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草篇——关于芍药与赤白芍

 王挺军 2021-11-18

一、引子:芍药与牡丹

芍药与牡丹,均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两者的花相似,自古以来皆为名花,只是芍药为草本,牡丹为木本。故,牡丹亦有木芍药之别称。

芍药花开,向来唯美。《诗经·郑风》有诗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因多在男女惜别时亲手相赠,故古时曾把芍药称为将离草。

按植物学的分类标准,牡丹组Sect. Moutan:“灌木或亚灌木;花盘发达,革质或肉质,包裹心皮达1/3以上。”芍药组Sect. Paeonia:“多年生草本;花盘不发达,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应该说,两者在植物亲缘方面还是较为接近的。

据《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山谷及丘陵。”古时,芍药大抵即今之赤芍。陶弘景始分赤、白两种,以颜色分之,并指出:“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

现今中药饮片之白芍,乃用芍药根煮后去皮、切片而成。

二、关于药用赤芍的植物来源:

8月中旬,某中药群有人发的原产于甘肃陇南地区的野生赤芍图,大抵是其在当地收购了许多,有着稳定的货源可提供,我看了该植株形态,认为是草芍药。后来对方也认可了,确为草芍药。

2020版《中国药典》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也就是说,现行版药典规定的赤芍的基源植物仅为芍药与川赤芍两种,并无包含草芍药在旧版药典中,草芍药曾为赤芍的植物来源。不知为何,近几版药典未见收载,或许与其野生资源渐趋稀少有关。

如,1963《中国药典,赤芍来源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草芍药的干燥根部,多系野生,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等地。也即含草芍药,不含川赤芍。

1977版《中国药典》,赤芍的基源植物为赤芍、草芍药、川赤芍,也即增加了川赤芍。并指出“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而在《中华本草》中,赤芍药材的基源更为广泛,为芍药属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通常说来,草芍药分布于西部地区为主,野生芍药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为主(产量较大),川赤芍主要分布于川藏高原地区,均为野生植物资源。

三、几种赤芍原植物的植物形态

简要介绍下赤芍几种原植物,包括芍药、川赤芍、草芍药等。

1、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分枝黑褐色。茎高4070cm,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花生茎顶和叶腋,苞片披针形,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花瓣913,倒卵形,长3.56cm,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45无毛,蓇葖顶端具喙。

但芍药的栽培品,花瓣各色。花期56月,果期8月。另有毛果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var. Trichocarpa,为芍药的变种,常见栽培。通常以为,栽培品种不宜作为赤芍的基源植物。

摄于四川甘孜州新都桥

2、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直径1.52cm。茎高3080cm,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至披针形,宽416mm,顶端渐尖,全缘,表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

花生茎顶端及叶腋,苞片23,披针形,萼片4,宽卵形;花瓣69,倒卵形,长34cm,紫红色或粉红色;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3,密生黄色绒毛。蓇葖密生黄色绒毛。

花期56月,果期7月。主要分布于川藏高原地区,海拔25503700m的山坡林下草丛中及路旁。

3、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Maxim.,又名山芍药、野芍药,多年生草本。根粗壮,长圆柱形。茎高3070cm,无毛,基部生数枚鞘状鳞片。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倒卵形或宽椭圆形,顶端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柔毛;侧生小叶比顶生小叶小,同形,具短柄或近无柄;茎上部叶为三出复叶或单叶。

单花顶生,萼片35,宽卵形,淡绿色,花瓣6,白色、红色、紫红色,倒卵形,长35.5cm;花盘浅杯状,包住心皮基部;心皮23,无毛。蓇葖卵圆形,成熟时果皮反卷呈红色。花期56月中旬,果期9月。

另有变种毛叶草芍药Paeonia obovata var. Willmottiae,其叶背面密生长柔毛或绒毛花瓣白色。两者主要分布于川陕甘之秦岭、大巴山地区,草芍药在东北、江西庐山及浙江天目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草芍药与毛叶草芍药的根部条状,因稍扭曲而形状常不整齐,市场接受度或会稍窄。

4窄叶芍药Paeonia anomala L.,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俗名新疆芍药。块根纺锤形或近球形,直径1.2-3cm。茎高5070cm,无毛。叶为一至二回三出复叶;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616cm,宽38mm,顶端渐尖,全缘,两面均无毛。

花单生茎顶,苞片3,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萼片3,宽卵形,带红色,顶端具尖头;花瓣约9,紫红色,长圆形,长3.54cm,顶部啮蚀状;花盘发育不明显;心皮2(~3),幼时被疏毛或无毛。蓇葖无毛。花期56月,果期8月。

在我国产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长于海拔12002000m的针叶林下或阴湿山坡。我的这几幅窄叶芍药的照片,即摄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喀纳斯附近。

四、关于白芍的原植物与赤白芍的饮片性状特征

《中国药典》(现行版)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釆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1963版《中国药典》中,明确指出,白芍为芍药除去栓皮的根,均系栽培。

《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白芍,别名杭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毛果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var. trichocarpa (Bunge) Stern.的干燥根。主产浙江、安徽。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干燥。

毛果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var. Trichocarpa,为芍药的变种,其心皮密生柔毛。毛果芍药为《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收录的白芍的唯一基源植物,其根入药,即所谓“浙八味”之一的杭白芍。据《浙江植物志》,毛果芍药的心皮密被柔毛,花白色。

白芍素以“杭白芍”为道地药材,历史上杭州曾经为白芍主产地,据称后来被引种至安徽亳州一带种植,成了亳州的“四大亳药”(即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之一。故,亳州所栽培的白芍原植物许多也是心皮密生柔毛的,看来应亦多源自毛果芍药。但现今广为栽培的为毛果芍药的栽培变种,基本上是均为红色花了。而且这亳芍品种已扩散至各地,部分已回流至浙江种植,但早已不是那原先的、纯粹的杭白芍原种了。

白芍药材因多为栽培品,煮后去皮,质地较为结实。白芍饮片的大致性状,多为类圆形的片,直径12.5cm。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平滑,角质样,形成层环稍明显,木部具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质脆。气微,味微苦,酸。

蜜炙麸皮炒制,则为麸白芍,切面黄色,微具焦斑。

白芍入药,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胁痛、头痛眩晕等症。

赤芍药材因多为野生品,外皮粗糙,有的外皮易脱落,折断面粉性,俗称糟皮粉碴”,有粗深的纵皱纹,还有横长突起的皮孔。

赤芍饮片的大致性状,为类圆形的片,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粗糙。切面灰白色或粉红色,皮部薄,木部具较密集的放射状纹理或裂隙。质硬而脆。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五、赤白芍使用有别及其它

古人以为,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黄宫绣《本草求真》)

经过对赤芍和白芍不同居群材料的ITS序列对比结果表明,野生芍药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栽培芍药丰富。野生芍药和栽培芍药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另外,加工方法对赤芍与白芍中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赤芍与白芍的加工方法同时处理赤芍和白芍的基源植物后,不同加工方法会改变二者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但不论加工前后,二者基源之间的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两种成分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能仅以加工方法作为划分赤芍和白芍的依据。

故,药材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含变种毛果芍药)栽培品的根,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野生品的根。

而芍药栽培品的未去皮的根,即所谓的“黑白芍”(无糟皮粉碴等特征),是不宜作为赤芍使用的,质较次,成分有差异,自然致使药效亦有别的。但市场上偶见有掺杂混用的现象,希冀中医药从业者们能引起必要的关注。

最后,顺便提及下,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对于中药材行业的发展较为重视,同时也在推进“浙八味”与“新浙八味”等地产品种的种植,这原本是桩好事。但对于中药品种的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亟需加强,如浙麦冬、杭白芍等。

应当着手去寻找与确定最为纯粹的浙八味原种,如浙江原产地的、符合《浙江植物志》的、本地传统的毛果芍药品种等;然后,保护好优质原种,再推而广之,培育出独具特色的药材产业来。而绝非简单地引入外地品种来种植,若是原种有异,那么最终恐怕道地药材也就成不了真正的道地药材的。

借用元稹诗曰: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日月轮转,春秋变幻,惟本草有情,因初心未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