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事实说话丨基因检测如何助力泌尿肿瘤精准诊疗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5-28

近日,CUA第14次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题会议于成都正式召开。泛生子泌尿肿瘤精准诊疗专家沙龙力邀美国杜克大学黄教悌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辽宁省肿瘤医院曾宇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江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瞿虎教授作为演讲嘉宾,同各参会专家学者,就以基因检测为核心的精准医学在泌尿肿瘤诊疗领域临床应用的关键意义、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展开了大量的举证解析及探讨交流。

困境与革新


尿路上皮肿瘤是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其中膀胱癌较为常见。据国家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中国膀胱癌新发病例数世界第二,死亡病例数世界第一。而早期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远高于晚期膀胱癌患者,若国内大量血尿患者可尽早得到诊断,发病率和死亡率或可得以改善。此外,尿路上皮肿瘤极易复发,患者在术后需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 

临床传统诊疗手段中,术前诊断及术后监测常采用内窥镜、影像学、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等方式。然而,镜检对于患者比较痛苦,检查过程较复杂,易引起并发症和肿瘤转移;而影像学、尿脱落细胞等其他检测方式的敏感度仍有待于提高。

传统诊疗手段的困境日益凸显,而基因组学的进步为泌尿系统肿瘤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尿路上皮肿瘤、肾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更优秀的辅助手段。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江军教授在谈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时,以很多实例举证,其中一名10岁的男童,因头昏头痛、眼底出血、视物模糊2周时间入院,经检测具有VHL突变。由于VHL基因突变是VHL综合征的关键驱动基因(VHL综合征是一类表现为血管母细胞瘤及腹腔脏器肿瘤病变的遗传性综合征),故对患者的母亲及外婆进行检测,发现双侧嗜铬细胞瘤并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 江军教授

谈到基因组学对于临床诊疗的帮助时,江军教授表示医生应一手持“手术刀”,一手持“分子刀”,以基因组学与传统诊疗手段相配合,指导患者精准诊疗

而对于尿路上皮肿瘤,诸多研究表明基因检测的辅助作用更不可忽视。2013年,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阎海教授团队发现TERT启动子突变是多种常见肿瘤的关键驱动因素,在尿路上皮肿瘤中尤其明显,该成果也发表于权威期刊《PNAS》;2014年,美国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计划经大量测序研究,发布了膀胱癌基因组突变谱,为膀胱癌诊断提供了分子理论基础;2016年,《PLOS ONE》发布研究表明多重标记物结合检测可极大提升检测性能;2018年,cBioPortal数据库结合TCGA数据显示,通过若干基因的检测理论上可覆盖近95%的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此外,另有研究表明,TERT、FGFR3等生物标志物联合可对膀胱癌复发风险进行评估。

辽宁省肿瘤医院 曾宇教授

此外,现有研究证明吸烟是引起膀胱癌的一项高危因素。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吸烟仍然是膀胱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约50%的膀胱癌病例均有吸烟史。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瞿虎教授对此表示,研究表明终生暴露于二手烟的不吸烟患者,患膀胱癌风险增加了22%,吸烟者的疾病复发风险高1.47倍。且在70%的吸烟者中,BLCA4突变较常见,吸烟的肿瘤患者中GPR15表达水平升高。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癌症发展进行和治疗提高新思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瞿虎教授

更令人惊喜的是,就在今年的4月份,美国FDA批准了首款针对转移性膀胱癌的靶向疗法上市——Balversa (erdafitinib),用于治疗接受铂基化疗后疾病仍然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成人患者。这些肿瘤携带特定致敏性FGFR3或FGFR2基因突变。患者需要接受FDA批准的伴随诊断来确认适合接受erdafitinib治疗。

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尿液基因检测


基于血液的液体活检技术已较为成熟地应用于结直肠癌、肺癌等其他癌种中。而在泌尿肿瘤领域,由于大部分泌尿肿瘤生长于尿路中,尿液则成了该肿瘤领域独特的、可靠的、便于操作的液体活检样本,可实现高通量准确检出肿瘤释放并游离于尿液中的低频变异基因,而相比血液检测它更加“无创”,且更易检测出早期尿路上皮肿瘤。

但是,尿液样本存在个体间含量差异大、基因突变含量少、保存期有限等问题。对此,泛生子科学家团队在现有NGS技术平台上,开创了“一步法”专利技术,将基因捕获流程简化到PCR水平,可快速准确的实现高通量且高深度检测,人工操作只需5分钟,共1.5小时即可完成一步法建库,从收到样本到出具检测报告最快可以在2天内完成,以确保结果不受样本影响,快速准确的检出。此外,“一步法”能够大大降低样本需求量、降低样本间交叉污染风险,非常适合医院独立开展检测实验。

泛生子基因 毛凯晟博士

基于尿液样本和“一步法”专利技术,泛生子潜心研发出尿路上皮肿瘤风险基因检测,对患者的术前良恶判断以及术后动态监测均起到优异的辅助作用。此外,经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超900例样本分析验证,该产品数据喜人:敏感度约95%、特异度90%、与组织样本检测结果匹配度大于95%(且有一些突变仅在尿液中检出)、阴性低风险预测率(NPV)大于99%、阳性高风险预测率(PPV)大于90%。与其他常用辅助诊断检测技术性能相比,尿脱落细胞学敏感度仅为57%,FISH检测敏感度也仅为65%。而自2000年起,FISH检测应用至今,在尿液基因检测产品推出之前,临床上仍无更高效的无创检测手段。

会中,辽宁省肿瘤医院曾宇教授也与各位专家分享了4个典型病例,证明了尿液基因检测对于尿路上皮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深孚众望 共谋未来


技术的创新终是需要不断的实践与验证,正如泛生子“探索、应用、改变“的行动纲领。会议期间,两位主席对泛生子的认可溢于言表,而与会专家也给泛生子提出了更多的鼓励和期许。泛生子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深入合作,致力于肿瘤数据库的构建,尤其是基于中国人群的数据资源,一方面维护好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表达谱等数据管理,另一方面也将开拓病理与影像数据的人工智能学习、识别与维护,构建完整的资料信息数据库,提供一体化的支持服务。

美国杜克大学 黄教悌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魏强教授

泛生子基因副总裁 滕琳女士

未来可期,凭借创新的研发能力、领先的质控能力、卓越的服务能力,泛生子将与更多医院展开科研及临床上的合作,助力医生造福更多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