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到医院看诊,每每都会提出关于治疗效果的问题。每个人,尤其是生病的人,都期望所有的疾病能“药到病除、一劳永逸”。“尽快”、“治好病”是医生与患者共同的目标,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章将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免疫学治疗效果评估的问题。 (Ⅰ)何为治疗有效 说到一种病的治疗效果好与不好以及效果到什么程度,从医学的角度,会用“疗效标准”来进行评判。 通常疗效评估包括如下3个层面:无效、有效、治愈。有效就是代表临床症状有较明显改善但达不到治愈目的,临床医学大多数是追求有效率。 (Ⅱ)有效如何来界定 那么过敏性鼻炎等相关疾病的免疫学治疗是否有效如何来界定? 它至少涉及以下3个方面:一是治疗时间,二是标准化的疫苗,三是评估方式。 在免疫治疗共识中专家提出:评定条件是患者必须使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而且连续治疗时间不少于2年。 必须满足上述斜体字部分的内容才能进行疗效评估,若撇开这个条件谈疗效是不科学的。 那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或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效果评估,专家共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临床症状评估 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采用“四分评分法”,需评估的症状有:鼻塞、喷嚏、流涕、鼻痒4个方面。 2、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这种方法在许多疾病的症状评估中经常被使用,它采用的是0-10分区间,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主观打分。 它的优势在于长期疗效的评估方面可以反映疾病症状的改变程度。 3、临床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估 我们知道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都经历了药物治疗的过程,但药量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不同。 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有可能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控制症状,所以可以通过用药种类的多少来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 (Ⅲ)特异性免疫治疗禁忌征 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为惟一可能改变变应性鼻炎疾病自然进程的方法并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治疗中可能出现超敏反应或其它严重不良反应,这些可能与病例选择不当相关。因此在开始特异性免疫治疗之前必须了解哪些患者不适宜进行该项治疗。 我们知道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简单地用螨虫过敏来举个例子。两个人同时生活在有螨虫的环境中,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就很可能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不对螨虫过敏的就相安无事。 之前我们也有提到免疫治疗其实是用螨虫提取的生物制剂,从低剂量开始使用,那就相当于人为地造成你处于螨虫环境中,会逐渐产生免疫耐受。 但有部分患者在某次正常剂量使用下产生了很重的过敏症状,甚至诱发严重呼吸道、休克症状,这叫严重不良反应。 正因为可能存在严重的过敏反应,为避免治疗风险,或保障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抢救有效率,专家共识提出以下禁忌征: 01伴有严重的或未控制的哮喘以及不可逆转的呼吸道阻塞。其中没有控制的中-重度持续性哮喘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绝对禁忌征。 0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滞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主要是指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患者),这类患者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管性休克或使用肾上腺急救的效果。 0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影响紧急情况下使用肾上腺素)。 04严重的心理障碍。 05同时伴有其它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性疾病。 06不应在妊娠期开始进行免疫治疗,但患者在维持治疗阶段怀孕且对免疫治疗耐受良好者,可继续治疗。 07患者无法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 综上所述,关于免疫治疗的禁忌征主要是从预防超敏反应的发生、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程度、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对不良反应抢救的影响等来设定的,有些是绝对的,有些是相对的。 无论如何,你在接受免疫治疗前应和主治医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评估其利弊,这篇文章只是助你了解相关知识,不作为治疗的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