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里规矩繁多,特别是宫女太监的卫生问题,宫女太监不许油头、不许有头皮屑;身上不许有异味;衣服不许有污渍……宫女太监在皇宫里做事,一个不小心就有杀头甚至灭族的危险,面对如此严格且如此细微的宫规,那么宫女和太监的个人卫生是怎么保证的呢?太监和宫女初入紫禁城面临的大问题就是个人卫生问题。 初选宫女,个人卫生是大事纪昀《明懿安皇后外传》上记载, 明代天启元年,熹宗皇帝曾选天下淑女13至16岁五千人,集于京师,将她们分为几十个组。 第一天由内监察视挑选,从身材上淘汰一部分; 第二天再选,更加细微,从宫女的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逐步检查,有一处不周正或者肮脏的都淘汰,包括口臭、腋臭、体味大的这些都要淘汰。然后再听声音淘汰一批。 第三天,内监拿尺量女子的手足,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再让她们来回走动,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 她们入宫的首要大事就是个人的卫生。她们需要剃头、洗澡、剪指甲等,头发必须按照宫里的要求剪到一定的长度,她们由嬷嬷(老宫女)领着到专门给新人理发的地方,那里的女孩无奈地看着自己精心蓄养的秀发,一缕缕散落在地上,身旁是老宫女在喋喋不休严厉的立着规矩。她们才真的意识到以后的自己将不属于自己,只有等到了一定年龄才可以把头发留起来。 刚进宫的小宫女要由老宫女(其实最大的一般才25岁,这里是在资历上说的)教她们各种礼仪、卫生处理和梳妆打扮的技巧,老宫女一般非常严厉,动辄非打即骂。 讲究个人卫生: 洗头没有洗发水,宫女太监洗头发用的是皂角、木槿叶或者猪苓、还有最常见的淘米水,后来的胰子。他们把皂荚剥开,贴附于皂荚的内表面是柔柔滑滑的一层物质,他们把这些东西刮下来,整体碾碎,泡水,滤汁,用它洗发有一股天然淡香味。 木槿叶洗头,他们先把叶子揉或者捣烂,再用温水冲泡,然后将叶子渣去掉,只留下汁液洗发,洗后的头发不仅乌黑柔软而且丝丝顺滑。 猪苓是位高些的宫女太监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用梳子和篦子把洗湿的头发轻轻梳理,晾干。 宫女荣儿在《宫女谈往录》里说: “我在宫里七八年,从来没看见过衣冠不整、头发蓬松的人。” 洗脸、洗手、剪指甲、洗脚 一般的宫女太监洗脸用湿毛巾轻轻擦拭,然后用温水洗净。位高的宫女太监会用热水长时间热敷,然后涂上脂粉,但必须要淡妆。 手当然是要勤洗的,和脸一样长期暴露在主子面前,特别是在主子面前伺候的宫女要求不能有一丝的污垢,指甲剪的短到不能再短。例如梳头的太监,如果指甲过长,就会缠绕住主子的头发。按摩的太监和宫女如果指甲过长容易划伤主子的皮肤,这些太监和宫女就会把指甲剪掉。减掉的指甲太监们都会保存下来(他们因失掉下体,更注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指甲以后随自己安葬。 洗脚必须要勤。清朝宫女一般是旗人,虽然是天足,但也和汉人同样,脚不外露。洗脚、换袜子都不让外人看见。她们往往选择晚上洗脚,并且关起门来,满清主子们向来不许太监粘手。普通的宫女太监,用清水随便洗一洗就行了。 位高的宫女太监(伺候的是位高权重的主子)就与众不同了!他们夏天选择用菊花泡脚,清眩明目,全身凉爽,防中暑,去异味。冬天用木瓜汤洗,使活血暖膝,四体温和,全身柔暖和春。 吃东西宫女太监在吃东西上也有严格要求。大葱、大蒜、韭菜是严禁入口的。甚至美味的小鱼也不许粘,以防让主子们闻到鱼腥味恶心呕吐。夏天多汁的东西、凉东西是不许多吃的。主要为了防止小便频繁入厕,和闹肚子频繁入厕,耽误伺候主子。 在清朝,到了夏天,每天都会赏给宫女一个西瓜,但是宫女怕吃西瓜坏肚子,她们面对大西瓜,尽管留口水,也不敢吃。只好把西瓜狠狠摔碎来泄气。 刷牙、漱口根据记载,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刷牙了。他们的牙刷用牛尾毛做刷头,明朝的牙刷做了改进后,是用猪鬃毛来做刷头的主要材料,沾着由盐、松脂和茯苓,苦参等制成的“牙膏”刷牙,很讲究。从古书记载来看,中国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梦粱录》第十三卷写道: “诸色杂货中有刷牙子。” 清朝皇宫的普通宫女太监一般用清水漱口,牙线剔牙,擦拭牙齿。而位高的宫女太监用牙刷刷牙,而且用上好茶叶漱口。 清朝皇宫内的皇帝和贵族用上好的茶叶水漱口,美其名曰:“冲龙沟”。目的消除口腔异味。而这些宫女太监们上行下效,偷偷把领导们用过的这些茶叶搜集起来,二次使用。他们漱口或者喝下或者运到宫外出售。用来漱口消除口腔异味。茶水中含有的一种特殊酶可以分解残留在口腔里的食物残渣;茶水是古代最完美的漱口水。高层次的宫女太监用盐水漱口。 沐浴宫女太监沐浴的地方叫弄堂司(公共浴池)。宫女太监可以轮休歇息,他们趁休息的时间去洗澡澡。当然太监和宫女沐浴是隔开的,沐浴过后身上要擦上脂粉和香料,香水等,随身带一些香包。特别是太监,他们因后天的身体缺陷,有遗尿的习惯,身上难免骚味浓重,他们更得注重洗洗洗,否则让主子闻到尿骚味,事就大了。他们因品级不同所用的东西不同。位高的宫女太监有自己独立洗澡的地方,甚至洗澡全程不用自己动手,毛巾、爽身粉、香水、香皂应有尽有,他们在宫里多年,早就养成干净勤洗的习惯,皮肉被大量脂粉培养的细嫩爽滑。 宫女在《谈往录》里说: “宫内洗澡和时令有密切联系。天热,洗得勤点,差不多夏天要天天洗,冬天隔两三天洗一回,都是在晚上,宫里白天没有洗澡的。” 但是特殊情况除外,比如慈禧太后突然召见。他们会先擦洗身体再去太后那。她说: 到上头(见慈禧太后)去前,也要净一净身子,免得失敬。” 入厕整个皇宫没有厕所,恭桶、便盆齐上阵,皇上、皇后、妃子、公主等皇室贵族们的叫“官房”。而宫女太监们如厕的地方,不叫“官房”,而是叫“净房”。 他们的一般在宫殿后面的角落里,一个小房,那里放着恭桶、茅凳、便盆等。方便完,必须要清理干净。皇宫里没有烟囱,全部烧木炭。宫女太监们把炭灰积存起来,解大溲用便盆盛炭灰,完了必须用灰盖好;解小溲用便盆,倾倒在恭桶里。每天由小太监刷洗干净,所以无论冬夏,宫里绝没有臭气味。 至于太监这一畸形产物,如厕时很困难。因为阉割不彻底,使得他们小便的时候不容易控制,容易成扇形,水花四溅。为了顺利完成小便,太监只好用毛巾做引流,因此毛巾是太监身上不可缺的东西。 他们的便物有专人、专车、专门时间运出去。《南亭笔记》中记载: '宫人多用粪车,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以空车拥入一换'。 衣服换的勤清朝宫女太监在一年四季,都免费发工作服。春天到二月就开始准备夏天的衣服,由专管这一项的太监领着人在体和殿外边,东廊子的屋子里量衣服尺寸,从头到脚,包括鞋袜在内。每个季度都量一次。每次发四套衣服,由底衣、衬衣、外衣、背心,这些算一套。衣料是春绸、宁绸的多,夏天也有纺绸的。宫规要求宫女太监的衣服勤洗勤换。哪怕洗的发白也不许有上面任何的污渍。 太监为了卫生不怕尴尬五月以后,天气渐热,宫内所有人都穿的已很单薄了。太监的上身也穿的很单薄可下身还是鼓鼓囊囊的。他们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多有淋尿的病,腰里,大腿上,不论冬夏,要围着大手巾,吸尿液。太监们越到年老遗尿就越厉害。他们也就会用越来越多的脂粉、香料去涂抹身体,这些“男人”未见其人先闻脂粉香。 皇宫里的一切都昭示着封建王朝的腐败,权贵们酒池肉林里的生活,宫女和太监不过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罢了。参考文献:《梦梁录》《宫女谈往录》《礼记》《史记·仓公传》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