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科普之--茵陈

 时宝官 2019-04-06

茵陈大家都认识,尽管如此茵陈的名字也有很多种,也非常混乱,别名有牛至、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白蒿等。也是常常食用的野菜之一。茵陈是多年生草本,根由于越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夏天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所以我们采茵陈时往往带有去年的枯死茎干。食用和药用的是当年新出的嫩苗或春天在老根上长出的嫩叶。

中药科普之--茵陈

茵陈虽然大家都认识,到秋天就不一定能认准,甚至把青蒿与茵陈蒿分不清。到了9月份你还能分清茵陈和青蒿吗? 特别是深秋的时候青蒿和茵陈蒿的子穗的颜色接近了的时候还真不好分。但是茎杆的颜色不同,在手里埝一下气味不同。

中药科普之--茵陈

茵陈蒿

《中国药典》: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从以上内容看,中药“茵陈”用二种植物,即滨蒿和茵陈蒿。滨蒿又叫猪毛蒿(不是猪毛菜奥!);这二种植物咱们这都有,我实在分不清。但是不会认错“茵陈”。也许一些学习植物的人能分清。咱们暂且就把这二种都统称茵陈吧。

人常说“三月茵陈四月蒿”,所以一般认为茵陈苗是茵陈,长成蒿了就不做药用了;但是药典说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中药科普之--茵陈

这是我2018年3月12日拍照的春天小草“合影”,其中标注“白蒿”就是茵陈

药用价值

【性味与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用法与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中药科普之--茵陈

临床应用:

1、茵陈蒿汤(茵陈18g、大黄6g、栀子12g)是治疗阳黄的。

2、茵陈四逆汤(甘草、茵陈各6g,干姜4.5g,附子6g。)是治疗阴黄的。

作者认为单味茵陈并没有明显的退黄作用,而茵陈蒿汤有很好的退黄作用。所以中药的配伍很重要。

茵陈临床除用于黄疸、肝炎外,还可以用于下面疾病:

3、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4、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中药科普之--茵陈

药理现代研究:

1、利胆作用。

2、保护肝脏。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含量。

3、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扩张冠状动脉。

4、降血压作用。

5、抗菌消炎作用。

6、可以减少灰黄霉素的副作用和用量。灰黄霉素是治疗各种“癣”的西药,由于用量大,副作用也大;用茵陈煎汤同时服用,可以减少灰黄霉素的用量和副作用,而且不降低疗效。还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中药科普之--茵陈

茵陈的传说

华佗时代有个黄痨患者向华佗求医,华佗说自己无能为力。半年后华佗又碰见这个人。 这个人不仅病好了,而且精神还不错。华佗问是哪个高明医生治好了他的病?患者说没有看医生,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说你准时吃了什么药?患者说“闹春荒”没有粮食,常常吃野菜充饥一个多月,华佗说这就对了;吃的什么野菜呢?他们走到山坡,这个患者指着一种野草说就是它,华佗一看是“青蒿”。于是华佗采了一些“蒿”给其他的黄痨患者服用,但是没有效果,第二年春天华佗采了苗给患者服用,果然有效,经过几年观察总结出只有幼苗叶有治疗黄痨病的功效,长成蒿就没有效果了。并取名叫“茵陈”。华佗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给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根据网络故事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