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伤寒本草 | 芍药篇

 朱1971 2018-01-02

‍本草真源

分不清的芍药

      


芍药是伤寒论里比较常见的药材,一共出现了33次。可是“芍药”是伤寒论中记载的名字,现在你要是在处方上写芍药,药房一定会问你说,我们这儿有白芍和赤芍,你要哪种?所以说芍药这个名字现在在处方上继续使用已经行不通了。


我们运用中药不仅仅要遵古,还要通晓古今变化,灵活运用。古代与现在不同了,怎么个不同呢?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呢?


一、芍药古今变化


芍药最早在《五十二病方》有相关药用的记载。其后在《神农本草经》中有关于芍药的性味和主治的描述“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疮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第一次提到芍药有两种“芍药白而长大,为佳,赤者小利”表明芍药有白者,有赤者。后来的医家虽然没有单独提出,白芍,赤芍两种,但对两者药效不同,有更加详细的说明:“白者补而赤泻,白者收而赤散。”



宋代在《太平圣惠方》里将芍药明确的分为白芍和赤芍,用于不同的方剂中,如“白芍药散”,“赤芍药散”,“五味子丸”,“地骨皮丸”等。在《开宝本草》中明确记载为两种药物指出两者外观,来源和药效的不同:”芍药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


而后医家对白芍和赤芍的功效,炮制等多有补充记载。清代《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芍药在宋代后开始有种植,在中药发展历史中,传统认为大而白的芍药为白芍,小而赤的为赤芍这里的描述指的是芍药的根,不是花



白芍、赤芍在南北朝以前,没有区分出来,都为芍药。现考证认为《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芍药的来源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的干燥根。而后在漫长的历史中,宋代将其明确的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药。所以汉代《伤寒论》中的芍药与现今已有很大不同


二、如何分赤、白


赤芍、白芍是将芍药分为两类而成的,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两者呢?白芍和赤芍在大多数古书中记载的主要差别是花色的不同。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记载到“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俗云白补而赤泻。”真的是这样的吗?


白芍,赤芍的来源都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芍药这个植物即便在同一片药田里也会有开白花的和红花的,所以单从花色上来看是无法区分的。很明显王好古在认识白芍、赤芍时弄错了。


同一片地里开白花和红花的芍药


在漫长的运用历史中,后代医家各有自己的经验记载,总的来看,除上述区分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出产:家种为白芍,野生为赤芍

2、时间:新产为白芍,年久为赤芍

3、味道:味酸为白芍,味苦为赤芍

4、炮制:去皮为白芍,不去皮为赤芍;

               暴晒为白芍,阴干为赤芍;

               煮用为白芍,生用为赤芍


药典记载的两者来源如下:




现在主要根据家种还是野生和加工工艺区分,从植物来源上来看,两者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川赤芍基本为野生)。


白芍:家种品,去皮,煮透心。


白芍 白而大 


赤芍:野生品,除去须根,泥土等,保留根皮。


赤芍 赤而小 


现在有将家种芍药中较小者,直接加工做赤芍用的,也有将野生的芍药根较大者加工做白芍用的,白芍和赤芍的家种和野生的区分也就不怎么明显了。


两者从功效上也有不同,白芍补血,平肝阳,主要用于血虚,肝阳上亢等。赤芍清热凉血,解毒,主要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麻疹不透等。 赤芍偏于行血凉血,长于散邪而泻肝热,白芍偏于养血益阴,长于敛阴柔肝而平肝阳,兼能安肝。赤芍行,散;白芍补,收。


三、伤寒论里的芍药应视方而定


既然张仲景时代没有赤、白芍之分,那《伤寒论》中所用芍药究竟是赤芍还是白芍?


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等记载的芍药生长地来看,主要在浙江,江苏一带。白芍的主要道地产区在浙江、安徽等地。从产地来看白芍更加符合《本经》的记载


有人也提出从加工工艺来看应为赤芍。汉代时期药物来源基本为野生,炮制工艺较少,对植物分类的认识比较薄弱,对药物的分类也比较模糊,常有多种来源。这么来看的话,野生、不做去皮处理、直接晒干的赤芍更符合汉代时的使用习惯。



再者从功效上来论《伤寒论》中应用白芍还是赤芍。伤寒论中芍药的功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养营柔肝:芍药,可以养阴敛营,与桂枝等配伍使用,不使解表时汗泄太过伤营;与黄连、阿胶等配伍滋阴养血。芍药味酸,入肝柔肝。与柴胡、枳实等相配,治疗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等证。


2、缓急止痛:芍药柔肝,肝主筋,营血充足后,筋脉得到濡养,可以止痛,利小便,止咳等。如真武汤治疗小便不利,为筋急的表现,芍药濡养筋脉,故利小便。与甘草、大黄、柴胡等配伍,治疗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痛症等。


从白芍、赤芍功效来看,白芍、赤芍功效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主要的区别是白芍偏于补虚,赤芍偏于祛邪。而《伤寒论》中关于芍药的运用,有偏于扶正的,也有偏于祛邪的。


即使从加工工艺等来看,认为仲景时代《伤寒论》中所用芍药为赤芍,现在临床使用中也要辨证选择,根据病证来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配伍治疗。如病证为实证,需要祛邪为主的可以选用赤芍;如病证为虚证,需要扶正为主的可以选择白芍;如病证为虚实夹杂,则酌情选用白芍还是赤芍。


医生们在用药时,不应该拘泥于古书,古方,应辩证的对待,从实际运用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药物。




参考文献:

小熊亮子,古代本草著作中白芍、赤芍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王翠芬,略论《伤寒论》中芍药的运用[J].光明中医,2005,20(2).

刘晓龙,白芍、赤芍的本草考证[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