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芍药

 369蓝田书院 2019-05-28

芍药是中国人喜欢的花卉,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寓意也好,因此以前有很多人名就叫芍药。 芍药除了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它也是常用中药。而且白芍和赤芍的基原植物都是芍药。

据记载山西省是野生芍药的产地,我在万荣县没有发现野生的芍药,即使有也很少,不足以成为有价值的药材来源。我县目前都是种植的芍药。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白芍和赤芍是两个不同的中药,但是它们又来自同一种植物的根,怎么区分?

(同一植物有不同功效,不同的植物可以是同一个中药比如威灵仙、黄精就有多种不同的植物,这就是中药)

关于白芍和赤芍的植物来源先看看《中国药典》的内容:“(白芍)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赤芍)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这里除了川赤芍不用说是赤芍外。芍药这种植物的根既可以是白芍也可以是赤芍,这个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困惑,到现在我还是不大明白是怎么分别赤芍与白芍的。

有人说芍药的花是白色的根就是白芍,芍药花是红色或粉色的根就是赤芍,历史上有这种分法,但是现在不是采用这种说法是可以肯定的。

不记得是那一本书上说是野生的芍药根是赤芍,种植的芍药根都是白芍,这个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也不是官方的解释。那么在没有种植芍药以前中医药先贤是怎么分白芍和赤芍的?何况现在野生的又很少,赤芍需要量很大,这种说法也不成立,起码不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有人说白芍饮片稍白,致密,赤芍饮片浅浅的红褐色。这是饮片的区别没有错;既然是同一种植物,这种颜色的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生长时间还是生长环境?还是加工的方法不一样?

我查到可信的说法是:赤芍和白芍的来源是一样的,加工的方法不一样,去皮的是白芍,不去皮的是赤芍。这与药典上的内容吻合,仔细看:“(白芍)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而赤芍就是晒干。

我们这里一个老药农说是把挖回来的芍药根水煮,用竹片刀刮掉表皮,晒干得白芍。(现行的有些都不刮皮,或刮皮不到位)

说了半天白芍和赤芍的区别就是芍药根有皮和没有皮的区别。大家认可我这个观点吗?

题外话:您在《中国植物志》上是查不到“赤芍”和“白芍”的。但是它会给您引导到其它植物上(地方植物名,非正名),而不是芍药。可见各个地方植物名字是不统一的,常常有误会。 只有查“芍药”《中国植物志》才有,也是权威的解释和图片。

一、白芍:

(一)《药典》内容: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用法与用量】6~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二)、中医认为白芍不同的炮制方法功效略有不同;

炒白芍比生白芍性缓,柔肝,和脾,止泻。酒白芍“通”力增强;行经,止中寒腹痛。醋白芍“收涩”“敛”性增强,有敛血、止血之功。土炒白芍(与灶心土(伏龙肝))炒,增强温脾止泻、止呕功效。白芍炭则有止血之效。

(三)、现代药理研究:

1、中枢抑制作用 白芍有明显镇痛。镇静作用。

2、解痉作用 芍药或芍药甙对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痉作用。

3、抗炎、抗溃疡作用。 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4、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

5、保肝和解毒作用。

(四)临床应用:

1、芍药甘草汤《伤寒论》:功效: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现在可以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2、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功效:补血和血,调经化瘀。是补血和调经的常用基础方。

一、赤芍

(一)《药典》内容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用法与用量】  6~12g。

【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二)炮制品功效区别:

1、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2、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三)、临床应用:

1、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功效:补气,活血,通络。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2、逐瘀方系列:如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中都用的是赤芍。

有人说分不清牡丹和芍药;牡丹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芍药是多年生草本,其它自己慢慢观察吧,观察几次就能分清了。

附:叶天士

1、姓名: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2、籍贯: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3、年代:清(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

4、著作:《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5、信仰:道家

6、生平:其祖父、父亲都是医生。特长:儿科  温病。

7、贡献:

(1)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2)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

(3)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卫气营血辩证)

(4)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

万荣县中医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是以中医为主的综合医院,开设有外骨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理疗推拿、针灸、眼科等临床科室。有核磁、CT、彩超、电子胃肠镜、血液透析、百万级层流手术室等大型辅助检查和设施。可以开展外科、骨科、妇产科、眼科等各类手术,包括微创手术治疗,每个科室都可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特色治疗有血疗、多种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开展针刺类、推拿类、拔罐类、灸类等十类中医技术50余种。

注明:中医药的单验方虽然有很好的临床的疗效,但是也需要“辨证施治”。如需要使用中药,请咨询作者和中医医师,谨遵医嘱。本公众号只作为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