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花小鼠 2019-05-28

公元前526年3月,晋国正卿韩起到郑国访问。自当上正卿以来,韩起还是第一次正式访问郑国。为此,郑定公亲自设宴,款待大国来的贵宾。郑国执政卿子产也高度重视此事,事先就告诫郑人:“在朝廷享宴上有座席之人,严禁有不恭敬的举止!”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虽然子产再三警告,可事到临头,还是出了乱子。

“七穆”孔氏的后人孔张,不知什么原因迟到了。等他进来时,宴席已正式开始。看着满朝的宾客,孔张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次,就站在了客人中间去了。现场司仪官看到了,便上前阻止他;被拦下的孔张没法,又站到了宾客身后,却再次被司仪官给拦住了;尴尬的孔张无处可去,只能站到悬挂乐器的空地上。看到这一幕,晋国客人都笑开了。

宴席结束后,郑国大夫富子就此指责子产:“对待大国来的使者,不能不慎重。可在宴席上却让人看笑话,难道人家就不会借此欺辱我郑国吗?我们遵守礼仪,人家尚且看不起我们;现在国宴上有人失礼,还有什么荣光?孔张找不到自己位置,这可是您的耻辱啊!”富子以为,孔张虽然迟到,但这都是因为子产事先虑事不周,所以才会出了乱子,让客人给看了笑话!

一听这话,子产有些控制不住情绪,愤怒地反驳道:“发命不当,出令不信,刑罚不公,断狱昏乱,朝会无礼,下属不听命,被大国欺辱,让百姓劳而无功,有罪过却不自知,这才是我的耻辱。孔张是子孔后人,是执政卿后嗣,曾经作为使者周游列国,国人都尊敬他,诸侯也都知道他。孔氏辅助国君祭祀,早就有固定位置。他家世代奉守其业,却当朝忘记自己位置,我怎能把这当作自己的耻辱?如果把邪恶之人犯错都怪罪到执政者身上,那就是先王没有刑罚了。您还是以其他事情来指责我吧!”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这次晋人到访,刚开始就出现了这么多状况,看来郑国这次接待注定就不会一帆风顺。


在与郑定公会面时,韩起突然向郑人提出了一项要求。韩起原本有一块玉,是一对玉环的一部分。古人的玉环,往往是几块连结而成,缺了一块就只能称为玦。因为这对玉环制作异常精美,韩起对它是爱不释手;但不能完整将玉环拿到手,总是一个遗憾,他就想着要找到另一半。派人打听了许久,他才得知环的另一半在郑国商人手中。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这次趁着来郑国访问的机会,韩起就当面向郑定公说起此事,索要这一玉环。

作为晋国正卿,韩起在东周不能说是一言九鼎,但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向郑国索要一块玉,虽然是失礼,可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子产却当面就给拒绝了:“这玉环不是郑国官府所藏器物,寡君确实不知道在哪!”卿士子大叔及行人子羽听说了此事,赶紧对子产说:“韩起所求也不算过分,我们也不可能背叛晋国;如果在此时有人因此事而构陷我国,使得晋国对郑国发怒,那可就后悔莫及了!请您不要爱惜一块玉环而导致大国的憎恶。为什么不买来送给他呢?”

子产听了,答道:“我不是轻视晋国而有二心,正是因为要始终侍奉晋国,才不愿给韩起玉环——这可是忠信之事啊!我听说君子不担心没有财物,只忧虑没有好的名声。我也听说治国不要担心不能服侍大国、抚育小国,只担心没有礼仪来安定其位。大国官员给小国下令,如果什么要求都满足他们,怎么可能都供应得上?如果将来有的满足、有的拒绝,反倒更容易获罪。大国的需求,如果不以礼来驳斥他们,他们又哪会有满足之时?果真任由他们索求,那我们就成了晋国的边境城邑了!况且韩起奉国君之命来访,却来索取一块玉环,贪欲甚重,这难道就不是罪过吗?”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子产这么一说,子大叔和子羽二人也无言以对了。


好在韩起虽然有私心,但为人还算大度。既然没能从郑国官方拿到这块缺失的玉环,他就亲自找到那位郑国商人,把玉环缺失的另一半给买了下来。可就在交易即将完成时,卖玉环的商人却提出了一项意外的要求:“一定要先报告君大夫!”君大夫,就是指子产。

韩起无奈,只得求见子产,有些愠怒地说:“前几天我向您索取那只玉环,您以为这事不义,我也就不敢再提此事了。可今天我向商人买这只环,商人却说‘一定要向您报告’,谨以此为请!”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听了韩起的抱怨,子产缓缓地说出了一段沉埋已久的往事:“当年我先君桓公,与商人同时从周地迁来,齐心协力开发此地,铲除杂草灌木,共同居住在此。因此,我们与商人世代盟誓,说:‘你们不背叛郑国,我们也不强买强卖,更不准巧取豪夺。你们生意有获利,我们一概不过问。’依靠这项盟誓,我们才能和谐相处到今天。如今您好意来访问敝国,却令敝国去强夺商人财物,这是让敝国违背誓言,这怎么能行呢?您得到了美玉,却失去了诸侯,您一定也不想如此;如果大国有命,让小国供奉没有止境,那郑国就成了晋国边境城邑了,我们也决不会这么做。假如我献上这只玉环,却不知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才私下向您报告此事!”

郑国始封君为郑桓公,名友,是周厉王的少子。在“国人暴动”之后,周厉王的儿子中除了周宣王外,全都被暴民给杀死。后来,周厉王在彘地(山西霍县)被软禁十四年,又生下了郑桓公。(详情参见本人头条号文章《因他现身历史,周厉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并非想象中那么凄惨!》)“国人暴动”,是天下人对周王室的一次集体背叛,也让周王室遭遇了第一次劫难。周宣王继位后,对这位劫后而生的亲弟弟也甚为爱护,在公元前806年将他分封在郑(山西渭南市华州区)。

可惜,郑桓公的太平日子也没能过多久。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公元前771年,西申国联合犬戎就攻入渭河平原,灭了西周!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变,郑国究竟该何去何从?


早在公元前773年,在王室太史伯的建议下,郑桓公就先把一家老小寄托在了东虢国和郐国。可这不是长久之计:犬戎人杀入渭河平原,将镐京烧成了一片废墟,随时可能再向东进袭。渭河平原上的周人,大多都已逃得一干二净;郑国孤零零地矗在渭河平原,如何能抵挡住强大的犬戎?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为了延续郑国社稷,郑桓公终于痛下决心:他不惜牺牲色相,与郐国夫人联手,用尽阴谋诡计手段,于公元前769年吞并了郐国,将郑国搬迁到了郐国旧地。(详情参见本人头条号文章《太史公又双叒叕错了:他没与周幽王同死,还策划惊天阴谋灭它国!》)

郐国位于洛阳盆地周边,这一带从西周初时起,就是商人的集中安置地,商人势力极为庞大。作为“过江龙”,郑人要想长久在此地安身,就必须得到商人的支持。为此,郑桓公就与商人达成了一项重大的政治协议:郑人不干涉商人经商自主权,商人则拥戴郑桓公统治此地。郑人与商人密切合作,使得郑国在春秋初南征北战,抢占了洛阳盆地周边的一系列土地,异军突起而成为一代小霸!

后来郑国虽然没落,但商人却一直没有背叛郑人。公元前627年,秦人百里孟明视带军偷袭郑国,商人弦高还主动前往阻止秦人,并紧急通知郑国预先防备。这就是郑人与商人结成政治同盟后,商人忠于郑国的具体体现。可以说,如果不是商人的强力支持,郑国根本就无法在春秋乱世生存这么长久。两百多年来,商人与郑人同生共死,已经成为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可如今韩起的这桩买卖,却打破了郑人与商人之间达成的盟誓:韩起虽说是从郑国商人手里买了玉环,却是强迫郑国商人以低价将玉环卖给了他。商人不敢对韩起说“不”,才一再要求韩起将此事告知子产,也是希望子产出面为他主持公道。为了维护商人利益,子产才对韩起说出了上面这番话。

听完子产的这番话,韩起顿时羞愧难当。他当场将玉环退还,说道:“我韩起虽然不怎么聪明,可怎么敢因得玉而获两罪?谨请将玉环退给商人吧!”


4月,韩起即将回国,郑国六卿在郊区为他饯行。临行前韩起提出要求,让郑国六卿赋诗以言志。这一位晋国正卿赵武访问郑国时,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韩起如此,也是遵循惯例。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轮到子产时,他吟出了《郑风·羔裘》:

羔裘如濡, (身穿光滑羊皮袄,)

洵直且侯。 (为人正直又美好。)

彼其之子, (他是一名忠正士,)

舍命不渝。 (舍生取义保节操。)

羔裘豹饰, (羊皮袄上豹皮饰,)

孔武有力。 (更显猛士武力高。)

彼其之子, (这位正直忠能士,)

邦之司直。 (国家法纪他坚守。)

羔裘晏兮, (羔羊皮裘暖无比,)

三英粲兮。 (三道豹皮色彩艳。)

彼其之子, (这位忠心爱国士,)

邦之彦兮。 (国家俊才称第一。)

——(译文参考《新注今译中国古典名著 诗经》)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被子产这么一夸,韩起自己也不好意思了,连忙谦让道:“我担当不起啊!”后来韩起又私下找到子产,送给他玉和马,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您让我舍弃玉环,这相当于是赐给我宝玉而让我免于死罪啊!怎敢不借此薄礼以示感谢?”


这次韩起访问郑国,先是晋人看郑人闹笑话;不想临走时,反倒是韩起自己被郑人看了笑话。作为晋国正卿,韩起趁访问之机公然向郑国索求玉环,却被子产言辞拒绝;最终,韩起还不得不主动低头认——然而,韩起是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晋正卿到郑国求玉环,却被子产拒绝,迫使他不得不主动低头认错!

就在韩起访问郑国后不久,鲁昭公也到访了晋国。回国后,陪同鲁昭公访问的子服昭伯就断言:“晋国公室从此恐怕就要卑微了吧!国君幼小,六卿却强大而且奢侈骄傲,晋人将视此为寻常事,公室能不卑微吗?”

晋悼公十四岁当上国君,二十九岁去世;晋平公大约十四五岁当上国君,去世时不过四十多岁;以子服昭伯的话语推断,晋昭公继位之时年纪也不大。三代晋国国君都是少年继位,而六卿却无一不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卿族出身,公室又怎么能敌得过六卿?

鲁人所看到的晋国政坛现状,正是韩起敢于公然向郑人索要玉环的原因。三代公室都是幼君,使得六卿长期把持晋国内政外交,实力变得异常强大而骄奢。晋国公室的卑微,让六卿之上已失去了有效约束,所以韩起才敢于到郑国公然索贿。韩起虽然在郑人面前认错,但以他惯常有的私心,他又怎么可能主动弱化自身、去加强公室的约束力?

这才是韩起会在郑国闹出笑话的根本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