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一些体验: 很久不用的东西刚一扔掉就要用到它。 刚躺上床准备睡觉,发现还得再起来去跑趟厕所。 认真工作一天领导看不见,刚休息一会儿领导来了。 在洗澡的时候,会有电话打过来。 刚买完某个东西,发现有地方在打折。 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 如果有,恭喜你被“墨菲定律”套路了。 (一)墨菲定律的由来“墨菲定律”又称“倒霉蛋定律”,是一句格言或警句,通常被表述为:
墨菲定律源自一句脱口而出的调侃: 1948年到1949年,医学博士约翰·斯塔普(John P.Stapp)上校在穆洛克陆军空军基地(后来改名为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领导开展一项代号为“MX981”的高速火箭滑车试验项目,目的是测试在快速减速期间人体承受冲击的能力极限。 MX981高速火箭滑车试验项目 就在这个试验项目中,“墨菲”—— 爱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登场了。1940年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1947年美国空军成立后,墨菲在俄亥俄州代顿的莱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负责技术工作。当时他正在莱特航空研究中心进行另一个与“MX981”类似的项目,使用的是高速离心机,并为此研制出一些专用的电子测量仪器。 爱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 斯塔普听说后,联系到墨菲,请他帮忙提高滑车上所用加速计的精确度。墨菲先是按斯塔普的要求把所需的测量仪器发了过去,然而斯塔普在测试时却出现莫名其妙没有读数的故障。墨菲只好亲自跑一趟,到穆洛克试验现场解决问题。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原来是负责安装的助手在安装测量仪器的传感器时,刚好把接线全都装反了,导致仪器毫无反应。 约翰·斯塔普(John P.Stapp) 墨菲承认是他在设计时有所疏漏,使得接线方式存在出错的可能:“我没有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 同时墨菲脱口而出地调侃安装助手犯下的这种低级错误:
斯塔普将其归纳为“墨菲定律”,很快传遍了整个基地,用来调侃数落某人犯错。 不久,斯塔普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介绍MX981项目的进展。当被问道为什么在危险性很大的试验当中没有发生过严重的伤亡事故,斯塔普答复称,因为所有的工作都遵循了“墨菲定律”,即在试验之前就尽量考虑到所有出错的可能性,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由于契合了大众在实际生活中的主观经验,墨菲定律一经报道就流行开来,并出现了各种带有黑色幽默的变体,当人们遇到倒霉事时往往用它来自嘲或调侃。 就这样,借助媒体的传播,墨菲无意中让自己的一句话“名垂青史”,而墨菲定律的内容后来也演变成了:
这一定律因此也和“帕金森定律”、“彼德原理”一道被称为20世纪西方文化的三大发现。 (二)对墨菲定律的理解:1、墨菲定律反应了概率原则。一件事情有可能变坏,那么当做的次数足够多,做的人足够多时,根据概率原则就总会发生。学会尊重概率,永远不要低估我们面临的困难,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庙算多者胜。 2、人总是会对糟糕或者倒霉的事情更加映象深刻。事实上概率小就是概率小,无需太过紧张。 3、不要怕犯错,勇敢尝。再小的事都有出错的可能,就象喝水可能呛到,上街可能遇到车祸,总不能不喝水不上街了?只有不做事的人才不会犯错,在错误中学习、积累。 4、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暗示。“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其实就像在干坏事的时候,因为担心被人查觉反而表现的不自然而更容易被人查觉 —— 欲盖弥彰。 5、正面积极地应用墨菲定律。既然一件事无论多小的概率都可能发生,那反过来看,把一件事做的成的几率无论多么渺茫,也有实现的可能。 (三)墨菲定律类似的说法:数学家奥古斯都·德·摩根(Augustus de Morgan)在1866年6月23日写道:
英国舞台魔术师内维尔·马斯克林(Nevil Maskelyne)1908年写道:
约翰·萨克克(John Sack)1952年在一本登山书籍的题词中,以“古老的登山格言”口吻写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