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00:00 来源:中国会计报 作者:刘凤委 管理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工具,其理论发展往往滞后于实践探索。管理会计的发展取决于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反映了企业在不同经营环境下对管理变革与创新的应对。 工业革命的大规模生产要求进行更精确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起点。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张,管理者逐渐认识到成本信息在决策与控制方面的意义,成本会计也从单纯计算发展到计算与控制相结合,并逐步延伸到业绩评价、流程优化与价值管理。因此,管理会计相继经历了成本确定与财务控制、管理规划和管理控制、流程优化和资源集约、资源利用和价值创造等4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与外部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所有者控制下的管理者责任等息息相关。 需要建立系统框架与思维 随着我国政府和企业近几年大力开展管理会计实践,人们开始系统性地认识管理会计、构建管理会计知识框架体系、总结管理会计应用工具。借助于后发优势,财政部颁发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以及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总结了八大类、几十项管理会计应用实践工具。 如何系统性地归纳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结构至关重要。但现有的框架体系中,各项工具之间仍缺乏内在联系,缺乏较为统一的逻辑框架,更多的是归纳各工具本身的应用方法。从管理会计发展实践来看,更重要的是将各项管理会计工具融合,形成围绕企业价值创造与实现的完整逻辑框架。尽管各项管理会计工具单项迭代,但这些工具应镶嵌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中,各个工具虽然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但即使到现在,各项工具依然在所有企业管理实践中都是不可或缺。因此,我们现在有机会、也有需要将管理会计工具有机整合,管理会计发展需要系统性。国外管理会计机构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从战略出发,从上至下构建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实现的逻辑体系;而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有一个视角,就是基于海量底层管理数据为基础,从数据融合角度打通各管理会计工具的内在联系。 数据是实现管理会计工具贯通的重要一环。所有管理会计工具都有其内在逻辑规则,可以称之为算法。各种算法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数据,但由于底层数据不够精细,使得各项工具的应用存在严重壁垒,各管一摊。换句话说,管理环节的数据采集十分缺乏,传统的财务会计采集数据的方式都局限于货币计量,这些财务数据已经自动按照财务规则实现了归集,很难二次利用。管理会计各项工具的衔接与贯通,必须从底层数据着手,一旦形成了新的更多维度的数据,数据随着资源流动,完整的记录各种资源的来源与去向,将实现各项管理会计工具的衔接与升级。 必须实现数据升级 一是从算法到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对数据有全新的理解和认知。传统以货币计量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思维限制了我们对于数据的想象。现有的各项管理会计工具之所以在不同的企业发挥效果不一,甚至各项管理会计工具之间缺乏呼应与协调,这与数据信息标准不一,数据产生和负责的部门各异,进而导致数据割裂无法衔接,各项管理工具缺乏系统和协调。 二是以数据实现管理会计工具升级。管理会计工具之间的协同需要数据,各项管理会计工具的深化应用同样离不开数据。现有的多种管理会计工具虽然逻辑规则明确,但企业应用实践并不活跃,都是受限于很多数据无法获取,直接限制了这些优秀算法的应用。有关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衔接与使用,如果不从数据角度入手来实现升级,就无法完整系统地拥抱管理会计,只能是隔靴搔痒。这与数字经济时代的组织转型与变革格格不入。 作业成本法(ABC)和平衡计分卡(BSC)是管理会计实践中的两项经典应用。作业成本法改进了成本分摊依据,作业活动的信息数据一旦获得,对于成本核算与分摊、预算控制、产品定价、业绩评价等多种管理会计活动都直观重要,但数据的获取本身就很难或者成本很高,这极大限制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实践推广。同理,平衡计分卡可以说对数据量、数据维度的要求都很高,缺乏不同维度的数据信息就无法很好地应用其逻辑理念、而数据量的多少则将直接影响平衡计分卡功能的延伸。 三是资源配置全流程体现数据管理。财务会计以公司作为会计主体核算对象;管理会计关注的对象则拓展到更多的维度,从客户、产品、组织部门到作业活动,从人、资金到资产与材料,不仅仅是列示结果,更关注规划、控制、决策与评价全过程。管理会计关注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精准匹配、控制、测量与考核。以此为基础,管理会计实现了基于多视角的管理维度,可以针对资金的来源展开分析,关注人、资产、材料、资金的投入与产出。 四是强大的算力驱动海量数据挖掘。当管理活动各项数据被电子化并形成海量数据集时,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已经无法应用,这需要强大的算力驱动海量数据挖掘,借助于深度学习等算法的支持来优化管理流程和各项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强调数据+算法+算力,因此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往往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无论是企业自建云计算中心还是通过购买服务与外部机构进行合作,都避免不了要提高对海量数据的治理水平。 五是数据升级后的管理会计急需突破各类边界。随着资金、资源在企业内外部的流转,数据信息链路就必须保持畅通,数据信息切忌静止并形成数据孤岛。资金流动和数据流动必须是实时传递的。因此,基于数据的管理会计必须突破企业边界,价值链管理将高度实现数字化,提升整个价值链的弹性、效率。数据流动是没有边界的,数据流动到哪里,管理就关注到哪里。随着数据在这个价值链的流转,产品的使用信息、原材料的来源信息等都是企业管理关注的对象,传统的企业边界被价值网络取代,未来的管理不是基于产权和控制权的管理,而是基于数据信息的管理。
|