醒的清晨。梭罗在他于瓦尔登湖畔的无数个日夜中写下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我们必须学会醒来并保持清醒!醒来后不是随波逐流,唯有保持清醒才能免于陷入社会的泥潭,也唯有保持清醒才能够有足够坚定的立场识破巧妙布置的骗局。清晨是醒来的一刻,也是清醒的开始——我的生命是清醒的清晨。

最后,我要说的是生命所应有的新鲜和活力。生命的齿轮转动,这不应成为重复的枯索无味,而应是轮回更新所开创的鲜活能量。雷蒙德·钱德勒说:“一个疲惫而惶恐的人负担不了理想。”是啊,一个无法怀着最高敬意和积极态度面对生命及其一切苦难的人永远无法实现生命的价值。这种鲜活的态度是生命的燃料,是一切思考、意识、行为的动力。而在这万物复苏的清晨,人又怎能不感到清新而鲜活呢?我的生命,是鲜活的清晨!

自我、理性、活力,唯有如此,才能直入生命深处,看到生命应有的样貌和价值。

吴成翰

高二(3)班

生命写生

生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生命之渺小,无奈,都像极了飘在风中的蒲公英种子,被风吹到哪里,便落在哪里,无论是沙漠还是绿洲;然而,生命的听天由命,蒲公英种子的随风飘散背后,却又暗含着更高的生存智慧——传播希望。

蒲公英依靠种子繁殖,种子无休眠期,从春季到秋季,你总会不时瞥见一缕轻盈,几近透明的种子在风中飘散。这便是生命最原始的态度,从每一条生命诞生开始,这个世界便不会为其暂停,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否准备好迎接这个即将将你完全吞噬的世界,迎接它们以及我们的,只有风。那是被迷信者称为命运,研究者称为规律的一种东西,每条生命生来,如蒲公英种子,便需随风而行。

在规律或命运之中,人渺小如雨中的泪水,转眼便会被抹去。往大了说,历史上的大人物们,有哪些不是因势而生,因势而亡的呢?所有想与时间规律抗争的人,都已经或迟早要踏入时间的墓地中。往小了说,每个人的出身,血缘,天赋,都如掷骰子般具有无限大的随机性。生命,真如风中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仿佛生命本身仅是一场认真的消遣。

然而,如此渺小,无力而又看似毫无存活希望的蒲公英却有着如此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田间,河谷,丘陵,处处可见它的开放。

蒲公英的传播方式,看似只能随风飘散,听天由命,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具生存智慧的传播方式。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落地,在任何地方扎根,并非所有种子都能活下来,但总有能够落在合适的花圃中,开始野蛮生长。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并不一定能在任何地方存活,但它确能在任何地方发芽。每一条生命,都是千万种可能之一,都是希望的使者。空中飞舞的蒲公英种子,如生命一样,它们的飘散都是一种聚集希望,传播希望,见证希望的过程。

生命是一粒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无法选择自己的落点,但每一次落地,无论好与坏,都是生命展露希望的时刻。蒲公英,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只因它散播的每一粒种子中,蕴含生命的哲学——传播希望。

徐天怡

苏中园区校高二(3)班

完美无瑕的“水滴”

生命像《三体》中那滴完美无瑕的水滴,在强相互作用力下即使在最微观的状态下观察也没有一丝缺陷,可以在几分钟内把人类最引以为豪的舰队毁灭,人类却不明白哪怕一星半点它的原理,也就是“水滴”或者说生命是未知神秘的存在并拥有着人类难以估量的能量。然而它看上去却是这么精致脆弱,仿佛随便一个打击就可以将它粉碎。

风平浪静、歌舞升平的时代,人们更多愿意将焦点放在一些小概率事件上,生命在频频被报道的自杀事件渲染下仿佛成了世上一等脆弱之物。

其实不然。“水滴”在丁仪等顶尖物理学家眼里是超越现有物理法则的存在,生命亦如是,它不屈不挠,绝不愿受医学规律的支配。小学语文课本里一篇选文的主角——一位身患艾滋被预言活不过12岁的非洲孩子,在那样糟糕恶劣的环境中,不知是不是他灿烂的笑容和诚挚的希望打动了狠辣的病毒,他竟以一个医学史上奇迹的姿态活到了将近成年。生命,它也不甘为它眼中落后的心理学和哲学所掌控。史铁生病入膏肓之际,三天的一个化疗疗程中,只有最后一天的几个小时能逃过疼痛的折磨,“物质决定意识”是被现代社会公认的哲学定律,从早到晚被痛苦和煎熬填满整个生活的史铁生,在唯一能拿起笔的几个小时,竟尽流淌出一些充满希望的文字和满载智慧的人生哲理,这种身体和精神的可分离性正体现了生命本身的顽强、复杂,不可解释性。

尼采高呼“上帝已死”,尤瓦尔说“人类已经失去了普遍意义”,在代表神圣价值的“上帝”或者说人类存在的普遍意义丧失的情况下,20世纪以来,个体生命的确体现出迷茫、功利性等一系列特点所使之沦为的脆弱性当中,同理于“水滴”的外形就像普通水滴,你很容易陷入它就是如此不堪一击的误区中。然而个体生命更像是生命本身在俗世的一个“入乡随俗”的投影、降维呈现,你可以说某个自杀的人的个体生命是脆弱的,但生命本身是顽强,神秘的。它的顽强体现在它是身体与精神的共同构成体,身体是第一道非常不容易被打倒的防线,而精神是使生命更为坚韧、复杂、难以估量的的存在,并且生命本身又可以反过来作为精神的信仰,使精神寻找到存在的普遍意义。不过它的神秘性却是也使得人类几百年来竟都未曾意识到生命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神圣价值、普遍意义存在。

请为你拥有这样顽强神秘的“生命”本体的一投影而骄傲,因为这或许等同于你拥有像《三体》里的“水滴”一样几分钟摧毁一整个地球舰队的力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