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背、膝盖疼痛最容易忽视的''元凶''----髋关节旋转功能丢失

 郭医 2019-05-29

       当今社会慢性疼痛问题与日俱增,其中以颈肩腰腿痛最为常见。在腰腿痛人群中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非常多,其中我们常听说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髌骨软化、膝关节炎、骨刺、滑囊炎等常常只是说明了问题或病灶所在,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问题的原因,而我们相应的解决方法也不能单纯用多休息、避免负重、针对患处的各种松解、拉伸、按摩、各种理疗仪器或是其他的只是针对患处的处理方式。

       又或者等到累积到一定程度选择手术治疗,切除、置换等等方式以为可以一了百了,但是我们经常发现不论是医学文献的统计结果或是我们日常接触的上述人群都会发现即便是选择了手术治疗,疼痛或问题的复发率极高!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非常显而易见!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如果我们不能有“整体评估整体治疗”的观念,患者不论选择何种方式,最终问题都会用各种形式回来或表现出来!具体来说,不是原本的疼痛容易复发就是导致其他身体部位代偿!恶性循环,从一个地方的问题演变成多个地方的问题!从一个部位的疼痛演变成多个部位的疼痛!

       所以现代的康复医学已经从单纯的重视影像学、结构问题逐步的转变为重视功能,解决功能问题,进而达到二者并重,平衡整体的康复目的!特别是在疼痛初期,结构性问题不严重和明显时,找到导致问题的“元凶”----功能障碍!避免结构进一步代偿引发的问题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而对于还没有产生疼痛或结构问题的“潜在”隐性患者,如果能够及时针对功能障碍问题进行调整和改善,对于预防疼痛和损伤是极为重要的!

       在腰腿痛问题中常常被忽略的功能障碍其中就有髋关节的旋转功能:髋内旋和髋外旋。

      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是前后方向的屈伸运动,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髋部的时候,不论何种动作,一定会附带着旋转动作,例如:走路、转身等,而又因为我们常常只认为是前后方向的活动,所以忽视了旋转方向的问题!

而当我们的髋旋转功能受限时,通常不易察觉,但是骨盆的旋转会立刻受到影响,因此产生很多的代偿,例如腰椎的过度旋转代偿(上图中腰椎上黑色的小箭头),而我们知道腰椎本身的旋转是非常小的,大概只有5~10度,如果代偿性增加了过多的旋转,腰背部的损伤和疼痛包括椎间盘、小面关节、神经根等组织的问题肯定也会随之增加!腰椎失稳的情况也会增加,而这时即便我们应用各种方法(稳定性训练、腰带、腰封,甚至椎体融合的手术)来增加腰椎的稳定,效果也是不好的,因为腰椎此时的不稳定是代偿性的为了弥补髋关节的不灵活才造成的!

       如果是这样,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髋关节灵活性受限的问题,特别是内外旋!(很多的文献已经证实:髋关节内旋功能的缺失和下背痛的相关性极高,而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影像学上椎间盘的各种损伤关系不大,椎间盘损伤或退变与年龄成正比)

       测试髋关节旋转度的方法很多,下图:俯卧,双腿屈膝向外侧打开,测试髋内旋,对比二侧。然后双腿再分别放平,一条腿一条腿的做,脚向对侧下放,测试髋外旋,注意骨盆稳定!

       髋关节内外旋的缺失除了会向上引起腰椎甚至上部其他部位代偿(胸廓、肩膀、头颈部的旋转)外,也会向下引起膝关节、足部等身体下半部分的代偿!

       髋部最重要的肌群臀部肌群都是具有旋转功能的,如果髋旋转功能缺失、不足或不均衡,臀部肌群肯定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和正常工作!而髂腰肌、梨状肌等重要的肌肉也都与髋的旋转动作相关,也都会受此影响。各种体态问题:“X”、“O”型腿,大小臀、骨盆前后倾、骨盆旋转都与这些肌肉和功能相关!更别提翘臀、瘦腹、马甲线等和训练直接相关的问题了!

     膝关节主要的屈伸功能同样需要旋转动作的辅助才能完成,如果髋关节旋转不足,在完成下肢动作时,膝或者足部就需要更多的旋转动作来代偿,同样这也会代偿性的引起膝或足部的不稳定!髌骨股骨关节活动、半月板、前后十字韧带、足踝扭伤、扁平足等等都与髋旋转功能或臀部肌群功能失常有关!

处理方法:以下图为例:如果患者的髋内旋受限主要以软组织受限为主,那么除了常用的松解拉伸外,针对性的肌肉能量技术(MET)效果不错,以图片上的左腿内旋受限为例。稳定患者的骨盆,将患者的受限腿带至外侧远离身体内旋至第一轻微受限点,告诉患者轻微对抗操作者向外的推力(力量不超过30%,不要产生疼痛,急性期力量可以更低,慢性期可以适当增加阻力),保持5~10秒(操作几次后可视情况而定增加等长对抗时至20或30秒),然后告诉患者完全放松,之后将腿向外侧轻轻带至新的受限点以增加内旋。重复这个过程3~5次!之后再次评估患侧的髋内旋幅度!

       当然,如果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有骨骼关节的卡压或异常,关节囊水肿、滑囊炎、关节盂唇撕裂或损伤,又或者运动控制或模式紊乱,就需要配合相应的关节处理技术或运动康复来做全面的改善!

       后续文章会和大家分享相关处理方法!

       最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千万不能只盯着局部的痛点或患者的主诉症状部位!一定要整体评估整体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