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通智慧曹晓兵: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下一步一定是智能化

 冯仙森 2019-05-29

软通智慧曹晓兵指出,从信息化到数字化,下一步一定是智能化。跟传统的信息化不同,通过系统,或者通过设备硬件物理的设备自主决策、自主分析、自主应用,而不是靠人为,将来城市也是这样的趋势。

曹晓兵举了智慧交通的例子。以前是路人等灯,现在路灯可以根据人流的情况自动判断并自动调节时长。“阿里做的城市大脑就是这样,基于人流车流的情况,对高峰期和低谷期自动判断。”

《智研所》是由搜狐科技最新推出的泛科技领域内容分享平台,着重研究讨论“科技变革”力量,拥有线下沙龙和智研所脱口秀两种形式,每期节目针对热点话题或定制选题,邀请相关行业意见领袖、科学家与社会名人,分享科技前沿趋势,探索科技对人类社会与生活的改变。

以下为曹晓兵的演讲内容,经搜狐科技“智研所“编辑整理: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奖的得主,他获奖感言时说过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影响未来21世纪世界走向或者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件重要事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

这么多年来,这句话也验证了整个高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最早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到互联网技术,再到现在的“大物云智”所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变革甚至于文化的变革。

现在很多大型的商超门可罗雀,没有人去,我昨天去商场转了转,售货员比消费者还多,大家都喜欢网上购物,尤其现在移动端的普及,基本人手一部或者多部手机,手机里面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包括叫车、付费,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这是科技带来的变化。

因为技术的引入带来很多行业和产业的变革,甚至于跨界的冲击、跨界的颠覆。

大家经常打车,以前出租车司机最爱听的是1039交通台,听路况,听文艺节目,现在基本听不到了。为什么——一个司机要开着好几部手机在不断接。

一个做媒体的交通台竟然被一个做互联网的公司给打得几乎活不下去了,这就是跨界的冲击。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在只有58%不到60%,不是很高,大部分人口还在农村。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趋势——中国在不断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开疆破土。

数字化加上城镇化就带来了整个新的业态——智慧城市。

消费互联网的阶段遇到了瓶颈,人口红利的优势逐渐失去,甚至有人说人口红利的优势已经趋于零了,已经到了瓶颈期。我们开始发展下一个阶段,做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即更多地把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放到产业服务企业。

这同时昭示着下一个时代——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的产生。现在我们看到大量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尤其在城市层面,所以我今天更多地分享城市市场,以及国家在这个领域的投入。

物联网的众多场景中,在城市治理领域里面,一个是环境——智慧环保,另外一块安监安全生产——大型厂矿园区的安全监测和安全生产。除此之外,在社区服务方面,我们现在正在跟一个厂商进行三方合作——中国联通、华为、软通打造基于NB-IoT的公共服务平台,牵头方是联通。

现在不是危言耸听,任何一家传统公司也好还是现代公司也好,都可能会成为一家科技公司。这是科技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共识。

比如,我们三方打造NB-IoT平台,下面囊括很多应用,其中,北京燃气集团会把所有的传统抄表变成智能表,实现自动抄表智能抄表。

类似这样的场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就像智慧城市政务一体机,像一个柜子ATM取款机一样,被放置在社区里面。市民不用再去排长队,办出生证、死亡证、准生证等,通过人脸识别出身份之后在线上提交申请,直接打印出来卡或者证,在社区就可以办。

这个商业模式我们还在跟政府探讨,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这个设备可以免费安装,每个社区部署这样的设备,政府允许我收费,这就是下一步要做的。一台设备办一次事收10块钱,总比打车排队效率高得多,消费者愿意出这10块钱,那就会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因为物联网,因为信息技术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

但在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物联网发展也并非没有阻力。

刚才讲了to C,对于怎么突破发展慢,并能够快速地使产业爆发,我想从to G这个角度来讲,物联网已经上到国家层面——统筹规划、政策引领、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过去讲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存在太多的信息孤岛,那其实,互联网时代都存在信息孤岛,物联网更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比如,公共安全摄像头,我们对环境监测设备,可能只局限于某个区某个县,顶多到某个市,中间全是断层的,这方面环境不是一个层面解决,针对整个大的区域内是国家整体形成一张网,真正形成环境大数据,才能更有价值。

安全也同样,一个城市中的一个灯杆上五六个摄像头可能属于不同的权利部门,这个之间能不能打通?解决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的问题,形成更有价值的应用,这个很关键。

5G的优势是高速传输、提高带宽,可以解决一个问题——过去做不到的事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有更好的体验。

前一段时间华为帮海底捞做一个体验,在北京、重庆、成都三地的人一块儿喝酒吃饭,大家互相敬酒,有网络延迟感觉还是假,如果5G足够应用这个领域,沉浸式的体验很好,这种体验和感受,再加上虚拟现实在里面,这种感受非常好,现在有差距,5G还要再改进。

另外,就业务边界的拓展来说。从环境治理的角度看,现在无非是采集一些二氧化硫、尾气、扬尘、水等等,都是偏文本性的东西。然后,数据采集在做一些分析决策,未来如果有5G技术能够做到视频大规模传输,前端视觉传输采集可以做环境的执法,那又往前走了一步,可以直接监测现场的情况,你排放了,排污了,泄漏了,直接看得见,这就可以执法。原来简单的数据应用分析决策变成可以执法的行为,即是延伸了业务边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