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

 赵学龙好 2019-05-28

​目录

1、井下无轨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2、斜井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3、竖井提升安全技术措施

4、提升装置安全技术资料

5、主扇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6、局部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7、普通法掘进天井安全技术措施

8、吊罐法掘进天井安全技术措施

9、回采矿柱安全技术措施

10、井巷砌碹支模安全技术措施

11、喷锚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2、井下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13、电气线路安全技术措施

14、电气及保护安全技术措施

15、变(配)电所硐室安全技术措施

16、照明、通讯和信号安全技术措施

17、保护接地安全技术措施

18、井下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19、露天矿山防火和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20、地下矿山防火和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21、穿孔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2、铲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3、推土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24、采场塌陷和边坡滑落的预防措施

25、分期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26、陡帮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27、公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28、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原则

29、公路运输卸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30、排土场防洪安全技术措施

31、排土场关闭安全规定

32、危险级排土场技术标准及其防治措施

33、病级排土场技术标准及其防治措施

34、常用矿山安全技术措施

35、常用安全技术标准名称及其编号

 正文

1、井下无轨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出矿巷道中运行的车辆遇到人员,应停车让人通过;   

 (2)人员不应从升举的铲斗下方通过或停留;

(3)车箱装载不应过满,作业人员操作位置上方应设防护网或板;

(4)运输巷道的底板应平整、无大块,巷道的坡度应小于设备的爬坡能力,弯道的曲线半径应符合设备的要求;(5)斜坡道长度每隔300~400m,应设坡度不大于3%、长度不小于20m并能满足错车要求的缓坡段;主要斜坡道应有良好的混凝土、沥青或级配均匀的碎石路面;(6)无轨运输的斜坡道,应设人行道或躲避硐室。行人的无轨运输水平巷道应设人行道。 人行道的有效净高应不小于1.9m,有效宽度不小于1.2m。 躲避硐室的间距在曲线段不超过15m,在直线段不超过30m。躲避硐室的高度不小于1.9m,深度和宽度均不小于1.0m。躲避硐室应有明显的标志,并保持干净、无障碍物。(7)无轨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O.6m。    (8)不应用铲斗或站在铲斗内处理浮石,不得用铲斗破大块;    (9)内燃设备,    (9)内燃设备,应使用低污染的柴油发动机,每台设备应有废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的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应符合GBZl、GBZ2的有关规定;(10)运输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11)每台设备应配备灭火装置。    (12)不应熄火下滑;(13)在斜坡上停车时,应采取可靠的挡车措施;(14)溜矿井应设安全车挡。

2、斜井运输安全技术措施(1)供人员上、下的斜井,垂直深度超过50m的,应设专用人车运送人员。斜井用矿车组提升时,不应人货混合串车提升。(2)专用人车应有顶棚,并装有可靠的断绳保险器。列车每节车厢的断绳保险器应相互连结,并能在断绳时起作用。断绳保险器应既能自动,也能手动。运送人员的列车,应有随车安全员。随车安全员应坐在装有断绳保险器操纵杆的第一节车内。运送人员的专用列车的各节车厢之间,除连接装置外,还应附挂保险链。连接装置和保险链,应经常检查,定期更换。(3)采用专用人车运送人员的斜井,应装设符合下列规定的声、光信号装置:每节车箱均能在行车途中向提升司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多水平运送时,各水平发出的信号应有区别,以便提升司机辨认;    所有收发信号的地点,均应悬挂明显的信号牌。(4)斜井运输,应有专人负责管理。乘车人员应听从随车安全员指挥,按指定地点上下车,上车后应关好车门,挂好车链。斜井运输时,不应蹬钩;人员不应在运输道上行走。(5)倾角大于10°的斜井,应设置轨道防滑装置,轨枕下面的道碴厚度应不小于50mm。(6)提升矿车的斜井,应(6)提升矿车的斜井,应设常闭式防跑车装置,并经常保持完好。 斜井上部和中间车场,应设阻车器或挡车栏。阻车器或挡车栏在车辆通过时打开,车辆通过后关闭。斜井下部车场应设躲避硐室。

3、竖井提升安全技术措施(1)垂直深度超过50m的竖井用作人员出入口时,应采用罐笼或电梯升降人员。(2)同一层罐笼不应同时升降人员和物料。升降爆破器材时,负责运输的爆破作业人员应通知中段(水平)信号工和提升机司机,并跟罐监护。(3)无隔离设施的混合井,在升降人员的时间内,箕斗提升系统应中止运行。(4)罐笼的最大载重量和最大载人数量,应在井口公布,不应超载运行。(5)竖井提升应符合下列规定:    、     提升容器和平衡锤,应沿罐道运行。提升容器的罐道,应采用木罐道、型钢罐道或钢丝绳罐道。竖井内用带平衡锤的单罐笼升降人员或物料时,平衡垂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平衡锤和罐笼用的钢丝绳规格应相同,并应做同样的检查和试验。(6)罐道钢丝绳应有20~30m备用长度;罐道的固定装置和拉紧装置应定期检查,及时串动和转动罐道钢丝绳。(7)天轮到提升机卷筒的钢丝绳最大偏角,应不超过1°30'。    天轮轮槽剖面的中心线,应与轮轴中心线垂直。不应有轮缘变形、轮辐弯曲和活动等现象。(8)不应用普通箕斗升降人员。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普通箕斗或急救罐升降人员时,应采取经主管矿长批准的安全措施。(9)人员站在空提升容器的顶盖上检修、检查井筒时,应有下列安全防护措施:    应在保护伞下作业;应佩带安全带,安全带应牢固地绑在提升钢丝绳上;检查井筒时,升降速度应不超过O.3m/s;容器上应设专用信号联系装置;井口及各中段马头门,应设专人警戒,不应下坠任何物品。(10)竖井罐笼提升系统(10)竖井罐笼提升系统的各中段马头门,应根据需要使用摇台。除井口和井底允许设置托台外,特殊情况下也允许在中段马头门设置自动托台。摇台、托台应与提升机闭锁。(11)竖井提升系统应设过卷保护装置,过卷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提升速度低于3m/s时,不小于4m;提升速度为3~6m/s时,不小于6m;提升速度高于6m/s、低于或等于10m/s时,不小于最高提升速度下运行1s的提升高度;提升速度高于10m/s时,不小于10m;凿井期间用吊桶提升时,不小于4m。(12)提升井架(塔)内应设置过卷挡梁和楔形罐道。楔形罐道的楔形部分的斜度为1%,其长度(包括较宽部分的直线段)应不小于过卷高度的2/3,楔形罐道顶部需设封头挡梁。    单绳缠绕式提升时,井底应设简易缓冲式防过卷装置,有条件的可设楔形罐道。(13)提升系统的各部分,包括提升容器、连接装置、防坠器、罐耳、罐道、阻车器、罐座、摇台(或托台)、装卸矿设施、天轮和钢丝绳,以及提升机的各部分,包括卷筒、制动装置、深度指示器、防过卷装置、限速器、调绳装置、传动装置、电动机和控制设备以及各种保护装置和闭锁装置等,每天应由专职人员检查一次,每月应由矿机电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记录存档。(14)钢筋混凝土井架、钢井架和多绳提升机井塔,每年应检查一次。检查结果应写成书面报告,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15)井口和井下各中段马头门车场,均应设信号装置。各中段发出的信号应有区别。乘罐人员应在距井筒5m以外候罐,应严格遵守乘罐制度,听从信号工指挥。提升机司机应弄清信号用途,方可开车。(16)罐笼提升系统,应设有能从各中段发给井口总信号工转达提升机司机的信号装置。井口信号与提升机的启动,应有闭锁关系,并应在井口与提升机司机之间设辅助信号装置及电话或话筒。    箕斗提升系统,应    箕斗提升系统,应设有能从各装矿点发给提升机司机的信号装置及电话或话筒。装矿点信号与提升机的启动,应有闭锁关系。    竖井提升信号系统,应设有下列信号:工作执行信号;提升中段(或装矿点)指示信号;提升种类信号;检修信号;事故信号;无联系电话时,应设联系询问信号。(17)事故紧急停车和用箕斗提升矿石或废石,井下各中段可直接向提升机司机发出信号。用罐笼提升矿石或废石,应经井口总信号工同意,井下各中段方可直接向提升机司机发出信号。(18)所有升降人员的井口及提升机室,均应悬挂下列布告牌:     每班上下井时间表;信号标志;每层罐笼允许乘罐的人数;其他有关升降人员的注意事项。(19)清理竖井井底水窝时,上部中段应设保护设施,以免物体坠落伤人。

4、提升装置安全技术资料(1)提升装置应备有下列技术资料:     提升机说明书。     提升机总装配图和备件图;制动装置的结构图和制动系统图;电气控制原理系统图;提升系统图。设备运转记录;检验和更换钢丝绳的记录;大、中、小修记录;  司机班中检查和交接班记录;主要装置(包括钢丝绳、防坠器、天轮、提升容器、罐道等)的检查记录。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2)提升机室内应悬挂的资料制动系统图、电气控制原理图、提升机的技术特征、提升系统图、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

5、主扇通风安全技术措施(1)正常生产情况下,主(1)正常生产情况下,主扇应连续运转。当井下无污染作、时,主扇可适当减少风量运转;当井下完全无人作业时,允许暂时停止机械通风。当主扇发生故障或需要停机检查时,应立即向调度室和主管矿长报告,并通知所有井下作业人员。(2)每台主扇应具有相同型号和规格的备用电动机,并有能迅速调换电动机的设施。(3)主扇应有使矿井风流在lOmin内反向的措施。当利用轴流式风机反转反风时,其反风量应达到正常运转时风量的60%以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测定主要风路反风后的风量。采用多级机站通风系统的矿山,主通风系统的每一台通风机都应满足反风要求,以保证整个系统可以反风。主扇或通风系统反风,应按照事故应急预案执行。(4)主扇风机房,应设有测量风压、风量、电流、电压和轴承温度等的仪表。每班都应对扇风机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运转记录。有自动监控及测试的主扇,每两周应进行一次自控系统的检查。

6、局部通风安全技术措施(1)掘进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应安装局部通风设备。局扇应有完善的保护装置。(2)局部通风的风筒口与工作面的距离:压入式通风应不超过lOm;抽出式通风应不超过5m;混合式通风,压入风筒的出口应不超过lOm,抽出风筒的人口应滞后压人风筒的出口5m以上。(3)人员进入独头工作面之前,应开动局部通风设备通风,确保空气质量满足作业要求。独头工作面有人作业时,局扇应连续运转。(4)停止作业并己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独头上山或较长的独头巷道,应设栅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若需要重新进入,应进行通风和分析空气成分,确认安全方准进入。(5)风筒应吊挂平直、牢固,接头严密,避免车碰和炮崩,并应经常维护,以减少漏风,降低阻力。

7、普通法掘进天井安全技术措施    (1)架设的工作台,应牢固可靠;    (2)及时设置安    (2)及时设置安全可靠的支护棚,并使其至工作面的距离不大于6m;    (3)掘进高度超过7m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和溜碴间等设施,梯子间和溜碴间用隔板隔开;上部有护棚的梯子可视作梯子间;    (4)天井、溜井应尽快与其上部平巷贯通,贯通前宜不开或少开其他工程;需要增开其他工程时,应加强局部通风措施;    (5)天井掘进到距上部巷道约7m时,测量人员应给出贯通位置,并在上部巷道设置警戒标志和围栏;    (6)溜碴间应保留不少于一茬炮爆下的矿岩量,不应放空。

8、吊罐法掘进天井安全技术措施    (1)上罐前,检查吊罐各部件的连接装置、保护盖板、钢丝绳、风水管接头,以及声光信号系统和通讯设施等是否完善、牢固,如有损坏或故障,经处理后方准作业;    (2)吊罐提升用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3,任何一个捻距内的断丝数不超过钢丝总数的5%,磨损不超过原直径的10%;    (3)吊罐应装设由罐内人员控制的升、降、停的信号操纵装置;    (4)信号通讯、电源控制线路,不应和吊罐钢丝绳共设在一个吊罐孔内;    (5)升降吊罐时,应认真处理卡帮和浮石;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站在保护盖板内,头部不应接触罐盖和罐壁;升降完毕,立即切断吊罐稳车电源,绑紧制动装置;    (6)不应从吊罐上往下投掷工具或材料;    (7)天井中心孔偏斜率应不大于O.5%;    (8)吊罐绞车应锁在短轨上,并与巷道钢轨断开;    (9)检修吊罐应在安全地点进行;    (10)天井与上部巷道贯通时,应加强上部巷道的通风和警戒。

9、回采矿柱安全技术措施,并使其至工作面的距离不大于6m;    (3)掘进高度超过7m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和溜碴间等设施,梯子间和溜碴间用隔板隔开;上部有护棚的梯子可视作梯子间;    (4)天井、溜井应尽快与其上部平巷贯通,贯通前宜不开或少开其他工程;需要增开其他工程时,应加强局部通风措施;    (5)天井掘进到距上部巷道约7m时,测量人员应给出贯通位置,并在上部巷道设置警戒标志和围栏;    (6)溜碴间应保留不少于一茬炮爆下的矿岩量,不应放空。8、吊罐法掘进天井安全技术措施    (1)上罐前,检查吊罐各部件的连接装置、保护盖板、钢丝绳、风水管接头,以及声光信号系统和通讯设施等是否完善、牢固,如有损坏或故障,经处理后方准作业;    (2)吊罐提升用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3,任何一个捻距内的断丝数不超过钢丝总数的5%,磨损不超过原直径的10%;    (3)吊罐应装设由罐内人员控制的升、降、停的信号操纵装置;    (4)信号通讯、电源控制线路,不应和吊罐钢丝绳共设在一个吊罐孔内;    (5)升降吊罐时,应认真处理卡帮和浮石;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站在保护盖板内,头部不应接触罐盖和罐壁;升降完毕,立即切断吊罐稳车电源,绑紧制动装置;    (6)不应从吊罐上往下投掷工具或材料;    (7)天井中心孔偏斜率应不大于O.5%;    (8)吊罐绞车应锁在短轨上,并与巷道钢轨断开;    (9)检修吊罐应在安全地点进行;    (10)天井与上部巷道贯通时,应加强上部巷道的通风和警戒。9、回采矿柱安全技术措施    (1)回采顶柱和间柱,应预先检查运输巷道的稳定情况,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应待胶结充填体达到要求强度,方可进行矿柱回采;    (3)回采未充填的相邻两个矿房的间柱时,不得在矿柱内开凿巷道;    (4)所有顶柱和间柱的回采准备工作,应在矿房回采结束前做好(嗣后胶结充填采空区除外);    (5)除装药和爆破工作人员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未充填的矿房顶柱内的巷道和矿柱回采区;    (6)大量崩落矿柱时,在爆破冲击波和地震波影响半径范围内的巷道、设备及设施,均应采取安全措施;未达到预期崩落效果的,应进行补充崩落设计。10、井巷砌碹支模安全技术措施    (1)砌碹前拆除原有支架时,应及时清理顶、帮浮石,并采取临时护顶措施;砌碹后应将顶、帮空隙填实;    (2)木碹胎间距超过1m、金属碹胎间距超过2m,应进行中间加固;(3)跨度大于4m的巷道架设碹胎,金属碹胎各节点应用螺栓连结,木碹胎的各节点应牢固可靠;    (4)碹胎的强度,应具有不小于3倍支撑重量的安全系数;    (5)碹胎的下弦,不应支撑工作台。11、喷锚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守GB50086的规定;    (2)采用锚杆、喷浆或喷射混凝土支护,应有专门设计;喷锚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的距离,锚杆形式、角度,喷体厚度、强度等,应在设计中规定;    (3)砂浆锚杆的眼孔应清洗干净,灌满灌实;    (4)锚杆应做拉力试验,喷体应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在井下进行锚固力试验,应有安全措施;    (5)锚杆的托板应紧贴巷壁,并用螺母拧紧;    (6)处理喷射管路堵塞时,应将喷枪口朝下,不应朝向人员; 喷锚作业,应打超前锚杆,进行预先护顶;在动压巷道,应采用喷锚与金属网联合支护方式;在有淋水的井巷中喷锚,应预先做好防水工作;    (8)喷锚作业,应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和配备良好的照明。12、井下供电安全技术措施(1)井下各级配电标称电压,应遵守下列规定:    高压网络的配电电压,应不超过10kV;    低压网络的配电电压,应不超过1140V;    照明电压,运输巷道、井底车场应不超过220V;采掘工作面、出矿巷道、天井和天井至回采工作面之间,应不超过36V;行灯电压应不超过36V;    手持式电气设备电压,应不超过127V;    电机车牵引网络电压,采用交流电源时应不超过380V;采用直流电源时,应不超过550V。(2)由地面到井下中央变电所或主排水泵房的电源电缆,至少应敷设两条独立线路,并应引自地面主变电所的不同母线段。其中任何一条线路停止供电时,其余线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担负全部负荷。无淹没危险的小型矿山,可不受此限。(3)井下电气设备不应接零。井下应采用矿用变压器,若用普通变压器,其中性点不应直接接地,变压器二次侧的中性点不应引出载流中性线(N线)。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不应用于向井下供电。    架线式电机车整流装置的专用变压器,视其作业要求而定。(4)向井下供电的断路器和井下中央变配电所各回路断路器,不应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5)引至采掘工作面的电源线,应装设具有明显断开点的隔离电器。从采掘工作面的人工工作点至装设隔离电器处,同一水平上的距离不宜大于50m。(6)矿山企业应备有地面、井下供(配)电系统图,井下变电所、电气设备布置图,电力、电话、信号、电机车等线路平面图。有关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的变动,应由矿山企业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在图中作出相应的改变。13、电气线路安全技术措施(,应使用钢带铠装电缆竖井或倾角大于45°的巷道,应使用钢丝铠装电缆。移动式电力线路,应采用井下矿用橡套电缆。 井下信号和控制用线路,应使用铠装电缆。井下固定敷设明照明电缆,如有机械损伤可能,应采用钢带铠装电缆。(2)敷设在硐室或木支护巷道中的电缆,应选用塑料护套钢带(或钢丝)铠装电缆。(3)敷设在竖井内的电缆,应和竖井深度相一致,中间不准有接头。如竖井太深,应将电缆接头部分设置在中段水平巷道内。(4)在钻孔中敷设电缆,应将电缆紧固在钢丝绳上。钻孔不稳固时,应敷设保护套管。(5)必须在水平巷道的个别地段沿地面敷设电缆时,应用钥质或非可燃性材料覆盖。不应用木材覆盖电缆沟,不应在排水沟中敷设电缆。(6)敷设井下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水平巷道或倾角45°以下的巷道内,电缆悬挂高度和置,应使电缆在矿车脱轨时不致受到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致落在轨道或运输机上,电力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应不大于3m,控制与信号电缆及小断面电力电缆间距应为1.0~1.5m,与巷道周边最小净距应不小于50mm; 不应将电缆悬挂在风、水管上,电缆上不应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风、水管平行敷设时,电缆应敷设在管子的上方,其净距不应不小于300mm;  在竖井或倾角大于45°的巷道内,电缆悬挂点的间距:在倾斜巷道内,电力电缆应不超过3m,控制与信号电缆及小截面电力电缆应不超过1.5m;在竖井内应不超过6m;敷设电缆的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应能承受电缆重量,且应不损坏电缆的夕皮; 橡套电缆应有专供接地用的芯线,接地芯线不应兼作其他用途;  高、低压电力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100m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50mm,并应不小于电缆外径。(分,每条应分别用金属管或混凝土管保护。管孔应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密闭。(8)巷道内的电缆每隔一定距离和在分路点上,应悬挂注明编号、用途、电压、型号、规格、起止地点等的标志牌。14、电气及保护安全技术措施(1)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应不超过井下装设的矿用高压断路器的额定开断电流。非矿用高压油断路器用于井下时,其使用的开断电流值应不超过其额定开断电流值的一半。(2)从井下中央变电所或采区配电所引出的低压馈出线,应装设带有过电流保护的断路器。(3)经由地面架空线引入井下的供电电缆,在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井下变电所一次配电母线侧及与一次母线相接且电缆线路较长的旋转电机的机旁机柜内部,均应装设避雷装置。(4)井下变(配)电所,高压馈出线应装设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低压馈出线应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有爆炸危险的矿井,保护装置应能实现有选择性的切断故障线路并能实现漏电检测和动作于信号;无爆炸危险的矿井,保护装置宜有选择性的切断故障线路或能实现漏电检测并动作于信号。漏电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其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不应任意取消。15、变(配)电所硐室安全技术措施(1)井下永久性中央变(配)电所硐室,应砌碹。采区变电所弱硐室,应用非可燃性材料支护。硐室的顶板和墙壁应无渗水,电缆沟应无积水。 中央变(配)电所的地面标高,应比其人口处巷道底板标高高出0.5m;与水泵房毗邻时,应高于水泵房地面0.3m。采区变电所应比其人口处的巷道底板标高高出0.5m。其他机电硐室的地面标高应高出其入口处的巷道底板标高0.2m以上。硐室的地坪面应向巷道等标高较低的方向倾斜,其坡度可为2‰~3‰。(两端各设一个出口;当硐室长度大于30m时,应在中间增设一个出口;各出口均应装有向外开的铁栅栏门。有淹没、火灾、爆炸危险的矿井,机电硐室都应设置防火门或防水门。(3)硐室内各电气设备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o.8m的通道,设备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o.5m。(4)变配电硐室装有带油的设备而无集油坑的,应在硐室出_口防火门处设置斜坡混凝土挡,其高度应高出硐室地面o.1m。(5)硐室内各种电气设备的控制装置,应注明编号和用途,并有停送电标志。硐室入口应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人内”的标志牌,高压电气设备应悬挂“高压危险”的标志牌,并应有照明。 没有安排专人值班的硐室,应关门加锁。16、照明、通讯和信号安全技术措施(1)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安全通道和通往作业地点的人行道,都应有照明。(2)采掘工作面可采用移动式电气照明。有爆炸危险的井巷和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携带式蓄电池矿灯。炸药库照明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行。(3)从采区变电所到照明用变压器的380V/220V供电线路,应为专用线,不应与动力线共用。照明电源应从采区变电所的变压器低压出线侧的断路器之前引出。(4)地表调度室至井下各中段采区、马头门、装卸矿点、井下车场、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和主扇风机房等,应设有可靠的通讯系统。 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 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应覆盖有人员流动的竖井、斜井、运输巷道、生产巷道和主要开采工作面。  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5)井下装卸矿点、提升人员的井口及各中段马头门等处,宜设电视监控系统。17、保护接地安全技术措施(缆的配件、金属外皮等,均应接地。巷道中接近电缆线路的金属构筑物等也应接地。(2)下列地点,应设置局部接地极:装有固定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的高压配电装置;采区变电所和工作面配电点;铠装电缆每隔100m左右应接地一次,接线盒的金属外壳也应接地。(3)矿井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系统应形成接地网: 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和局部接地极,均应与接地干线连接;接地干线应与主接地极连接; 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应采用橡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接地,并与接地干线连接; 所有应接地的设备,应有单独的接地连接线,不应将其接地连接线串联连接; 所有电缆的金属外皮,均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和接地。无电缆金属外皮可利用时,应另敷设接地干线和接地极。(4)各中段的接地干线,均应与主接地极相连。敷设在钻孔中的电缆,如不能与井下接地干线连接,应将主接地极设在地面。钻孔金属套管可用作接地极。(5)主接地极应设在井下水仓或积水坑中,且应不少于两组。    局部接地极可设于积水坑、排水沟或其他适当地点。(6)接地极应符合下列要求:    . 主接地极设置在水仓或水坑内时,应采用面积不小于O.75m2、厚度不小于5mm的钢板; 局部接地极设置在排水沟中时,应采用面积不小于O.6m2、厚度不小于3.5mm的钢板,或具有同样面积而厚度不小于3.5mm的钢管,并应平放于水沟深处; 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壁厚不小于3.5mm的钢管,钢管上至少应有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孔,并竖直埋入地下。(7)接地干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lOO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或直径不小于12mm的圆钢。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干线的连接线(采用电缆芯线接地的除外)、电缆接线盒两头的电缆金属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或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8)接地装置所用的钢材,应镀锌或镀锡。接地装置的连接线应采取防腐措施。(9)当任一主接地极断开时,在其余主接地极连成的接地网上任一点测得的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2Ω。 每台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与接地网之间的保护接地线,其电阻值应不大于lΩ。 高压系统的单相接地电流大于20A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触电压应不大于40v。接地线及其连接部位,应设在便于检查和试验的地方。18、井下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1)对接近水体的地带或可能与水体有联系的地段,应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编制探水设计。探水孔的位置、方向、数目、孔径、每次钻进的深度和超前距离,应根据水头高低、岩石结构与硬度等条件在设计中规定。(2)探水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检查钻孔附近坑道的稳定性;清理巷道、准备水沟或其他水路;在工作地点或附近安装电话;巷道及其出口,应有良好照明和畅通的人行道;巷道的一侧悬挂绳子(或利用管道)作扶手;对断面大、岩石不稳、水头高的巷道进行探水,应有经主管矿长批准的安全措施计划。(或沿钻杆向外流水超过正常凿岩供水量等现象,应停止凿岩。此时,不应移动钻杆,除派人监视水情外,应立即报告主管矿长采取安全措施。在可能出现大水的地层中探水时,探水孔应设孔口管及闸阀,以便控制水量。(4)掘进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透水预兆,如出现工作面“出汗"、顶板淋水加大、空气变冷、产生雾气、挂红、水叫、底板涌水或其他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主管矿长,采取措施。如果情况紧急,应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可能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5)探水、放水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根据专门设计进行;放水量应按照排水能力和水仓容积进行控制。放水钻孔应安装孔口管和闸阀,紧急情况下可关闭。(6)对老采空区、硫化矿床氧化带的溶洞、与深大断裂有关的含水构造进行探水,以及被淹井巷排水和放水作业时,为预防被水封住的、或水中溶解的有害气体逸出造成危害,应事先采取通风安全措施,并使用防爆照明灯具。发现有害气体、易燃气体泄出,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19、露天矿山防火和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矿山的建(构)筑物和重要设备,应按GBJl6和国家发布的其他有关防火规定,以及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建立消防隔离设施,设置消防设备和器材。消防通道上不应堆放杂物。(2)重要采掘设备,应配备灭火器材。设备加注燃油时,不应吸烟或采用明火照明。不应在采掘设备上存放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材料,不应用汽油擦洗设备。易燃易爆器材,不应放在电缆接头、轨道接头或接地极附近。废弃的油、棉纱、布头、纸和油毡等易燃品,应妥善管理。(3)应结合生活供水管设计地面消防水管系统,水池容积和管道规格应考虑两者的需要。(4)矿山企业应规定专门的火灾信号,并应做到发生火灾时,能通知作业地点的所有人员及时撤离危险区。安装在人员集中地点的信号,应声光兼备。 任何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报告调度室组织灭火,并迅速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扑灭初期火灾。(氢和乙炔瓶库、石油液化气站和油库等场所,应建立防火制度,采取防火措施,备足消防器材。20、地下矿山防火和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地面防火,应遵守《19、露天矿山防火和灭火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2)应结合湿式作业供水管道,设计井下消防水管系统。(3)井下消防供水水池容积应不小于200m3。管道规格应考虑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的需要。用木材支护的竖井、斜井及其井架和井口房、主要运输巷道、井底车场硐室,应设置消防水管。生产供水管兼作消防水管时,应每隔50-100m设支管和供水接头。(4)木材场、有自燃发火危险的排土堆、炉渣场,应布置在距离进风口常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80m以外。(5)主要进风巷道、进风井筒及其井架和井口建筑物,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风硐及暖风道,井下电机室、机修室、变压器室、变电所、电机车库、炸药库和油库等,均应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室内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6)井下各种油类,应单独存放于安全地点。装油的铁桶应有严密的封盖。应采用输油泵或唧管输油,尽量减少漏油。储存动力油的硐室应有独立回风道,其储油量应不超过三昼夜的需用量。(7)井下柴油设备或油压设备,出现漏油应及时处理。(8)不得用火炉或明火直接加热井下空气,或用明火烘烤井口冻结的管道。井下不得使用电炉和灯泡防潮、烘烤和采暖。(9)井下输电线路和直接回馈线路通过木制井框、井架和易燃材料的部位,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漏电或短路的措施。(主管矿长批准的防火措施。在井筒内进行焊接时,应派专人监护,焊接完毕应严格检查清理。在木结构井筒内焊接时,应在作业部位的下方设置收集火星、焊渣的设施,并派专人喷水淋湿和及时扑灭火星。(12)矿井发生火灾时,主扇是否继续运转或反风,应根据矿井火灾应急预案和当时的具体情况,由主管矿长决定。21、穿孔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钻机稳车时,应与台阶坡顶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千斤顶中心至台阶坡顶线的最小距离:台车为lm,牙轮钻、潜孔钻为2.5m,松软岩体为3.5m。千斤顶下不应垫块石,并确保台阶坡面的稳定。钻机作业时,其平台上不应有人,非操作人员不应在其周围停留。钻机与下部台阶接近坡底线的电铲不应同时作业。钻机长时间停机,应切断机上电源。穿凿第一排孔时,钻机的中轴线与台阶坡顶线的夹角应不小于45°。(2)钻机靠近台阶边缘行走时,应检查行走路线是否安全;台车外侧突出部分至台阶坡顶线的最小距离为2m,牙轮钻、潜孔钻外侧突出部分至台阶坡顶线的最小距离为3m。(3)钻机移动时,机下应有人引导和监护。钻机不宜在坡度超过15°的坡面上行走;如果坡度超过15°,应放下钻架,由专人指挥,并采取防倾覆措施。行走时,司机应先鸣笛,履带前后不应有人;不应90°急转弯或在松软地面行走;通过高、低压线路时,应保持足够安全距离。钻机不应长时间在斜坡道上停留;没有充分的照明,夜间不应远距离行走。起落钻架时,非操作人员不应在危险范围内停留。(4)移动电缆和停、切、送电源时,应严格穿戴好高压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缆钩;跨越公路的电缆,应埋设在地下。钻机发生接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同时任何人均不应上、下钻机。打雷、暴雨、大雪或大风天气,不应上钻架顶作业。不应双层作业。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5)挖掘台阶爆堆的最后一个采掘带时,相对于挖掘机作业范围内的爆堆台阶面上、相当于第一排孔位地带,不应有钻机作业或停留。22、铲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各种操作时,均应发出警告信号。夜间作业时,车下及前后的所有信号、照明灯应完好。(2)挖掘机作业时,发现悬浮岩块或崩塌征兆、盲炮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设备开到安全地带。(3)挖掘机作业时,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附近,不应有人停留。(4)运输设备不应装载过满或装载不均,也不应将巨大岩块装入车的一端,以免引起翻车事故。(5)装车时铲斗不应压碰汽车车帮,铲斗卸矿高度应不超过O.5m,以免震伤司机,砸坏车辆。(6)不应用挖掘机铲斗处理粘厢车辆。(7)两台以上的挖掘机在同一平台上作业时,挖掘机的间距:汽车运输时,应不小于其最大挖掘半径的3倍,且应不小于50m。(8)上、下台阶同时作业的挖掘机,应沿台阶走向错开一定 的距离;在上部台阶边缘安全带进行辅助作业的挖掘机,应超前下 部台阶正常作业的挖掘机最大挖掘半径3倍的距离,且不小于50m。(9)挖掘机工作时,其平衡装置外型的垂直投影到台阶坡底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1m。操作室所处的位置,应使操作人员危险性最小。(10)挖掘机应在作业平台的稳定范围内行走。挖掘机上下坡时,驱动轴应始终处于下坡方向;铲斗应空载,并下放与地面保持适当距离;悬臂轴线应与行进方向一致。(11)挖掘机通过电缆、风水管时,应采取保护电缆、风水管的措施;在松软或泥泞的道路上行走,应采取防止沉陷的措施;上下坡时应采取防滑措施。(12)挖掘机、前装机铲装作业时,铲斗不应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装车时,汽车司机不应停留在司机室踏板上或有落石危险的地方。(13)挖掘机运转时,不应调整悬臂架的位置。23、推土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推土机在倾斜工作面上作业时,允许的最大作业坡度,应小于其技术性能所能达到的坡度。    .(边缘。推土机距离平台边缘小于5m时,应低速运行。推土机不应后退开向平台边缘。(3)推土机牵引车辆或其他设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被牵引的车辆或设备,有制动系统,并有人操纵;    推土机的行走速度,不超过5km/h;    下坡牵引车辆或设备时,不用缆绳牵引;    有专人指挥。(4)推土机发动时,机体下面和近旁不应有人作业或逗留。推土机行走时,人员不应站在推土机上或刮板架上。发动机运转且刮板抬起时,司机不应离开驾驶室。(5)推土机的检修、润滑和调整,应在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检查刮板时,应将其放稳在垫板上,并关闭发动机。任何人均不应在提起的刮板上停留或进行检查。24、采场塌陷和边坡滑落的预防措施(1)开采境界内和最终边坡邻近地段的废弃巷道、采空区和溶洞,应及时标在矿山平面图上,并随着采掘作业的进行,及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2)开采境界内的废弃巷道、采空区和溶洞,应至少超前一个台阶进行处理。处理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报主管矿长审批。(3)对采场工作帮应每季度检查一次,高陡边帮应每月检查一次,不稳定区段在暴雨过后应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4)邻近最终边坡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应采用控制爆破减震;   应按设计确定的宽度预留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应保持台阶的安全坡面角,不应超挖坡底;局部边坡发生坍塌时,应及时报告矿有关主管部门,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每个台阶采掘结束,均应及时清理平台上的疏松岩土和坡面上的浮石,并组织矿有关部门验收。(进行安全稳定性检查(雨季应加强),发现坍塌或滑落征兆,应立即停止采剥作业,撤出人员和设备,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报告矿有关主管部门。(6)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 岩层内倾于采场,且设计边坡角大于岩层倾角;有多组节理、裂隙空间组合结构面内倾采场;有较大软弱结构面切割边坡、构成不稳定的潜在滑坡体的边坡。(7)露天采场各作业水平上、下台阶之间的超前距离,应在设计中明确规定。不应从下部不分台阶掏采。采剥工作面不应形成伞檐、空洞等。(8)边坡浮石清除完毕之前,其下方不应生产;人员和设备不应在边坡底部停留。(9)在境界外邻近地区堆卸废石时,应遵守设计规定,保证边坡的稳固,防止滚石、滑塌的危害。并且废石场不应成为作用于边坡的附加荷载。(10)边坡监测系统设计,应根据最终边坡的稳定类型、分区特点确定各区监测级别。对边坡应进行定点定期观测,包括坡体表面和内部位移观测、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爆破震动观测等。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整理边坡观测资料,据以指导采场安全生产。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最终边坡应长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1)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除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对边坡重点部位和有潜在滑坡危险的地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还应每5年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25、分期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平台宽度应不小于15m;  采用陡帮扩帮作业时,每隔60()90m高度,应布置一个宽度不小于20m的接滚石平台。26、陡帮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1)陡帮开采工艺的作业台阶,不应采用平行台阶的排间起爆方式,宜采用横向起爆方式;    (2)爆区最后一排炮孔,孔位应成直线,并控制炮孔装药量,以利于为下一循环形成规整的临时非工作台阶; 坡面处进行铲装时,应严格按计划线铲装,以保证下一循环形成规整的临时非工作台阶;    (4)爆破作业后,在陡帮开采作业区的坑线上和临时非工作台阶的运输通道上,应及时处理爆碴中的危险石块,汽车不应在未经处理的线路上运行;上部采剥区段在第一采掘带作业时,下部临时帮上运输线不应有运输设备通过;    (5)临时非工作台阶作运输通道时,其上部临时非工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该台阶爆破的旁冲距离;    (6)临时非工作台阶不作运输通道时,其宽度应能截住上一台阶爆破的滚石;(7)组合台阶作业区之间或组合台阶与采场下部作业区之间,应在空间上错开,两个相邻的组合台阶不应同时进行爆破;作业区超过300m时,应按设计规定执行。27、公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1)不应用自卸汽车运载易燃、易爆物品;驾驶室外平台、脚踏板及车斗不应载人。不应在运行中升降车斗。(2)双车道的路面宽度,应保证会车安全。陡长坡道的尽端弯道,不宜采用最小平曲线半径。弯道处的会车视距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分设车道。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应有警示标志。(3)雾天或烟尘弥漫影响能见度时,应开亮车前黄灯与标志灯,并靠右侧减速行驶,前后车间距应不小于30m。视距不足20m时,应靠右暂停行驶,并不应熄灭车前、车后的警示灯。(4)冰雪或多雨季节道路较滑时,应有防滑措施并减速行驶;前后车距应不小于40m;拖挂其他车辆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有专人指挥。(5)山坡填方的弯道、坡度较大的填方地段以及高堤路基路段,外侧应设置护栏、挡车墙等。(6)正常作业条件下,同类车不应超车,前后车距离应保持适当。生产干线、坡道上不应无故停车。(挖掘机尾部回转范围0.5m以外,防止挖掘机回转撞坏车辆。汽车在靠近边坡或危险路面行驶时,应谨慎通过,防止崩塌事故发生。(8)对主要运输道路及联络道的长大坡道,应根据运行安全需要,设置汽车避让道。(9)装车时,不应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应离开驾驶室,不应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10)卸矿平台(包括溜井口、栈桥卸矿口等处)应有足够的调车宽度。卸矿地点应设置牢固可靠的挡车设施,并设专人指挥。挡车设施的高度应不小于该卸矿点各种运输车辆最大轮胎直径的2/5。(11)拆卸车轮和轮胎充气之前,应先检查车轮压条和钢圈完好情况,如有缺损,应先放气后拆卸。在举升的车斗下检修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12)不应采用溜车方式发动车辆,下坡行驶不应空档滑行。在坡道上停车时,司机不应离开;应使用停车制动,并采取安全措施。(13)露天矿场汽车加油站,应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应在有明火或其他不安全因素的地点加油。(14)夜间装卸车地点,应有良好照明。28、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原则(1)保证排弃土岩时不致因滚石、滑坡、塌方等威胁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网线和通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道涵洞、旅游景区、固定标志及永久性建筑等的安全:其安全距离在设计中规定;(2)依据的工程地质资料可靠;不宜设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带;若因地基不良而影响安全,应采取有效措施:    (3)依山而建的排土场,坡度大于1:5且山坡有植被或第四系软弱层时,最终境界100m内的植被或第四系软弱层应全部清除,将地基削成阶梯状;    (4)避免排土场成为矿山泥石流重大危险源,必要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排土场场址不应设在居民区或工业建筑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和生活水源的上游,含有污染物的废石要按照GBl8599要求进行堆放、处置。29、公路运输卸排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汽车排土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不应进入排土作业区,进入作业区内的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应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2)排土场平台平整;排土线整体均衡推进,坡顶线呈直线形或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有2%~5%的反坡;(3)排土卸载平台边缘,有固定的挡车设施,其高度不小于轮胎直径的1/2,车挡顶宽和底宽分别不小于轮胎直径的1/4和3/4;设置移动车挡设施的,对不同类型移动车挡制定相应的安全作业要求,并按要求作业。(4)按规定顺序排弃土岩;在同一地段进行卸车和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5)卸土时,汽车垂直于排土工作线;汽车倒车速度小于5km/h,不应高速倒车,以免冲撞安全车挡;(6)在排土场边缘,推土机不应沿平行坡顶线方向推土;(7)排土安全车挡或反坡不符合规定、坡顶线内侧30m范围内有大面积裂缝(缝宽0.1m~0.25m)或不正常下沉(0.1m~0.2m)时,汽车不应进入该危险作业区,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方可恢复排土作业;(8)排土场作业区内烟雾、粉尘、照明等因素导致驾驶员视距小于30m,或遇暴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停止推土作业;(9)汽车进入排土场内应限速行驶,距排土工作面50~200m时速度低于16km/h,50m范围内低于8km/h;排土作业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标志牌。(10)排土作业区照明系统完好,照明角度符合要求,夜间无照明不应排土;灯塔与排土车挡距离d按以下公式计算:d≥车辆视觉盲区距离+lOm;(相应载重汽车突发事故救援使用的钢丝绳(多于4根)、大卸扣(多于4个)等应急工具;(12)排土作业区,应配备指挥工作间和通讯工具。(13)排土场排土工艺、排土顺序、排土场的阶段高度、总堆置高度、安全平台宽度、总边坡角、废石滚落可能的最大距离,及相邻阶段同时作业的超前堆置距离等参数,均应在设计中明确规定。(14)排土场进行排弃作业时,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任何人均不应在排土场作业区或排土场危险区内从事捡矿石、捡石材和其他活动。未经设计或技术论证,任何单位不应在排土场内回采低品位矿石和石材。(15)排土场最终境界20m内,应排弃大块岩石。(16)高台阶排土场,应有专人负责观测和管理;发现危险征兆,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17)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修建道路和工业场地的废石,应选择适当地点集中排放,不应排弃在道路边和工业场地边,以避免形成泥石流。(18)排土场应由有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每5年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30、排土场防洪安全技术措施(1)山坡排土场周围,修筑可靠的截洪和排水设施拦截山坡汇水;(2)排土场内平台设置2%~5%的反坡,并在排土场平台上修筑排水沟,以拦截平台表面及坡面汇水;(3)当排土场范围内有出水点时,应在排土之前采取措施将水疏出;排土场底层排弃大块岩石,以便形成渗流通道;(4)汛期前,疏浚排土场内外截洪沟,详细检查排洪系统的安全情况,备足抗洪抢险所需物资,落实应急救援措施;(5)汛期及时了解和掌握水情和气象预报情况,并对排土场,下游泥石流拦挡坝,通讯、供电及照明线路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6)洪水过后,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与清理。3    (1)矿山企业在排土场服务年限结束时,整理排土场资料、编制排土场关闭报告;    排土场资料包括:排土场设计资料、排土场最终平面图、排土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排土场安全稳定性评价资料及排土场复垦规划资料等;    排土场关闭报告包括:结束时的排土场平面图、结束时的排土场安全稳定性评价报告、结束时的排土场周围状况及排土场复垦规划等;    (2)排土场关闭前,由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安全稳定性评价;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评价单位应提出治理措施;企业应按措施要求进行治理,并报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    (3)排土场关闭后,安全管理工作由原企业负责;破产企业关闭后的排土场,由当地政府落实负责管理的单位或企业;    关闭后的排土场重新启用或改作他用时,应经过可行性设计论证,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32、危险级排土场技术标准及其防治措施。    (1)危险级排土场技术标准    ①在坡度大于1:5的地基上顺坡排土,或在软地基上排土,未采取安全措施,经常发生滑坡的;    ②易发生泥石流的山坡排土场,下游有采矿场、工业场地(厂区)、居民点、铁路、道路、输电网线和通讯干线、耕种区、水域、隧道涵洞、旅游景区、固定标志及永久性建筑等设施,未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的;③排土场存在重大危险源(如道路运输排土场未建安全车挡,铁路运输排土场铁路线顺坡和曲率半径小于规程最小值等),极易发生车毁人亡事故的;④山坡汇水面积大而未修筑排水沟或排水沟被严重堵塞。(2)危险级排土场防治措施①处理不良地基或调整排土参数;    ②采取措施防止泥石流发生,建立泥石流拦挡设施;     ④疏通、加固或修复排水沟。33、病级排土场技术标准及其防治措施。(1)病级排土场技术标准①排土场地基条件不好,对排土场的安全影响不大的;②易发生泥石流的山坡排土场,下游有山地、沙漠或农田,未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的;    ③未按排土场作业管理要求的参数或规定进行施工的;④经验算,用余推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大于1.0而小于设计规范规定值的;(2)病级排土场防治措施①采取措施控制不良地基的影响;②将各排土参数修复到排土场作业管理要求的参数或规定的范围内。34、常用矿山安全技术措施(1)除下列情况外,连续24h内,任何作业人员均不应在井下滞留或被强制滞留8h以上(包括上、下井时间):    因事故或突发事件导致滞留时间延长;    作业人员为负责人、水泵工、信号工或紧急维修人员。(2)矿山企业的要害岗位、重要设备和设施及危险区域,应根据其可能出现的事故模式,设置相应的、符合GBl4161要求的安全警示标志。未经主管部门许可,不应任意拆除或移动安全警示标志。    设备的裸露转动部分,应设防护罩或栅栏。(3)危险性较大的矿用产品,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矿山企业应对安全设备、设施和器材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上述设备、设施和器材,不应毁坏或挪作他用,未经许可不应任意拆除。    试验涉及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经过论证、安全性能检验和鉴定,并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及时进行修改。    矿山企业应使每个职工熟悉应急预案,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矿山救灾演习。(5)矿山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经过安全条件论证及安全、职业危害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工程概算。    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或出现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情况,或停产6个月以上恢复生产的地下矿山,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6)新建矿山企业的办公区、工业场地、生活区等地面建筑,应选在危崖、塌陷、洪水、泥石流、崩落区、尘毒、污风影响范围和爆破危险区之外。(7)矿山企业的地面工业建(构)筑物,应符合GBJl6的规定。    凡有人通过或工作的地点,建筑物均应设置安全进出口,并保持畅通。    需离地面2m以上操作设备或阀门时,应设置固定式平台。采用钢平台时,应符合GB4053.4的规定。有跌落危险的平台、通道、走梯、走台等,均应设置护栏或扶手,并有足够的照明。栏杆的设置应遵守GB4053.3的规定,钢直梯和钢斜梯设置应遵守GB4053.1、GB4053.2的规定。通道、斜梯的宽度不宜小于O.8m,直梯宽度不宜小于O.6m。常用的斜梯,倾角应小于45°;不常用的斜梯,倾角应小于60°。    天桥、通道、斜梯踏板和平台,应采取防滑措施,或用防滑钢板、格栅板制作。(8)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作业时,应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护栏等防护设施。    高处作业时,不应抛掷物件,不应上下垂直方向双层作业。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时,不应在露天进行起重和高处作业。(、溶洞、陷坑、泥浆池和水仓等,均应加盖或设栅栏,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和照明。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沟、坑、池的盖板,应固定可靠,并满足承载要求。(10)任何人不应酒后进入矿山作业场所;受酒精或麻醉剂影响的人员不应从事露天或井下作业。不应将酒类饮料和麻醉剂带入作业场所(医疗用麻醉剂除外)。    作业前应认真检查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发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征兆时,应迅速撤出危险区,同时设置警戒和照明标志,禁止人员和车辆通行,并报告矿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处理结果应记录存档。    地下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每个作业人员和其他下井人员出入矿井的登记和检查制度。人井人员应携带照明灯具。35、常用安全技术标准名称及其编号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5013.1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5013.2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4053.1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2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4053.4固定式工业钢平台安全技术条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723 1  工业管路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    GBl 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l2141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        GBl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l6541竖井罐笼提升信号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l6542罐笼安全技术要求    GBl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计标准    GB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070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5008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T5972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T8918钢丝绳    GBJl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21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Zl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DI408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JB8516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安全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