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应根据自身的不适感觉或临床症状, 明确疾病的证候之后, 确立治则与治法, 再进行选择, 比如茯苓夹饼适合于体虚乏力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 (气虚)者;而同样是体虚乏力,中医辨证属阴虚、阳虚、血虚者则均不适宜。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施膳则是辨证论治理论在药膳中的具体运用,今天就和公安医院毛喆医师来了解一下。 要时时保护胃气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 主运化水谷精微, 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协同作用。老年人之所以饮食量减少, 正是因为脾胃功能逐渐减弱所致。在老年人运用药膳食疗的过程中, 要做到时时养护胃气, 在膳食中可酌加具有消导、温中、理气、芳香化浊作用的药物。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因人制宜, 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施膳, 如体质肥胖的老年人, 中医学认为多属痰湿体质, 宜多食健脾化痰祛湿之品;体质瘦弱之人, 多阴虚内热, 宜多食滋阴清热之品等。因地制宜, 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施膳, 如西北地区气候寒冷, 宜多食发散、温阳散寒之品;东南地区气候炎热, 宜多食甘凉柔润之品。因时制宜, 即根据不同的季节时令施膳, 如春季宜食发散助阳之品, 夏季宜食清热之品, 长夏宜食健脾祛湿之品, 秋季宜食润燥之品, 冬季宜食散寒之品。 老人最宜糜粥调养 药膳的剂型种类很多, 如汤、膏、粥、羹、饮、菜肴等等, 而其中粥类对老人尤宜。中医学自古就有“糜粥浆养”之说。粥类药膳不但便于吸收, 更可增强老年人脾胃的运化功能, 加强药膳的作用, 正适合老年虚弱体质服用。比如《补遗肘后备急方》治疗水肿的茅根赤豆粥。 调配饮食花样多 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虚弱, 更应注意饮食调节。主张顺应四季的变化, 忌食黏硬生冷, 宜少量多次, 全面膳食, 令“谷气长存”;切忌偏食及“暴饮暴食”等。其次, 合理的膳食剂型及良好的色、香、味、形, 不仅能悦目而增进食欲, 同样也起到调护脾胃的作用。药膳的形式, 应切合病情, 做到干稀调济, 软硬适当, 并及时调整膳食种类, 避免简单化。 注意配伍宜忌 药膳在制作、服用过程中同中药一样, 也应遵循中医药理论, 注意药物之间、药食之间以及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和饮食宜忌。如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同苍耳食, 令人动风;同荞麦食, 令人落毛发, 患风病;同鸽肉、鲫鱼、黄豆食, 令人滞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