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董卿,很多人对她的印象是——一个有书香气质的女人,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让人人都喜欢,欣赏。 然而,她并不是一帆风顺地走到现在的。 父亲的严厉让她曾经离家出走、想要去寻死。读大学时,因为形体课跟不上,她很自卑、彷徨......在上海卫视当主持人时,收视率不好,工作也无足轻重,董卿心里满是失落。 那段黑暗的岁月里,唯有一本本书籍作为明灯,照亮了她孤独前行的路。现在的她,即便工作繁忙,也会每天坚持阅读1小时。 董卿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读书可以给人力量,它更能给人快乐!” 对于董卿来说,每天的阅读是她不焦虑的根源,持续的学习是她突破困境,改变现状的方式。 对于我们更是如此,提升自我、修炼内心,行之有效又简单便捷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见他人世界,悟自己人生。 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壹心理为你准备了一份读书大礼包,我们希望,更多人能通过读书,让自己变得更好,实现高效成长:
长按扫码,免费领取豪华礼包 ▽
▽ 一、三本心理学经典实体书,0元包邮送 《自卑与超越》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自卑与超越》 这本书是'自卑情结之父”阿德勒的代表作。 自卑,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然而,自卑就意味着会给个人带来负面的影响吗? 答案是否定的。阿德勒指出: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 阿德勒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心理学三大奠基人之一。他的这本书被誉为“一本让聪明人读懂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经典著作,入选20世纪改变美国和世界的100本书。 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完成自我超越,实现人生价值。 《乌合之众》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人可能会是一个有教养的个体;而在一个群体中,他就是一个野蛮人,即一个依据本能行动的动物。” ——《乌合之众》 这是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弗洛伊德誉之为“当之无愧的名著”。 双十一时,所有人都头脑发热,塞满购物车,然后发现很多东西都亟待退货;想抢个小米手机,在饥饿营销的势头下熬夜奋战,结果发现“见面不如闻名”。 看完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你就能很好的解释了自己身在“异质性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心理易受暗示、感染从而转化成不断重复渲染下的本能。 当无法明白人在群体之中为何容易失控,我们不妨来读这本《乌合之众》。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满足的秘诀:欣赏你的伴侣,表达你的感激,重复上述两步。” ——《亲密关系》 这是一本两性与婚恋的百科全书。 “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求。可惜大多数人并不擅长处理两性关系。于是,本应该带来美妙体验的亲密关系,却往往带来的是失望、痛苦,甚至怨恨。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问题,比如:
|
|
来自: 紫紫2266 > 《读书的快乐2(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