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而名垂千古?我认为有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孔子本人的教育观点及思想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历久弥香!比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一般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就能博学多才! 再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千年来被无数人引用或吟唱,脍炙人口、沁人心脾、醍醐灌顶! 第二,酒好也怕巷子深——孔门弟子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终“造圣”成功!孔门弟子达成了共识:要让天下遵从老师的理论,就必须把老师神化、圣化!于是,弟子们各显其能、不遗余力的行动起来,特别是三个语言科高材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宰予拿历史悠久、质量最好的中华老字号“尧舜”来比,“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我们夫子的质量是最好的; 子贡着眼于产品的性能了“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我们夫子,礼、乐、政、德全能! 有若诉诸形象思维“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利用麒麟和走兽,凤凰和飞鸟,泰山和丘垤,河海和行潦,这些极其鲜明的形象反差,衬托出孔子的伟大。 宰予、子贡等对孔子思想的传播立下了第一功,特别是有高超演说技能的子贡,在频繁的外交活动中,经常宣讲老师的理论主张。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儒学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的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子贡推动的缘故! 第三,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这是超级粉丝汉武帝的心声!于是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也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华一哥的地位,连高傲的满清统治者也向他低下了头!—此不在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