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V薇拉 2019-09-24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蒋方舟在《奇葩说》里对于讨好型人格的经历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这位年少成名,24岁清华毕业就当上《新周刊》杂志副主编的“别人家孩子”,居然也有性格上的不完美,这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蒋方舟说,讨好型人格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幼害怕别人生气、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习惯让她不好发泄自己真实的情绪。甚至到了28岁才第一次骂人,和男朋友有争执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错都会先道歉求和,对于长辈们更是不敢反抗……这样的经历让她感到压抑和痛苦。

节目一经播出,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讨论就在网上络绎不绝,很多人对于蒋方舟的经历很是理解,在社会巨大的压力下多数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讨好型”成分,所以许多人对她的遭遇深感共鸣。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那么,究竟什么是讨好型人格呢?

在心理学上,将讨好型人格更直接地称作服从型人格。它的形成与每个人幼年的经历与原生家庭有关。在小时候,父母权威的影响和强势的亲子关系相处方式对孩子形成了极大的影响。孩子不敢反抗父母,久而久之形成了服从的态度和性格,进而在社交生活中,为了讨好他人的情感,不惜牺牲自己的情绪,甚至放弃尊严迎合别人的需求,这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心理习惯。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总结了讨好型人格的三个特点:

  • 第一,讨好型人格一不敢面对竞争和争执,经常性地选择逃避。

  • 第二,性格忧郁,自怨自艾。

  • 第三,用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1.逃避

讨好型人格为了“顾全大局”,最经常做的就是逃避。逃避竞争、逃避争吵、逃避面对现实……家长们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不敢和别人“针锋相对”。

在学校里,班里如果有竞赛或是竞选班干,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为了避免同学间的竞争,会主动放弃机会,以“维护”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避免利益相争。

在家里,对于父母的指责,哪怕是错误的批评孩子也不敢反抗,只会自己闷闷不乐地躲起来或是暗自伤心,也不会跟父母倾诉自己真实的想法。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逃避是他们唯一的利器。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2.忧郁内向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孩子,会习惯于压抑自己真实的想法,导致自己真实的情绪无法正常宣泄,进而形成忧郁的性格。

每当遭到家长、老师或是朋友们的误解时,讨好型人格不会为了自己据理力争,而是对于指责全盘接受,但是在他们的内心里,这是十分痛苦的。

真实的情感不被理解,反而内心要遭到另一种观点和能量的冲击,他们会感到无助、卑微,无法说服自己但又不敢表达,复杂的情感在心里发酵,形成了忧郁内向的性格基底。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3.用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

《芳华》中的刘锋是老好人一个,对于剧团里的人事物都很上心,对别人也是能帮就帮,是大家眼里绝对的典范代表。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对于他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一直不敢表达,也一直在用别人的态度定义自己,别人认为他是模范他就做到最好。

有一天他鼓起勇气跟喜欢的女生表白了,但是女生感到很诧异,因为像他这样完美的人甚至不该有情感,所以女生拒绝了他,并且感到他的形象崩塌了,然后四处造谣诋毁他的人格。

从这之后,刘锋受到了大家的指责,许多人都和女生的想法一样,认为这么完美的人不该有自己的情感偏向,一旦他有了瑕疵,大家就觉得典范不再、模范不再,对他的看法大不如前。而刘锋也在这样的态度中渐渐扭曲对自己的看法,人生逐渐堕落了下去。

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永远活在别人的观点和态度里,让自己痛不欲生。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家长们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大多数都与原生家庭有关,父母们习惯于树立权威,把孩子当作服用者对待的家庭模式,容易压抑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形成讨好人格。

正如毕淑敏所言:“平等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把孩子当作大人、朋友对待。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指责、打骂,而是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和孩子理性地分析问题,让孩子直面错误,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诚意,而不是屈服于父母的权威。孩子与父母之间也更容易建立沟通的桥梁。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2.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内心情绪

家长们都会遇到孩子无理取闹、大哭大闹等等不好的时候。如果是在外面,很多家长都会感觉很丢人,会以怒目而视或是威胁让孩子停止哭闹。这对孩子的情绪表达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们对于自己情绪的管理,内心的控制是没有能力的,而这种能力需要驯化。家长们应该学会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到安静的地方,等他情绪平稳再讲道理,孩子高兴的时候,要让孩子尽情地表达、释放,并且感受到他的快乐,孩子委屈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开导他……只有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他才能分辨、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活在别人的观点中,正确地看待自己、表达自己,不卑不亢。
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人生本不该如此

鲁迅说:“教育根植于爱。”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爱的表达方式,父爱如山,但是过于严厉、沉重的爱会把孩子压垮,让孩子不得不臣服;母爱如水,但是过于温暖的水,会“温水煮青蛙”,让孩子在爱中失去面对人生的能力。

教育是本难读的书,家长们要以孩子的性格为基础,因材施教,创造最符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要让孩子对父母的“怕”,构成讨好型人格的生命底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