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5.不懂得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

 解决人生问题 2019-05-29

【原文】今日何为而荣乎?旦日何为而义乎?此易言也。今日何为而义?旦日何为而义荣?此难知也。问瞽1师曰:“白素何知?”曰:“缟然。”曰:“黑何若?”曰:“缟然。”援白黑而示之,则不处焉。人之视白黑以目,言白黑以口,瞽师有以言白黑,无以知白黑,故言白黑与人同,其别白黑与人异。入孝于亲,出忠于君,无愚智贤不肖皆知其为义也。使陈忠孝行而知所出者鲜矣。

【译文】所以你告诉他今天干什么便能成功享受荣华富贵、明天再考虑什么是最佳行为方式的事,他很能听得进;但你告诫他应该先做些最佳行为方式的事,以后再考虑享受荣华富贵,他就很难听得进你的话。这就是愚蠢人之所以愚蠢的地方。当问盲乐师:“洁白的颜色是怎样的?”他会说:“就像洁白的丝绸那样。”又问:“黑色是怎样的?”他会说:“就像熟透的桑葚一样。”但你真的拿出白与黑两种颜色的东西叫他分辨,他就无法分辨了。这是因为分辨白与黑靠眼睛,而说出白与黑则靠口,盲乐师可以用口来描述白与黑色,但无法用眼来辨别白与黑,所以当他用口描述白与黑时,其能力与常人一样;但当他要用眼睛来辨别白与黑时,其能力就与常人不一样。在家孝顺父母,外出做官忠于君王,这道理无论是聪明人愚蠢人、贤德者不肖者都知道是合符最佳行为方式的,但要他们讲清楚怎样尽孝尽忠、为何要尽孝尽忠,那就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不懂得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在家孝顺父母,外出做官忠于君王,这道理无论是聪明人愚蠢人、贤德者不肖者都知道是合符最佳行为方式的,但要他们讲清楚怎样尽孝尽忠、为何要尽孝尽忠,那就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

——————————————————

【注释】1.瞽:(gu古)《书·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诗·周颂·有瞽》:“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论语·子罕》:“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论语·季氏》: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荀子·解蔽》:“瞽者仰视而不见星。”《韩非子·说林上》:“瞽,两目,君奚为不杀?”《说文》:“瞽,目但有朕也。”这里用为虽瞎但有眼珠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