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把孩子变成“讨好型”人格, 只有孩子知道, 他自己不好过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19-05-28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双方始终扮演着绝对权威的地位。在家庭之中,孩子往往是那个接受者,他们不能有主张,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言听计从的习惯和性格。他们从来不会与别人发生冲突,更不会跟同学打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忍和让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孩子内心更多的体现了懦弱的一面,在发育的阶段他们没有学会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这一类型的孩子,我们叫做“讨好型”人格。孩子们对他人的讨好或许不是发自内心,可能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讨好型”人格更多的出现在内向性格的孩子当中,他们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是善良的。相对于表达情绪,他们更喜欢倾听,倾听周围人的话语进而参与其中。他们心思细腻,往往能够洞察人们的心思,他们不擅长拒绝,即使他们并不喜欢。鉴于如此特点,“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需要承受更多,他们活得很累。家长们需要主动做出一些行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让孩子换一种成长环境。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一般活的都很累。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介意别人的看法,他们希望用自己对他人的表达、关注和爱来换取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一直在付出。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这份付出未免有些过于辛苦。青少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而这一类孩子的内心十分敏感细腻,极易洞察周围人的情绪波动,也极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他们也似乎习惯了这种付出,久而久之便可能养成了闷闷不乐的内向性格。这个结果会伴随孩子一生,在他们的观念里,“讨好”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法,这也注定了孩子所付出的远大于收获的。

有一些孩子,他们自己不好过,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往往不由自主的去讨好,他们不会优先考虑自己,相反他们往往对于别人的感受更加关心,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在意别人的看法,时刻注意着别人的动向。这一切都是家庭环境所造成的,过于严厉的父母往往对孩子不是十分开明,这就导致孩子养成了讨好的习惯。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由于来自控制欲极强的家庭,这一类孩子往往并不好过,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别人。

父母应该尽量延续孩子的童年。

对于这一类孩子来说,他们的付出不容易得到回报。在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们便在幼小的内心戴上了沉重的枷锁。而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做些什么让孩子摆脱这一性格。父母应该更多地做到鼓励与要求并重,切记不可一味地要求。其次,减少与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次数,不要频繁地给孩子过多的压力。相反,应该多表扬多鼓励,从正面给予孩子应受的关心和爱。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减压,延续孩子的童年。

在现代社会,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的是造成这一切的最大原因,就是家长在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中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攀比型”父母是罪魁祸首。家长需要给孩子解压,培养他们独立的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