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承德之[外八庙][庙系列之九]

 黄盟工作室 2019-05-28

外八庙与庙系列前几篇文章的[庙]的含义有所不同,后者写的[庙]大都是与宗教不相干的.而外八庙,则是为前来觐见清帝的蒙古族和藏族的宗教领袖等,从事宗教活动而建立的寺庙.

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间,陆续建成外八庙。承德外八庙;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广缘寺。承德外八庙建筑雄伟,规模宏大,反映出清代前期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成就。

清朝初年,中国藏传佛教在中国内蒙和西藏地区(包括青海和新疆)势力强大,教徒信仰极其虔诚.佛经教义,是蒙古族和藏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喇嘛教上层人物,在政治上控制地方政权,经济上占据着大量的财富,文化上掌握着寺院。

清政权对于边疆各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怀柔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方针。清统治者以顺应少数民族习俗,尊重蒙藏上层人物宗教信仰的策略,实现以国家统一为目的战略思想。

承德避暑山庄,自康熙47年驻跸使用.清朝皇帝在每一年夏秋季节,要在此消夏避暑,处理军政要务。大批蒙藏等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每年夏秋,都要到承德谒见皇帝,参加庆典。清廷便在承德大兴其土木,建造其庙.以为其上层政教人物,提供佛事活动场所.外八庙功能上与避暑山庄相辅相。

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部与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 排列着若干座金碧辉煌大型喇嘛寺庙。这些寺庙建筑,是汉和蒙、藏文化交融的典范。避暑山庄与"外八庙"从外形上看,避暑山庄内建筑无论是庄严肃穆皇家宫殿,还是游玩欣赏的亭和轩、榭、阁,全部采用青砖灰瓦,显示出一种古朴自然风格.[外八庙],采用彩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呈现一派富丽堂皇景象. [外八庙]与古朴的避暑山庄,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清代康乾两代皇帝,堪称:[良苦用心]。

[全文完]

黄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