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之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梅越书屋 2012-12-11

伤寒论之芍药是白芍还是赤芍?

    因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所用的芍药是赤芍,有的则认为所用的芍药是白芍。笔者根据文献资料、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应将其绝对化。

   
《伤寒论》中用芍药的方剂达30个之多,但因为在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到了后世才有了赤芍、白芍之分,因此《伤寒论》方中所用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所争论。大家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中芍药赤、白不分。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将芍药分为赤、白芍两种。至宋,马志始曰:“此有赤白两种,其花亦有赤白二色。苏颂则较详述其形态曰:“春生红芽作丛,茎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夏初开花,有红白紫数种……秋时采根……”李时珍则曰:“昔人言洛阳牡丹、扬州芍药甲夭下。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人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本草蒙荃》:“芍药近道俱生,淮南独胜,开花虽颜色五品,人药惟赤白二根。·((本草从新》:“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人药。可见古人根据芍药的花或根的颜色来判定赤芍、白芍,而不是从加工方法上去区别。现在我们认识到野生的毛蓑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习称赤芍药,其栽培品种为药材白芍,另有川赤芍、草芍药亦作赤芍,但质量稍差,临床上主要用第一
种。所以说赤芍、白芍原植物相同,白芍为栽培,赤芍为野生,赤芍为白芍野生品;加工方法各异,白芍去皮,水煮后晒干人药,赤芍原药生用比。
   
赤芍性苦,微寒,归肝经,功擅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赤芍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激活纤溶作用,与其清热凉血功效有关;其还有保肝、镇痛、镇静、解痉、抗胃溃疡及其抗肿瘤作用,与其散瘀止痛功效有关:,白芍性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长于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现代药理研究白芍对动物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有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有抗血栓作用,能减轻血小板血栓的湿重,对抗ADP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故其具有调经、止痛、止崩漏作用。白芍还有保肝、镇痛及抗炎等药理作用,与其平肝止痛功效有关;亦有中枢镇静等作用,与其敛阴止汗功效有关。《本草求真》;“赤芍药与白芍药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散血中之滞。〈本草备要》:“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庙痕,经闭肠风,痈肿目赤,能行血中之滞。白芍补血,泻肝,益脾,敛肝阴。.二者有同有异,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补虚。
   
根据赤芍、白芍各自的性味归经、功用和现代药理研究,赤芍用于温毒发斑,吐血,咖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疮瘾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证。白芍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等证困。
   
《伤寒论》中的芍药应该是赤芍还是白芍,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见解。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宗金鉴》、孙尚方、许叔微等认为应为白芍,而《太平圣惠方》、李中梓等认为应为赤芍。现在姜氏图和祝氏也均赞同赤芍之说。
   
现代药物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等综合分析。《伤寒论》中用芍药的方剂有偏于扶正的,有偏于祛邪的。赤芍偏于祛邪,白芍偏于补虚,而病人的体质亦有虚实的不同。故余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对于病证为实证且病人体质不虚、需要使用祛邪方剂的应选用赤芍,对于病证为虚证且病人体质偏虚、需要使用扶正方剂的应选用白芍;而对于虚实错杂证需要扶正祛邪兼顾的则可考虑赤芍、白芍同用,再根据虚实的偏重来决定赤芍、白芍的用量比例,偏于实的可加大赤芍用量,偏于虚的可加大白芍用量。正如明·许宏在《金镜内台方议》中所说:“如桂枝加芍药汤,乃下之腹满时痛,属太阴,此脾虚也,故用白芍以补之。如桂枝加大黄汤,乃下之因尔腹大实痛,乃脾气实也,故用赤芍药加大黄以利之。如建中汤、当归四逆汤、真武汤等,皆用白芍;如大柴胡汤、葛根汤、麻黄升麻汤,皆用赤芍。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他所说去使用芍药,毕竟临床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不能不说他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提示。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宜使用白芍还是赤芍,亦或是白芍、赤芍同用,而不可拘泥于全用赤芍或全用白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