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股票讯 近年来,金融骗局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普通民众购买理财产品被骗的案例数不胜数,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银行买理财竟然也能被骗!最近,浙商银行遭遇8亿“假理财”的离奇案件就震惊了金融圈! 浙商银行是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2016年3月在香港上市。 上市三年的时间内,浙商银行极速扩张。特别是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尤为激进,在业内有“同业之王”称号。不过,在极速扩张的同时,浙商银行也“风波”不断,先是在该行有大笔股权质押业务的乐视网爆发信用危机;最近更是踩雷8亿元假理财,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踩雷8亿“三无”假理财 最近,重庆渝北区人民法院披露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浙商银行购买了价值8亿元的假理财产品。有意思的是,这份假理财产品浙商银行自己一直未发觉,直到银监会来总行检查,才发现购买的理财是“三无”产品,无备案、无编号、无真实投向。 经查实,这笔“理财产品”是中信证券张某人为虚构的,张某的地产业朋友想获得贷款,却未经建行通过,于是假称是建行理财产品,卖给了浙商银行。这也是浙商银行能按时收到利息,并未发现造假的原因。 8亿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竟然没有核实就直接买,作为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浙商银行的风控能力令人担忧,同时也暴露了公司内控的漏洞。 投资贾跃亭损失2亿,风控缺位成“踩雷王” 8亿假理财事件只是风控缺位的一个缩影。此前,浙商银行还曾屡次投资贾跃亭的公司。2018年8月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浙商银行此前借款给乐视系的厦门章鱼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公司运营直播平台章鱼TV。但由于难以收回借款,浙商银行申请冻结乐视体育、贾跃亭、乐视控股、厦门章鱼互动公司共2.06亿元资产,获得法院批准。 但当时有银行业人士评论说,浙商银行的举措相比同行已“姗姗来迟”:除章鱼互动外,其余三个被冻结方名下已无资产可供执行。 近年来,浙商银行已连续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中城建和盾安控股等多个大雷,市场人士甚至冠其“雷王”称号。也正是由于风控能力的缺位,浙商银行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2018年初,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就因为“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表外业务等”被处以罚款70万元。 2018年5月,浙商银行湖北分行因“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开立远期信用证,导致企业利用增值税发票环节套取银行信用”,被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开出5张罚单,罚款50万元。 2018年9月,浙商银行北京分行因“以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发放项目前期建设及拆迁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款20万元。 2018年11月,浙商银行潍坊分行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罚款20万元。同月,浙商银行湖州分行又因为“贷款资金流入股市、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被罚款80万元。 在接连踩雷一年后,2018年12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出10张罚单,浙商银行位列被处罚最高金额5500万元。 上市后股票成交量持续低迷,不止一天成交量为0 浙商银行的风控能力不足,资本市场早已有所反应。自从在港股上市以来,浙商银行成交量持续低迷,甚至有全天成交量为0的情况。 以今日成交量为例,截至5月28日收盘,浙商银行成交量不足8万港元,昨日成交量更是不足3万港元。在港股市场中不乏年成交额颇低的个股,但市值百亿以上成交额却连续低下实属异态,市值破亿的港股11月成交总额平均值超10亿港元。 “我们可能步子跨的大了点” 实际上,浙商银行的如此“不拘小节”的作风始于行长刘晓春。2014年8月,农行系统陆续推荐3位行长给浙江省,前两位相继拒绝,但刘晓春慷慨赴任。到任伊始,他就提出“全资产经营”战略,希望将浙商银行从服务中小企业的原本定位,以同业扩张、投贷联动的手段,发展成为“最具竞争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而最近刘晓春也曾在银监会召开的一次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说“我们可能步子跨的大了点”。 同业业务本质上也是对公业务的一种,对于网点少的中小型银行来说,同业业务可以让其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扩大规模。浙商银行正是利用同业扩张的手段,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从资产规模上来看,2014年末,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仅6700亿元,但2015年末即突破1万亿元,2017年末达到1.54万亿元,发展速度让同行感叹不已。 同时,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自2015年开始频现压力。年报显示,2013年和2014年,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64%、和0.88%,然而到了2015年,该行的不良率一举跃升0.35个百分点升至1.23%,2016年涨至1.33%。2018年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0%,较2017年的1.15%上升0.05个百分点。仅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浙商银行和前几年的状态相比仍然面临着压力。 回A之路漫漫 浙商银行上市之初募资136亿港元,当时还获得了马云的蚂蚁金服入股成基石投资者,不过浙商银行上市首日就迎来破发的尴尬,马云的蚂蚁金服更是在一年后不惜亏本割肉清仓出局。 近年来,在港股走牛和国内银行股慢牛走势的对比下,浙商银行的表现还是相形见绌,而这也助推了浙商银行推动回归A股上市的意愿,同时,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临近监管红线,急需“补血”。 去年,浙商银行意图回归A股IPO,首次公开募集发行不超过44.9亿A股,并称将IPO募集的所有资金用于补充资本金。然而,IPO速度放缓使得其“回乡”受阻,浙商银行不得已将发行计划的期限继续延长至2019年5月30日。按照其IPO招股书的介绍,浙商银行拟在A股发行不超44.9亿股登陆上交所主板,具体融资规模待定,但参考如今浙商银行在港股市场报价4.15港元/股,那融资规模很可能也是百亿级别。 浙商银行在不断踩雷、内部业务指标尚未好转的情况下,依然计划在A股上市并融资上百亿,对于不断趋于严格的监管和广大股民来说,恐怕并不是件容易接受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