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侯祠以及诸葛亮的艺术形象[庙系列之十]

 黄盟工作室 2019-05-28

一.

      [武侯祠]是诸葛亮在成都的祠堂,从严格意义上讲, [武侯祠]不属于庙的系列.因为诸葛亮是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笔者非常敬仰其人,所以笔者自作主张,将其祠堂列入庙之系列.

武侯祠(汉昭烈庙)。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武侯祠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

刘备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灵柩运回成都,下葬于此,史称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所以在同时期,就有了汉昭烈庙诞生。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与惠陵、汉昭烈庙合并一处。

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匾额为"汉昭烈庙"。大门内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中最大的一通在东侧碑廊内,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立,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出自名家,因此被后世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又名昭烈庙。入武侯祠正门,即可见到气势恢宏的昭烈庙。昭烈庙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高3米,仪容丰满庄重,耳大垂肩。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像。刘备像侧原有其子蜀汉后主刘禅像,因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丧权辱国,宋真宗时被四川地方官撤除,后来就没有再塑。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表现了关、张两人的不同外貌和不同性格,又反映了他俩武艺超群、勇猛过人的共同特征。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昭烈庙正殿西壁挂有据说为岳飞所书《出师表》木刻,东壁为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隆中对》木刻。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正殿中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瞻及其子尚在绵竹抗击魏将邓艾的战斗中不幸身亡.

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是简雍、吕凯。西边是武将廊,以赵云为首,其次是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

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武侯祠是历史博物馆,也是后人学习历史的课堂.

二.

在京剧舞台上,诸葛亮的艺术形象始终都是[高大上]的,其形象都是正面的.京剧中的诸葛亮手执羽毛扇,气度潇洒,充满智慧的力量.诸葛亮在[失街亭]中唱道:[两国交锋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管带三军要宽厚,赏罚中公平莫要自由。此一番领兵去镇守,靠山近水把营收。]诸葛亮紧接着又唱到:[先帝爷白帝城叮咛就,汉诸葛辅幼主岂能无忧?但愿得此一去扫平贼寇,免得我亲自去把贼收。]诸葛亮安排马谡王平,前去街亭镇守,他语重心长说明领兵之道,须要赏罚公平,还须靠山近水驻扎军队.后来,马谡大意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以正军纪.由于马谡言过其实,过于自信,贻误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计划,此乃遗恨千古之事也.

诸葛亮在京剧[借东风]之中的一大段唱词,实乃抒发孔明平生之志的好段子,诸葛亮唱道:

[ 天堑上风云会虎跃龙骧, 
设坛台祭
东风相助周郎
曹孟德占
天时兵多将广, 
人马下江南兵扎在长江。 
孙仲谋无决策难以抵挡, 
东吴的臣武将要战文官要降。 
鲁子敬到江夏
虚实探望, 
搬请
我诸葛亮过长江, 
同心破曹,共作商量。 
那曹孟德胜者骄自锁停当, 
数九天少东风急坏了周郎。 
我料定了
甲子日东风必降, 
南屏山设坛台足踏魁罡。 
从此后三分鼎宏图展望, 
诸葛亮上坛台观瞻
四方。 
望江北锁
战船横排江上, 
谈笑间东风起, 
百万雄师,
烟火飞腾,红透长江!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赤壁火为江水生色增光。 
耳听得风声起从东而降, 
趁此时返
夏口再作主张。]

笔者非常喜欢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也喜欢京剧之中的人物诸葛亮,但是,有时候很容易地不自觉地甚至于:将二者混为一谈.笔者曾经听过谭富英先生演唱的[借东风],笔者也曾经听过马连良先生演唱的[借东风], 笔者也曾经听过于魁智先生演唱的[借东风],这三位先生的演唱都是:余音绕梁三日.其曲调精妙绝伦也.笔者感觉谭富英先生演唱的[借东风],其艺术风格:快捷利落潇洒. 笔者感觉马连良先生演唱的[借东风],其艺术风格:自由飘逸明亮. 笔者感觉于魁智先生演唱的[借东风],其艺术风格:年青青春崭新.自我的感觉,也许不是十分准确,只能描述一种感观而已.用文字描述音乐声音,是很有难度的事情.

诸葛亮在[空城计]之中唱道:[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评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俺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闲无事在敌楼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诸葛亮的自叙中,将自己比作周文王时代的姜子牙,很有一点自嘲的意味.笔者以为,这是诸葛亮为自己做的平生的一个小结,比较客观比较公正也.

三.

诸葛亮平生谨慎,有时候用兵,甚至于偏于保守. 子午谷奇谋,就是蜀国大将魏延提出的攻克曹魏长安的计策. 在处理魏延的子午谷计划之时,诸葛亮显然是过于保守了一些.兵贵神速, 魏延的子午谷计划符合这一个兵法原则.

    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秦岭又称为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其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则可想而知。诸葛亮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之计,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一举拿下长子午谷奇谋示意安,由诸葛亮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支援。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从现在开始魏延认为诸葛亮过分谨慎。后人也以此作为魏延之后谋反的理由之一。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凉州。

我们可以进行大胆地假设,如果依照魏延的出子午谷奇谋,那末,三国的历史应当重新改写.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魏延带一万精兵轻装出子午谷直取潼关。取潼关比攻长安更要可行。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主要是魏蜀两国实力的对比分析. 关于魏国方面,曹丕驾崩,曹睿新政,司马懿被罢黜内乱未平。西线兵团由安西将军夏侯楙统领。此时魏国西线其空虚。而唯一有点能耐的只有郭淮,如此一旦西方大军来犯,必定需要中部兵团支援。潼关就是这条支援线路的咽喉。而此时第一次北伐,魏国防备薄弱,潼关加上长安所有兵力,不足两万人。 关于蜀国方面,蜀汉囤积已久,诸葛亮就是在等待一个北伐的时机.根据此时的大形势,是出兵北伐的良机。魏延的计策要点,就是要孤立长安,为吞并关中地区打下基础。魏延一旦奇袭成功,只需据守潼关十天,等诸葛亮大军到来。在此期间长安腹背受敌,若是东取潼关,魏延部必死守,长安周围的产粮区,必定为诸葛亮所取.子午谷奇谋的唯一问题,就是魏延能否在十天之内,通过子午谷。汉蜀大军,夺取潼关,拿下长安,再下洛阳,即可统一北方. 汉蜀大军,再度征服东吴,然后一统大中国.诸葛亮可立下盖世之功,遂名留青史.魏延大将军,亦有子午谷奇谋而成为古代名将之一也.这是一段神奇的想象穿越故事,这是是无限美好的.

[全文完]

黄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