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利俱短浅。 知其爱与乐, 守其久与安。 道者求长久, 佛者求心安。 儒求爱与乐, 大道或然然。 补: 墨者尚贤名, 法家好专权。 商人善逐利, 工农惜财难。 再补: 爱者在于情真切 乐者在于能知足 久者在于能戒满 安者在于心不亏 附: 真善美 求真或求善 求美是终端 西洋求其真 国人守其善 善中有大美 真里美来现 善为真之用 真是善之源 芸芸众生,苟活一世,其所求者,在私,无非权、名、财、利、爱、乐、久、安“八欲”,在公,即为真、善、美“三望”。对于这“八欲”与“三望”,在我个人看来,“财利”可自给,“权名”能自立,即知足也。在此基础上,若善于追寻自己的所“爱”和所“乐”,那就是幸福的人了。如果还有智慧去保持这种幸福,以达到长久和安定,就可以说是圆满的了。当然,幸福圆满需要分享和传递,那么求真守善,让天下趋于大美,则是人类的最终追求。 我之前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过一些粗浅的接触,比如诸子、史记,唐诗宋词等,与多数浅尝辄止的朋友一样,囫囵吞枣,并无所得,只限于大概知道有那么一回事而已。对于《道德经》,亦是如此。《道德经》名气大、奥义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我当然不会错过它。但让人沮丧的是,我穷尽其思,却每每不得其门而入,所知所悟,竟难以触及其皮毛,只人云亦云罢了,曾一度废置。 直到听到罗大伦博士对《道德经》的讲解,才重新燃起了我对《道德经》的兴趣。罗博士认为:《道德经》是写给领导者看的,是“领导者法则”。这个观点很特别,让人为之惊讶,犹如醍醐灌顶,使我豁然开朗。这个观点像一把刀,罗博士拿着这把刀,一路披荆斩棘,把我带到了《道德经》的门口;这个观点又像一条线,把散落在历史长河里智慧的珍珠给串了起来,使得圣人的思想仿佛依稀可闻;这个观点更像一阵风,它吹开了洞天福地的层层迷雾,使我有幸能一睹大道的风采。 罗博士给世人讲解《道德经》,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始终保持热诚,可见得他是一个守善扬善的大美之师。我要感谢罗博士,他是我的领路人,是我的导师,是我人生的一盏手灯。在“中华文化”这条道上,我非常感激三个人,就是以前的易中天教授和余秋雨院长,和现在的罗大伦博士。我的灵魂受到了他们思想的洗礼。 这篇“心得”就是在听罗博士讲解《道德经》期间写的,其中融合了我对诸子思想的理解。对《道德经》的理解,在“领导者法则”之外,我总结除了一个“久”字,《道德经》就是领导者如何保持长久的法则。 之所以要写这篇“心得”,除了想给大家分享外,更期盼的是,希望罗博士能从百忙之余,能对我的“心得”给予批评指正,我是否走偏了,或者是行岔了。甚盼! 哲别 2019.5.24于重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