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问对:芍药、赤芍、白芍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1-07

芍药,先秦《诗经》有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入药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治“疽”方中就有芍药。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60方次涉及到芍药。庙堂坊间对张氏所用芍药究竟是赤芍还是白芍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各有一套说辞,各有各的观点。芍药的本草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但该书并无赤白之分。直到南朝陶弘景才有赤白芍之别,《本草经集注》载“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自此以降,直至北宋,苏颂《本草图经》说“秋时采根,根亦有赤白二色”,寇宗奭《本草衍义》讲“芍药全用根,......其根多赤色,其味涩苦,或有色白粗肥者益好。”也就是说,赤、白芍的分类是后世依据芍药根部颜色分类的。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古人对赤白芍的分类也有以花色为依据的,如元代《汤夜本草》“今见花赤者,为赤芍药;花白者,为白芍药。”清代《本草崇原集说》:“开赤花者为赤芍,开白花者为白芍”,这种说辞与汉唐宋的记载又不相同。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伴随芍药赤白之分也出现了对各自功用认识上的区别。五代时期《日华子本草》记载“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北宋《开宝本草》则说:“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南宋《伤寒九十论》中指出“赤者利,白者补”。那么,赤白芍究竟是什么植物呢?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芍药原有白、赤二种,以白者为良,故方书多用白芍。......白芍出于南方,杭州产者最佳,其色白而微红,其皮则红色又微重。”很明显,就是讲魏晋至北宋时期所说的赤芍、白芍应该是芍药的野生品与栽培品。对于野生芍药与栽培芍药之间的差异,现代有相关研究显示,野生赤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明显大于栽培品,野生赤芍中引起不良反应的成分苯甲酸明显少于栽培品,组间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这就从实证上证实野生赤芍的药效效应确实更胜一筹。至此,历史上汉唐宋时期的赤白芍真相也就清晰了。至于因花色不同而分赤白芍并无实据。

图片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明末清初《物理小识》卷九《草木类》记载:“今按山中种芍者,采根曝乾即赤芍,刮其根皮而蒸乾为白芍。”如方以智所述,此时的赤白芍是按照加工工艺生熟两用而称为赤白芍的,这种分类与现代并无区别。赤芍与白芍的基源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做赤芍的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主产于东北地区,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则主产于四川,多为野生品;而做白芍的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主产于安徽亳州、浙江杭州和山东菏泽,主要为栽培品。品种、产地、生熟有别,自然也就会影响到赤芍与白芍的成分差异,成分差异其药效效应自然也会有区别。一般认为赤芍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的药理活性,而白芍则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赤芍、白芍药理作用研究结果基本可以支持各自的传统功效。两者共有成分芍药苷为两者功效的物质基础之一,白芍中呈现明显优势的成分芍药内酯苷有待深入研究。

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最后一个问题,古代本草典籍中芍药有“利小便”之说,如《神农本草经》载“利小便”,《名医别录》载“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伤寒杂病论》涉及小便异常药用芍药条文凡见5条,太阳病3条,少阴病2条,分别是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青龙汤、真武汤、四逆散。苏颂《本草图经》更是提到:“张仲景治伤寒汤,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也。”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白芍:“善滋阴养血,退热除烦,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泻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又讲“芍药之性,又善引诸药之力至膀胱也。”如前所述,结合文献记载及现代研究,不难推出秦汉本草中的芍药及张锡纯所讲的芍药更倾向是野生赤芍。但是,无论是野生赤芍还是白芍其“利小便”之用在现代已不再提及。而且也没有任何现代研究能支持这一说法。如是,古代记载的芍药“利小便”之说需要重新审视了。

京城老半

2022年01月04日

听闻远方有你

图片

赤芍

图片

白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