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茵陈

 369蓝田书院 2019-05-28

茵陈大家都认识,尽管如此茵陈的名字也有很多种,也非常混乱,别名牛至、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白蒿等。也是常常食用的野菜之一。茵陈是多年生草本,根由于越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夏天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所以我们采茵陈时往往带有去年的枯死茎干。食用和药用的是当年新出的嫩苗或春天在老根上长出的嫩叶。

茵陈虽然大家都认识,到秋天就不一定能认准,甚至把青蒿与茵陈蒿分不清。到了9月份你还能分清茵陈和青蒿吗? 特别是深秋的时候青蒿和茵陈蒿的子穗的颜色接近了的时候还真不好分。但是茎杆的颜色不同,在手里埝一下气味不同。我曾经关注过青蒿和茵陈蒿在深秋季节的区别;可惜照片到用的时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也只好留给大家去想象了。

没有茵陈蒿照片,这里给大家一张“合影”,这张照片是2018年3月12日拍照的,不是很好,但同框有一定对比性。

《中国药典》: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从以上内容看,中药“茵陈”用二种植物,即滨蒿茵陈蒿。滨蒿又叫猪毛蒿(不是猪毛菜奥!);这二种植物咱们这都有,我实在分不清。但是不会认错“茵陈”。也许一些学习植物的人能分清。咱们暂且就把这二种都统称茵陈吧。

人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所以一般认为茵陈苗是茵陈,长成蒿了就不做药用了;但是药典说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药用价值

【性味与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用法与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临床应用

1、茵陈蒿汤(茵陈18g、大黄6g、栀子12g)是治疗阳黄的。

2、茵陈四逆汤(甘草、茵陈各6g,干姜4.5g,附子6g。)是治疗阴黄的。

陈蒿汤,三药合用确实有退黄作用,但是单纯使用茵陈则疗效大减或没有效果,配伍很重要。

茵陈临床除用于黄疸、肝炎外,还可以用于下面疾病:

3、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4、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药理现代研究:

1、利胆作用。

2、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含量

3、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扩张冠状动脉。

4、降血压作用。

5、抗菌消炎作用。

6、可以减少灰黄霉素的副作用和用量。灰黄霉素是治疗各种”的西药,由于用量大,副作用也大;用茵陈煎汤同时服用,可以减少灰黄霉素的用量和副作用,而且不降低疗效。还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茵陈的传说:

华佗时代有个黄痨患者向华佗求医,华佗说自己无能为力。半年后华佗又碰见这个人。 这个人不仅病好了,而且精神还不错。华佗问是哪个高明医生治好了他的病?患者说没有看医生,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说你准时吃了什么药?患者说“闹春荒”没有粮食,常常吃野菜充饥一个多月,华佗说这就对了;吃的什么野菜呢?他们走到山坡,这个患者指着一种野草说就是它,华佗一看是“青蒿”。于是华佗采了一些“蒿”给其他的黄痨患者服用,但是没有效果,第二年春天华佗采了苗给患者服用,果然有效,经过几年观察总结出只有幼苗叶有治疗黄痨病的功效,长成蒿就没有效果了。并取名叫“茵陈”。华佗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给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根据网络故事改编)

附:胆道系统结石、炎症

胆道系统结石最常见的是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炎症包括胆囊炎、急性胆管炎等。是外科临床常见病,下面对患者常常询问的一些问题进行回答:

1、胆囊结石全部要手术吗?

答:不一定。有些患者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胆囊结石,没有任何症状。可以观察,暂时不需要治疗。包括任何治疗。

2、中医药对于那些结石效果较好?

答:直径小于3mm,或“泥沙样结石”有很好的效果;个人认为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口服,针灸等

同时对于急性胆囊炎,或结石直径大于3mm,但是患者暂时不同意手术,如果选择保守治疗,中西结合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3、排石疗法怎么样?

答:对于胆道系统结石,我个人认为仍然是直径小于3mm,或“泥沙样结石”可以采取中医排石或中西结合排石。

直径大于3mm的结石原则上不建议排石;原因:(1)排石效果不好,时间长,甚至痛苦大。(2)把较大的结石排入到胆总管,如果不能顺利排出,更麻烦!症状更重,对肝脏和身体损害很大,甚至有一定的危险。

4、胆囊结石手术是切除胆囊好,还是保存胆囊好?

答:各有好处。是切除还是保存胆囊要根据胆囊的病变情况决定。保胆手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如果保存了一个不该保存的胆囊很麻烦。

保胆条件:

1单纯胆囊结石,没有任何症状;

2)胆囊功能良好。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3)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长径在6-8cm之间,囊内不能有分隔。

4) B超下:胆囊胆汁内透声良好 、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4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

   尽管术前上面这些条件都具备,如果术中发现不具备保胆条件,也要切除胆囊。

5、胆道系统结石常常与那些疾病容易混淆?(鉴别诊断)

答:目前诊断技术和设备情况下,胆囊结石胆囊炎已经不是疑难病,多数诊断明确。但是临床也常常有误诊的时候。

1)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容易混淆;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 胃神经官能症等

2)慢性胰腺炎。

3)肝脏疾病,包括肝癌、胆囊癌等

4)极个别误诊为阑尾炎的。

5)极少数与“冠心病”混淆,胆囊炎误诊冠心病,冠心病误诊胆囊炎的情况。

6、胆道系统最急、最“危险”病是什么?

答: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可能有些中医说他可以不管多大结石、也不管什么情况都能保守治疗好;那我只能说自己技不如人。可能一些西医认为,所有的胆囊结石、胆囊炎都要手术治疗;中医对胆囊炎胆囊结石没有效果;那我也只能呵呵了。

万荣县中医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院,是以中医为主的综合医院,开设有外骨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理疗推拿、针灸、眼科等临床科室。有核磁、CT、彩超、电子胃肠镜、血液透析、百万级层流手术室等大型辅助检查和设施。可以开展外科、骨科、妇产科、眼科等各类手术,包括微创手术治疗,每个科室都可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特色治疗有血疗、多种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特色皮肤科。开展针刺类、推拿类、拔罐类、灸类等十类中医技术50余种。

注明:中医药的单验方虽然有很好的临床的疗效,但是也需要“辨证施治”。如需要使用中药,请咨询作者和中医医师,谨遵医嘱。本公众号只作为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用药建议。

老陈  159035969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